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市香炉山“中华蚩尤文化园”项目建议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清朝设炉山汛等,都以二屯岩为驻地。 宽阔地东尽头半崖上有一观音洞,有石刻联: “缥缈慈云垂古洞;氤氲甘露薄南天。 “门楣石刻 ”凌云台 ”。 洞中有一石笋,高丈余,夜间闪闪发光。 崇祯七年 (公元 1634 年 )在洞中建有观音阁,观音阁洞中有洞,怪石嶙峋,曲折幽深,滴水丁冬,阴气阵阵。 清成丰同治年间苗族英雄张秀眉领导的黔东南苗族起义军与清军抗争 18 年之久,曾以此洞为指挥所。 香炉山的南面自中层到顶层的 “九十九屯坎 ”,是从二屯岩直通顶层南天门的唯一通道。 香炉 山顶层呈椭圆状.宽而平,面积 公里,可容数万人。 屹立山顶,百里众山、凯里风貌尽收眼底。 山顶上除有棋盘石、摇动石、翻身石、望天池、朝天洞、腰子洞、将军石等天然景观和古战场一营盘外,还有明崇祯十五年 (公元 1642年 )建筑的灵关殿、文庙、武庙、玉皇阁等名胜古迹遗址。 文人墨客常为香炉山 ”炉峰烟雨 ”的奇特风光及浓郁的民族风情所倾倒。 香炉山由于地形地貌独具一格,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为历代兵家必争的古战场。 也是历代苗族起义军的根据地及指挥中心。 据《黔南识略》载: “明正统末,苗韦同烈者凭险于此,官军讨之,久而弗克。 ”正德十二年,苗阿榜等,复据旧巢,列栅数十里,积粟聚兵,结都力、都兰、大溧、大坝、尤对等诸苗相援。 诏湖广兵讨之,至山下攻弗克。 “1855年 12月,张秀眉等率领苗族农民起义军推进凯里,占据香炉山,并以香炉山为指挥中心,香炉山顶即观音洞为指挥台,聚兵于香炉山周围,直至击毙盘踞凯里的县丞陶文量。 1856年 7月 9 日攻克凯里后,香炉山及其周围成为苗族起义军的重要根据地。 为抗击清兵,张秀晨等主动联合各友军共同对敌,主动进击,四处打击清兵。 同治十一年 (公元 1872年 )四月 ,当苗族义军在香炉山顶欢庆一年一度的“三月三 ”传统节日时,因叛徒带清军趁机攀悬崖而攻陷香炉山顶,使香炉山这个与清廷抗争了 18 年之久的苗族起义军根据地失陷。 香炉山失陷后,张秀眉部下的女头领吴阿曼 (女,苗族, 18381946)逃散到香炉山西麓的月亮坡上隐匿,她天天眺望香炉山,思念张秀眉,盼望东山再起。 她编唱了许多歌谣,传给后代,其中一首反映张秀眉当初率义军占据香炉山的情景歌谣《扎营香炉山》: “扎营香炉山,壁纠转三转;山山跟着转,冲冲下鸭蛋;家家衣咚哐,户户打草鞋;人人献把力,个个捐粮钱,年壮猛能勇,年老送娃崽 ;苗家人心齐,跟着秀眉干,天下不太平,苗民受苦难;为了得自由,死了也心甘。 ”1946年农历三月三日,正是张秀眉领导的苗族起义军在香炉山失守 64周年的日子,已 108 岁的吴阿曼唱起了《跟着张秀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