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斩毛文龙辨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以《李朝实录》对毛文龙开镇八年总的评价是: 蛰居孤岛,徒事张皇, [ 38] 今则徒享富贵,无意进取。 识者皆忧其终不利于中原,而为我国之深患。 [ 39]谈迁撰《国榷》,对于 斩帅 是持非议的;然对文龙的所谓牵制,却不敢恭维,他说: 将东江偏隅果足慑建虏之魄乎。 曰:非也。 皮岛去建虏较远,牵制本影响,而建虏善疑,得略为瞻顾,或未即决计而南响也。 他还特地引用姜曰广的话说: 其言牵制,非也,鞭长不及马腹也。 ......东江之师,非荒忽苑在,胡马久蹴之,同铁山尽矣。 [ 40]即使是后来以 擅杀大帅 的罪名,参与迫害袁崇焕的王永光,也曾不得不承认: 海外之师为牵制也,有须弥岛之退,又有攻掠海州之报,以牵奴者而牵于奴,文龙伎俩已穷。 [ 41]由此可见,毛文龙的 牵制 ,只不过是有名无实的虚套罢了。 三、关于毛文龙是否当杀 袁崇焕之诛毛文龙,到底是功、是罪、是过。 最关键的问题,当然是在于毛文龙是否当杀。 大量事实证明,文龙自据有东江后,独霸一方,骄横跋扈,其后更背着朝廷,一再进行通敌叛降 活动。 袁崇焕在斩毛文龙时所宣布的十二大罪,并非什么凭空捏造或随意上纲,而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下面,准备择其中之主要者,略作考辨。 罪之一: 专制一方,军马钱粮不受核。 毛文龙自称拥兵二千余万。 [ 42]朝中对此极表怀疑,天启六年,姜曰广、王梦尹奉诏出使朝鲜,准备到毛营阅视,毛文龙却口出悖言说: 阅不阅在我。 不惟阅不阅在我,并他去不去亦不由他也。 [ 43]姜、王回朝后疏言:文龙兵册十五万,能用者只二三万; [ 44]登莱道王廷试则额定为二万八千人,[ 45]两者的意见是大体相同的,但毛文龙对此却大为不满。 对于这一 点,《国榷》也承认:文龙 渐骄恣,所上事多浮夸,索饷又过多,岁百二十万,兵二十万,朝论多疑而厌之,以身握重兵,又居海岛,莫能难也。 [ 46]朝鲜方面也曾指责说: 毛都督欲使我国称颂其功,虚张军兵之数云,无理甚矣。 [ 47]由此可见,毛文龙之不受节制,当是事实。 有些学者引《崇祯二年六月蓟辽督师题本》曾经提到:毛文龙 毅然愿编营伍受节制 一语,认为文龙 既然有所转变,何必吹毛求疵非杀不可。 [ 48]但考诸《题本》,此语只不过是叙述事件之发展过程,紧接此语之后,即有 (袁)曰:营伍定,则年终必行甄别,祖宗自有法 度,不得假也。 文龙于是悔其言之失,私对副将张翥曰:我姑以此了督师之意,其实营制难,我只管包完东事便了。 臣于是悉其狼子野心,终不可制 等语,这分明是揭露毛文龙在督师面前耍手腕,怎能说是毛文龙已 有所转变 呢。 罪之二: 说诳欺君, 杀降冒功。 这是毛文龙利用其远据海岛而惯用之伎俩,但其实也是漏洞最多、暴露最早的问题。 文龙入据镇江之初,即遭后金还击, 斩游击刘某及兵千五百级,文龙仅以身免。 [ 49]但文龙匿败不报,为登莱通叛王一宁所告发,由于文龙 媚魏忠贤为奥援 ,一宁反被诬,逮治论死。 [ 50]天启四年, 时 秀水谭昌言为登莱参政。 毛文龙药辽人舌献俘,昌言廉得之,密与解药汤,旬日舌清乞命,皆辽人也,言其实,编为农。 [ 51]同年七月文龙又报三捷,献浮十二人,而稚儿童女居其八,(袁)化中力请释之,因言文龙叙功之滥,忠贤素庇文龙,益不悦。 [ 52]后来,袁化中被拷死狱中,这是因素之一。 天启五年八月,户科杨文岳曾就毛文龙献俘七名,途至广鹿岛又换回六名一事,上疏参驳说: 臣闻之不胜惊疑。 夫献俘一事,奏之皇上,告之祖宗,用以远播威德,昭示宠灵,此何等大事,乃忽然解来,忽然解去,前解者,不知何以遽发。 后换者,不知何处解来。 支吾不一,真假莫知。 以报功则涉混,以对皇上则似欺。 乞严敕该部查审真伪,仍谕毛文龙,以后开报军情务从真实。 [ 53]兵部在覆文龙疏中也指出; 外议啧啧,犹有不敢尽言者。 对于毛文龙的冒捷献俘,不仅 中朝颇知其妄 ,[ 54]朝鲜方面的记载也是明确的: (李)廷龟曰:(毛)都督不修兵器,不炼军士,少无讨虏之意,一不交战,而谓之十八大捷;仅获六胡,而谓之六万级,其所奏 闻天朝,无非皆欺罔之言也。 [ 55] 罪之三: 刚愎撒泼,无人臣礼。 这显然不是指毛文龙所转呈的后金书信中有冒犯语言;而是指文龙本人的真意。 对于这一点,《督师题本》讲的是清楚的,即: 近且有牧马登州,取南京如反掌等语,据登莱道申报,岂堪听闻。 联系到毛文龙曾于崇祯元年春突然拥兵至登州,声言索饷;以及他致皇太极的私通信件中有 尔取山海关,我取山东 之语,[ 56]可见事情并非偶然的巧合。 罪之十: 交结近侍。 这也不是指魏忠贤专权时期的一般应酬,而是指派遣心腹, 辇金京师,拜魏忠贤为父, 实质是结为团伙,即所谓 文龙与魏忠贤相因而相藉者也。 [ 57]这一点,从魏阉对待毛文龙与袁崇焕一亲一恶不同的态度,可以看得很清楚,因崇焕 为人疏,于大珰少所结好, [ 58]魏忠贤曾 使其党论崇焕不救锦州为暮气, [ 59]迫使崇焕不得不乞休致仕,只是在忠贤伏诛后才得以复用。 而毛文龙的情况却完全不同,他 务结中贵,以为自固之计, [ 60]故 东江岁饷百万,大半不出都门,皆入权宦囊中。 [ 61]事实上,在王化贞被处死之后,魏忠贤便成了毛文龙的后台,不仅冒捷冒饷得以通行无阻,而且谁参劾毛文龙,谁就得遭殃,象王一宁、刘之凤、夏之令、袁化 中、姜曰广、王梦尹等,或被论死,或被斥逐,这都是魏忠贤庇护毛文龙的结果。 甚至在魏阉伏诛之后,仍出现了 内官王国兴擅到海上,称密旨召毛文龙,踪迹诡秘 [ 62]的情况。 可见毛文龙与宦官的关系,实在并不寻常。 罪之十一:敌攻铁山, 逃窜皮岛,且掩败为功。 这当然不是指战术上的避实击虚,而是指毛文龙常常临阵逃窜,不敢接战,即《李录》所说的 有同群羊之见猛虎。 至于掩败为功,那也是事实,别的用不着多说,就在铁山惨败之后,毛文龙即上报宣州、义州等处 五捷 ,但考之《东华全录》,后金在破铁山后,并无与毛文龙交战之事,所谓 五战五捷,实皆虚冒。 当时袁崇焕即已指出: 铁山一攻即破,毛不能以一矢加遗,而朝夕报功。 [ 63]可见崇焕对文龙此种所为是深知的。 罪之十二: 开镇八年,不能复辽东寸土。 这几乎是所有参劾毛文龙者的共同看法,如崇祯元年,山东总兵杨国栋就曾指出:毛文龙 专阃海外八年,糜费钱粮无算,今日言恢复,明日言捣巢,试问所恢复者何地。 所捣者谁巢。 [ 64]这些都是明摆着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