gb1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练习卷70题(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4) (3)你如何评价这一制度的进步作用和消极影响 ?(8 分 ) (4)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方面各有何突出特点 ?(4分 ) (5)概括指出上述特点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所起的不同作用。 (4 分 ) (6)上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 ?(2 分 ) 8 高中历史必修课程《历史 (1)》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练习题 (含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 1 分, 70 题共 70 分 ) 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 夏朝的建立者是 B A. 黄帝 B. 禹 C. 启 D. 汤 2.下列商朝官员中,从其分工看,能够参与商王决策和指挥军队的分别是( A ) A.相、师 B.卜 、 祝 C.师、史 D.祝、卿士 夏商时期的国家最高权位方面都实行 (B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民主推选制 D、嫡长子继承制 西周实行宗法制,根本上是要 ( D ) A、 保证嫡长子一系的特权 B、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 C、封邦建国,拱卫王室 D、保证王权的稳定 大宗与小宗的 关系 是( B ) A、绝对的 B、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关系 C、仅仅是家族等级关系 D、方国联盟的基础 宗法制度的核心是( A ) A、嫡长子继承制 B、大宗小宗制 C、礼乐制 D、世卿世禄制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 B A. 完全割裂的 B. 互为表里 C. 前者决定 后者 D. 后者决定前者 8.下列对西周王朝周王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 D ) ①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 ②根据宗法制,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 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9.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分封制的作用是 ( A ) A.直接影响 B.间接影响 C.完全继承 D.毫无关系 10.分封制的主体是 ( D) A.殷商的旧族 B.殷商降族 C.古老方国 D.同姓亲族 11.西周实行分封制,商鞅变法推行郡县制,秦朝统一后实行郡县制的直接目的 ( B ) A.发展封建经济 B.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制 C.强化中央集权 D.巩固封建统治 12.西周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主要目的是 ( C ) A.防止财产大量流失 B.巩固父系家长的宗族地位 C.保证王权平稳过渡 D.避免政治上出现分裂局面 13. 西周贵族集团的等级序列正确的排列是 ( D ) A.周王 — 卿大夫 — 诸侯一士 B.周王 — 大夫一士 — 诸侯 9 C.周王 — 卿 — 诸侯一士 D.周王 — 诸侯 — 卿大夫 — 士 14. 中国古代,在中央设相的官职以参与国王决策的历史,至少应追溯到 B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春秋战国 15. 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 A A. 嫡长子继承制 B. 层层封授,形成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 C. 在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D.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16. 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中,最准确的是 B A. 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 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 关系 C. 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 D. 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 1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够成为大宗的是( C )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18. 春秋时期奴隶社会政治上日益瓦解,主要表现在 A A. 各诸侯国普遍变法 B.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C.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D. 奴隶起义频繁 1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B )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有( B ) ①修建万里长城 ②统一货币、度量衡 ③统一文字 ④整顿各地风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② D、②③④ 2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B) A、制定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B、权力高度集中 C、法律细密、严苛 D、实行三公九卿 22. 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B) A. 制定选拔考察官吏的制度 B. 权力高度集中 C. 法律细密 、 严苛 D. 实行三公九卿制 23. 秦朝能达 到“一法制,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的前提条件是 B A. 生产力的发展 B. 国家统一 C. 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D. 实行了法治 24.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 ( A) A. 中央集权制 B. 皇位继承制 C. 三公九卿制 D. 宗法分封制 2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 D ) ①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②自然经济存在的需要 ③保护地主土地制度的需要 ④推动多民族国家发 展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西汉时期,刘邦为巩固其统治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是( B ) A、郡县制 B、郡国与郡县并行制 C、分封制 D 行省制 10 27.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①建立中朝 ②设置 刺 史 ③推恩子弟 ④强化三公九卿制 ( B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 ①②④ 28. 西汉的七国之乱与唐朝的安史之乱:①都是地方势力恶性发展的结果 ②都由中央“削藩”直接引起 ③叛乱平定后,中央集权都得到强化 ④叛乱都首先在边疆地区爆发 D A. ①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 29.外戚和宦官能够掌握中央政权的根源是 ( C ) A.皇帝年幼 B.官僚腐败 C.皇权专制 D.地方割据 30.北宋时期,并称“二府”的是 ( B ) A.三省长官和枢密院 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C.三司使和枢密使 D.平章政事和枢密使 31.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A ) A.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 B.扩大了元朝的政治版图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 32.元朝实行一省制。 “一省 ”是指 ( A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内史省 33.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 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 A. 防止宰相权重难控制 B. 完善中央集权制 C.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 保证决策的合理性 34. 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 ②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 ③它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 ④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各朝影响深远 B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 35.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 (太祖 )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日:“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 ”彦超喻意,即前奏日:“„„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 ”文中太祖之“意”是 ( D ) A.准备赏赐开国元勋 B.鼓励诸藩为国操劳 C.表示歉意抚慰群臣 D.暗示他们自解兵权 36. 北宋“三司使”行使的权力是 B A. 管理军事 B. 掌管财政 C. 掌管行政 D. 监察百官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造成的影响( C )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③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后患 ④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3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 B ) A、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B、分割宰相权力 C、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11 39.明初管理地方政权的机构是( D ) A.节度使 B.中书省 C.行中书省 D. 三司 40.明初加强专制 统治的措施中,与后来宦官专权有直接关系的是( B) A.废除丞相 B.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 D.以地方设“三司” 4“票拟”是( B ) A、大臣的奏章 B、阁臣帮助皇帝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C 、皇帝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D、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所产生的影响包括( A ) ①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