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船》,是一曲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深情的呼唤。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 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 问:《母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表达了什么主题。 与前两首诗的主题有什么不同。 (语 文课代表主持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明确答案。 ) 明确:(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用“天上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作对比,再用“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作对比,突出了“母爱”的主题,说明“母爱”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 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用鸟的“躲”引出“我”的“躲”,显得十分自然、贴切。 ) 导入( 2): 同学们,你可知这小小的纸船曾满载着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作品 —— 《纸船》。 1923 年秋天,冰心赴美留学,在远离祖国的太平洋上 ,眼含热泪、专心执着地叠着一只只纸船,然后一个一个抛放在海里。 希望总会有一只能漂流到日夜思念的母亲身边。 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就是以纸船寄托对母亲的眷恋之情,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 同学们要想感悟诗人的情感,就要深情地朗读诗歌。 二、朗读诗歌 ①教师配乐范读(或放磁带),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朗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划分节奏、划出重音。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学生运用朗读方法再次齐读,直至背熟。 为进一步理解诗歌打好基础。 ) 三、整体感知 教师适时提出: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学生归纳总结 )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深情的歌。 [教师导学 ] 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但这首诗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找到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思念的物品 —— 纸船,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 全诗共三节,每节各表达了什么内容 ? [合作探究 ] 第一节写叠纸船;第二节写抛纸船;第三节写纸船进入母亲的梦乡。 出示问题: ① 你能想像出诗人在什么情形下写的这首待 ? ② 第一节中哪些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深 ? ③ 诗人明知纸船不能流到母 亲哪里,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叠 ? ④ 第三节是诗人展开联想,这一想像有何特点 ? 有什么作用 ? (教师提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感悟课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可参与,学生全班交流。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 ) [教师小结 ] 海浪涛涛,天风吹卷,邮轮在巅簸中驶向一个陌生的国度。 诗人此去远涉重洋,相隔万里,何时才能回到母亲的怀抱 ?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没有可以寄托思念的,所以诗人不停地叠纸船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 纸船虽漂不到母亲的身边,但一定能漂人母亲的梦中。 这一想像新奇、大胆,充分地写出了诗人 对母亲的强烈思念,对母亲深情的爱。 四、自由研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 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 有深度、难度的组内不能白行解决的问题,可提出来全体同学共同探讨。 (学生讨论,提出共性问题。 学生交流,学生只要说得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鼓励。 ) 五、小结: 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抒发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 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 纸船象征 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在教学中,以朗读教学为主,教会学生“美读”,带着美好的情怀和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朗读,在美的诗歌里得到熏陶。 ) 五、作业 背颂《母亲》《纸船》 这两首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 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抒发对父母亲的爱。 写在练笔本上。 预习并背诵后两首诗。 第二课时(《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 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1.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教学准备: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一个美国人的人生片断 ) 设疑:请同学们推测这个人会不会成功。 投影内容: 21 岁 —— 生意失败; 22 岁 —— 角逐议员落选; 23 岁 —— 生意再度失败; 26 岁 —— 爱侣去世; 27 岁 —— 精神崩溃; 34 岁 —— 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36 岁 —— 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7 岁 —— 提名副总统落选; 49 岁 —— 角 逐联邦众议员三度落选; 老师揭示谜底前设埋伏:当我揭示谜底之后,请大家告诉我,你得知谜底后的真实感想。 [学生推测后,老师揭示谜底:这个历经无数挫折的人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 —— 亚伯拉罕•林肯 ] 3.老师归纳:许多人看成功,只看到成功美丽的光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成功背后隐藏的艰辛,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没有使林肯泄气,反而激发起他向自己挑战的信心和勇气,激发起他实现自己抱负的信心和勇气,终于他在 52 岁那年,登上了总统的宝座。 —— 彩虹总在风雨后 二.分析课文 1.你羡慕林肯的成功吗。 成功的背后往往 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让我们来看看冰心是怎样用短短的几句诗来概括成功的过程的。 2.全班有感情地齐声朗读,注意吐字清晰、有节奏。 3.教师指导学生,教学生朗读技巧,重音、语气、语调。 以第一句“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为例, 问:应该以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重音落在哪个字上。 [参考答案 ]应以感慨的语气来读,重音落在“只”和“现时”上。 4.投影句子比较: A: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B:成功的花,人们惊羡她的明艳。 问: A 句和 B 句 哪一句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A 句的表达效果好,因为 A 句表现出了人们只惊羡于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却看不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苦劳动,表达出了作者的感慨。 5.集体朗读后三句,思考:作者想通过这三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请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来,你感悟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 成功来自艰苦的奋斗;不经过奋斗和牺牲,哪来成功的“明艳”等。 三.课文内容讨论 问: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参考小结 ]:我们要学习花的奋斗和牺牲,从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长的经验,这才是最 重要的。 花的成功如此,人的事业的成功,人的成长发展,不都是如此吗。 四、研读《嫩绿的芽儿》: 全班齐读,教师简单评价。 大家能说出几种修辞手法。 (鼓励学生多说几种); 这首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 [拟人 ]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嫩绿的芽儿、淡白的花儿、深红的果儿(教师边讲边将图片贴在黑板上)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对我们讲话,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话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大人有大人的腔调,小孩有自己的语言,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他的形象特征,我们看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