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范大学关于编写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本实验采用分层次、分阶段循环式教学,实验室开放,实验项目开放。 九 、制定人: 刘堰 肖训焰 祝顺琴 审核人: 万永继 批准人 : 王志坚 十 、 制定时间: 2020 年 10 月 《生态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生态学实验 课程性质 独立设课 课程属性 专业必修课 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 《生态学实验》 学时学分:总学时 18 总学分 1 实验学时 18 实验学分 1 应开实验学期 一 年级 二 学期 先修课程 生态学 一. 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14 本课程为生态学的基础实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熟悉和掌握若干生态因子的测定原理和方法,熟悉生态学生态因子测定的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和作用特 点。 掌握生物种群、生物群落调查取样方法、分析方法和基本实验研究方法。 掌握生态系统观察与分析的基本方法。 熟悉和掌握生态学研究的一般仪器设备的使用,掌握生态学一般实验技能和方法,从而巩固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验是根据普通生态学领域的共性技术和技能入手设计实验内容,把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生态系统生态学等不同层次的共性技术进行整合 ,按以下几个模块进行设计: 一、生态因子的识别及测定方法(包括光、温、水、气、热等环境因子的测定与综合分析,掌握常见仪器的分析方法和操作技术) ; 二、样品的取样与制备技术(包括各种生物与非生物样品的的取样,含野外取样样点的布设、取样的方法、样品的制备处理、样品的分析等); 三、样方技术(包括样方的形式的选择、拉样方、样方调查与记录、样方数据的统计分析等); 四、综合设计性实验(根据学生前期所学的技术与方法,完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部分的内容,掌握各类数据的整合分析方法,并能结合实际情况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手段对生态学基本的知识和基本理论进行实践演练,认识生态学知识获得的基本途径和常规方法;了解常见生态观 测仪器的使用操作和测定原理,熟悉观测分析技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实验,使学生掌握生态学中常见的重要生态环境因子和样品的定量测定、样方调查及综合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认真的科学作风和实验技能。 三.适用专业: 生物科学 四.主要仪器设备: GPS 卫星定位仪、照度计、通风干湿温度仪、土壤温度计、 PH 计、溶氧仪、电子天平、电导率仪、环刀、罗盘、。 皮尺、卷尺、烘箱、电子秤、秒表、摄像机、照像机。 五.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该课以实验和调查为主,实验前学生必须进行预习,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实验前清点学生人数,实验中 按要求做好学生实验情况及结果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开出记录。 实验 5人 1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 实验课分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在室内实验中主要讲解实验的目的及实验意义及仪器操作使用,提示每一实验的原理,基本操作步骤,对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及注意要点作适当强调。 学生根据实验教程提供 15 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并提交实验报告。 室外部分讲解实验调查及采样的方法及要点,让学生根据要点分组进行调查和采样,记录,回到室内进行野外数据的整理、测试分析及结果的计算,学生根据野外 实验情况,联系调查和测定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提交相对综合的分析实验报告。 六.考核与报告 实验课成绩采用平时考核,期末考试,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由以下部分组成:每个实验,预习报告占30%,实际操作 40%,总结报告 30%。 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完成实验课的内容,实验操作及平时表现给出成绩(占 20%); :由任课教师或教辅人员批阅得出成绩(占 60%); :给出若干题目,要求学生任选一个实验方案,并动手完成,得出实验结果(占 20%)。 实验成绩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 七.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 序 号 实验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 学时 每组 人数 实验 属性 实验者类别 开出 要求 1 生态因子测定的若干仪器与使用方法 生态学生态因子测定的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 重点掌握光、温度、湿度、气压等因子测定的仪器及测定方法。 3 5 验证 本科 必做 2 群落环境测定 熟悉群落若干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特点和规律。 测定光、温度(大气、土壤)、湿度、气压等因子的时空变化,并观测记录分析。 3 5 验证 本科 必做 3 土壤物理性质测 定 土壤样品采集的布点原则、样品的采集方法, 测定土壤容重、孔隙度、PH值、毛管持水量等。 3 5 设计 本科 必做 4 水环境因子测定 水环境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及设置, .断面垂线和采样点的设置,水样的采集方法。 测定水中溶解氧、水温、 PH值、浊度、大气压强。 3 5 设计 本科 必做 5 草本植物群落因 子测定 掌握草本植物群落生物量测定方法。 3 5 设计 本科 必做 6 生态系统的观察与分析 通过实验,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观察与分析的基本方法。 3 5 综合设 计 本科 必做 7 种间竞争(一) 掌握植物竞争研究的 实验原理和方法,了解植物种间竞争的特点和规 3 5 设计 本科 选做 16 律。 8 种间竞争(二) 学生独立开展实验设计,完成所设 计的实验内容,分析实验结果。 3 5 设计 本科 选做 9 群落调查与分析(一) 掌握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和群落分 析方法。 3 5 设 计 本科 选做 10 群落调查与分析(二) 掌握群落物种多样性野外调查取样和计算的基本方法。 重点为草本群落。 3 5 设计 本科 选做 11 实验考试 2 本科 必做 小计 32 本科 八.说明 1.《生态学实验 》的先修课程是《生态学》,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后,已初步掌握了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2.《生态学实验》共提供 32学时实验内容,生物科学专业可根据先修课的讲授内容必做或选做; 基础实验 18学时,选做实验 12学时。 九.