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县“十一五”规划及20xx年发展思路(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自 我积累、自我增值、自我发展。 正确处理好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关系,实行政府垄断城市土地以及其他有形和无形资产,统一进行开发和经营,聚集资金,进一步激活城市经营机制,挖掘城市资源潜力,盘活城市资产,提高城市经营 效益,促进建设模式向明晰产权、市场监管转变。 逐步形成以政府财政投入、银行信贷投入、企业投入、社会投入、经营收益二次投入的多渠道融资的城市建设投资格局,促进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 不断探索城市管理方法,加强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 城市建设和管理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加强停车场和集贸市场建设。 加快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改善城市卫生环境。 城市管理坚持集中整治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合理引导和依法惩处相结合,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城市管理由依法管制向管治相融转变,通过管理水平的 提高,增强城市吸引力和亲和力。 (五)加快推进经济外向化,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坚持以大开放为主战略,努力提升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水平。 ( 1)加快经济对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按照对接“长珠闽”、策应“长珠潭”、融入“全球化”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强对外经济联系与协作。 加快与沿海及周边地区经济对接,继续抓好与长三角、泛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融合。 将重点转向以广东、苏沪浙、闽东南、武汉、湖南为重点,深入挖掘区域经济合作的潜力,拓宽对外开放的空间和渠道。 在保护生态环境、不造成污染、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重点引进劳动密集型 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力争在这些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大力推进政策法规、人力资源、贸易服务和社会保障等制度体系建设,主动迎合和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需要,大力发展相关产业,进一步拓宽对外开放的空间和渠道。 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更大范围和更加直接地参与区域合作与竞争,不断扩大开放型经济规模,提高开放型经济对全县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新增就业的贡献率。 ( 2) 注重项目质量 ,提升招商引资整体水平。 要建立并完善重点招商项目库和重要客商资料库, 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好的项目招商引资,加快开发建设。 加强 对重大领域和重点企业的招商引资,突出以产业链招商 、定向招商、以商招商,着力引进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 10 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吸引外资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项目。 加快我县传统工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 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 3)加快发展对外贸易。 加快构建多元化出口主体,形成外贸企业、生产企业、外资企业共同推动出口稳定增长的格局。 完善出口扶持政策,加大品牌扶持力度,培植出口龙头企业,推进企业发展自主出口品牌。 鼓励企业建立国际销售网络,增强开拓国际市场能力。 巩固传 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优化外贸出口市场结构。 扩大高新技术产品、机械产品、农产品出口,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努力扩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商品出口,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提高加工贸易产品的附加值和占出口总值的比重。 (六)坚持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注重效率、兼顾公平,完善公共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 (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以混合所有制、非公有经济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到 2020 年养老保险基本实现从业人员全覆盖,私营、外资企业职工参保率 100%,城镇个体劳动者参保率达 80%。 建立健全农村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搞好县、乡、村敬老、养老工程的建设。 ( 2)缓解就业压力。 实施全民创业工程,以创业促就业,加快形成创业培训、咨询服务、小额贷款、税费优惠及社会保险补贴等各种扶持措施相结合的创业服务体系,着力改善创业环境。 规范劳动力市场发展,加快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加强就业培训,支持下岗失业人员、退伍士兵、大中专毕业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健全农民工就业培训服务体系,提高失业人员和农民就业、创业及职业转换能力。 ( 3)加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县、乡镇 和村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努力搞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每个乡镇要有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推进卫生防疫网络从乡镇延伸到村,每个行政村设立一所卫生所(室),并确保有相应的医疗设施和医务人员。 完善和推广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 2020 年,全县所有农村都要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要达到 85%以上,稳步推进农村医疗救助试点,努力完善农民医疗救助制度。 ( 4)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 突出宣传教育,坚持依法行政,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搞好流动人口管理,夯实 基层基础,重点抓好良坊、坊楼、神泉三个 中心所的建设,完善乡所村室设施,深化优质服务,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利益导向机制,创新考核体制,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 5) 11 优化人文环境,维护社会稳定。 大力发展文化广电娱乐等文化产业,发展群艺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水平。 继续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治安的工作机制,形成推进和谐平安莲花的合力。 ( 6)妥善处理社会利益关系。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进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群众的 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考虑群众的可承受能力,坚决防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 7)全力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依法治县和以德治县有机结合,把推进依法治县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司法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有机结合,开拓创新,循序渐进,严格依法办事,积极履行职责。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按照“打防结 合,预防为主”的方针,严厉打击各类影响人民安全感的暴力犯罪。 加强对“黄赌毒”的查禁力度。 大力推进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继续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对重点地区、要害部位、人口密集区等地方的治安防范措施。 积极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工作,抓好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整治。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深化平安县、平安乡镇、平安社区、平安学校、平安单位的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治安的工作机制,形成推进和谐平安莲花建设的合力。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安全执法检查,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加强对药品、食 品、餐饮卫生的市场监管,保障群众健康安全。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依法及时合理地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 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事件处置机制,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 8)建设诚信莲花。 增强全社会信用意识,以政府信用为先导、企业信用为重点、个人信用为基础,运用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等办法,加快构建社会信用体系。 加强政府信用建设,建立和完善政府信用责任制,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度。 加快建设全县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系统,整合信用信息资源,形成反映企业和个人信用状况的基础信息, 建立统一的征信、评级、披露和服务体系,健全和完善信用监督与失信惩戒机制,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 (七)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莲花。 在经济建设中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和永续利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1)加强 环 12 境保护。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减少污染源,切实保护好莲花的绿水青山。 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推行清洁生产,推广垃圾分类集中处理和利用,实行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 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推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加强水资源保护,切实做好城乡饮用水源地 保护和重点污染流域综合整治工作。 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在生产领域严格控制废气排放、强化废气处理,在建设领域实行无尘化、无害化管理。 加强城市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管理。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自然生态恢复,维护生态平衡,提高森林质量,扩大活立木蓄积量。 ( 2)完善交通、电力、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 在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建设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做好衡吉高速通县协调促进工作 , 加强县内公路的建设和改造,完成路口至十里冲公路、高洲至张家坊公路、319线垒里冲至升坊二级公路 等工程建设,提高路网通达深度及等级。 全面推进农村公路网建设 ,加快县乡公路改造,到 2020 年,确保行政村通水泥路率达 100%。 建设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新建萍乡至莲花第二条 110KV输变电线路,扩建 110KV 莲花变电站,满足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建设水利工程体系,重点完成8座小(二)型以上病险水库的加固,加快农村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县城防洪工程建设,增强防洪保安能力。 以保护和恢复天然林为核心,加强封山育林、生态公益林保护、长防林、退耕还林、毛竹、油茶低改等林业重点工程。 合理利用山地资源优势,发展壮大 山上支柱产业,因地制宜发展速生丰产林、花卉苗木林、优质水果林、森林旅游等特色林业产业 体系。 ( 3)建设节 约型社会。 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发展循环经济。 加强资源节约管理,形成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乡建设模式。 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的政策支持、技术服务和监督管理体系,对党政领导实行环境状况一票否决制。 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收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严格高消耗项目的产业准 入标准,淘汰浪费资源的落后工艺技术,限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行业的发展。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进尾矿、废石等综合利用。 加强农业资源和废物排放管理,加快生物资源开发,推行“猪沼菜”、“猪沼果”等生态农业模式,扩大沼气使用规模。 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严格限制毁田烧砖,逐步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 推行有利 13 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消费方式,鼓励生产和使用节约性能好的消费品,在吃、住、行和公务活动各方面厉行节约,使节约资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八)深化改革,增强发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