制定人 :黄 林 审核人 :汤绍虎 批准人 :王志坚 十、制定时间: 2020年 10月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微生物学 课程性质 独立设课 课程属性 专业必修 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学时学分:总学时 27总学分 27 实验学分 应开实验学期 三~四 年级 六~ 七 学期 先修课程 微生物学 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实践环节为主,根据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及学习的对象, 将课程内容分二个层次:基础实验和实际应用实验。 在基础实验中,突了微生物实验的特点,首先学会制作培养基和消毒灭菌,然后逐 17 渐掌握培养、分离、纯化、观察和检测微生物的系列基本技术 ; 实际应用实验中,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豆腐乳的制作。 经过多层次多方面的全面训练后,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微生物学基本知识的理解。 2.能根 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学会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能正确使用微生物学相关仪器设备,掌握各种实验技能。 4.能独立撰写实验报告,准确分析实验结果。 5.课前做好预习,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 ( 100 字左右) 《微生物学实验》是继《微生物学》课程之后而开设的独立实验课程,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可作为生物科学、蚕学与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自然科学中,微生物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能是学习微生物学不可 分割的一个方面。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微生物学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适用专业: 生物科学、蚕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 四.主要仪器设备: 超净工作台,生化培养箱,高压灭菌锅,低温冰箱,光学显微镜,电子天平。 五.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本课程以实验为主,为单独设课,所以开课后,任课教师需向学生讲清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办法、 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2. 在使用仪器前详细讲解其操作要领。 3.实验 5~ 6人 1 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 4.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实验前清点学生人数,实验中按要求做好学生实验情况及结果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开出记录。 六.考核与报告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期末考试,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平时实验占 80%,期末考试占 20%。 实验成绩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 量化标准详见有关规定。 18 七.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 序 号 实验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 学时 每组 人数 实验 属性 实验者类别 开出 要求 1 培养基的配制; 物品的包埋 高压蒸汽灭菌法 ⒊ 四类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⒋ 掌握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步骤; ⒌ 培养皿的包裹。 4 5 验证 本科 必做 2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超净工作台的使用 1.用平板划线法 2.稀释平板法; 3.无菌操作技术。 4 5 综合 本科 必做 3 微生物菌落的观 察;菌种的纯化 根据菌落的形态特征判断未知菌的类 别 3 5 验证 本科 选做 4 革兰氏染色; 电镜的使用 1. 进行革兰氏染色法操作 2. 用油镜观察原核微生物 3 5 验证 本科 必做 5 细菌荚膜、芽孢的染色及观察; 掌握细菌芽孢及荚膜染色的方法 3 5 验证 本科 选做 6 放线菌,酵母装片 的制作及观察 1. 辩认放线菌的气生菌丝,孢子丝; 2. 观察酵母的个体形态及芽殖 3 5 验证 本科 必做 7 四大类霉菌装片 的制作及观察 了解霉菌菌丝各种特化形式的形态 4 5 验证 本科 必做 8 细菌数量的测定 学习计数板直接镜检计数 3 5 设计 本科 选做 9 细菌大小的测定 学习测微尺的使用和计算方法 3 `5 验证 本科 选做 10 水中大肠菌群数 检测 水中大肠菌群数检测 5 5 设计 本科 选做 11 豆腐乳的制作 豆腐乳的制作 5 5 设计 本科 选做 八.说明 1.《微生物学实验》的先修课程是《普通微生物学》,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后,已初步掌握了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 2.《微生物学实验》共提供 40 学时实验内容,不同专业、不同学时的班级可根据先修课的讲授内容或多或少,或易或难,择优选做; 微生物学实验 24 学时, 3.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应注意不断深化和扩展教学内容,注意向学生介绍新技术、新器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 热情。 5.在实验室全面开放的条件下,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注意学生的个性。 九.制定人 :陈 晶 审核人 :万永继 批准人 :王志坚 19 十、制定时间: 2020 年 9 月 《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解剖生理学实验 课程性质 独立设课 课程属性 专业必修 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实》、《生理学实验》 学时学分:总学时 36 总学分 2 实验学时 36 实验学分 2 应开实验学期 二 年级 下 学期 先修课程 动物学、解剖生理学 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及学习的对象,将课程内容分三个层次: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实验、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 上述实验分为必做和选做两类,根据教学计划,本实验课程共计 36 学时,其中必做 9个,共 25学时,选做实验 4个,共 11 学时。 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均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按照已经拟定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验。 设计性实验由教师预先提出实验设计要求,介绍本实验室的条件,然后由学生自拟题目,自选动物、器材和药品,独立设计出实验对 象、观察指标、实验方法和步骤并付诸实现。 实验主要采用在实验室利用计算机信号采集系统进行实验。 经过多层次,多方式教学的全面训练后,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解剖生理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熟练掌握实验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