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由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通路阻断,没有必要的知识迁移能力。 偶有学习愿望,却又无路 可走,只好混一天算一天。 对这类学生,教师只有用体谅和温暖的爱心帮助他们补课,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只要他们打通了学习道路,就等于在他们面前架起了一座知识的大桥。 教师应当及时引导,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做思想工作,才能凑效。 5.被动偏科型 这类学生其他学科成绩不差,学习态度也较好,只是因为缺乏某门学科的基础,学有困难,干脆不学;或者对该门课的老师不满,把情感转移到学科上。 对于第一种情况,诱发学习兴趣并不困难。 教师可用迂回而自然的方法引导他们产生兴趣,纠正偏科行为。 对于第二种情况,只能是教师自身 主动、积极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以情动人,交流思想,融洽情感。 在此基础上填补知识欠缺,这些作法有如铺设了一条引人入胜的花间小径,让学生自然走向佳境幽处。 6.有意偏科型 认为学习该学科没有用,不如不学。 这是学习目的不明,导致学习动机缺乏。 对这类学生应首先解决认识问题。 教师应以自身实践和社会上真实的事例,对其开导,说服教育。 借该生其他学科学习的“兴趣之花”接本学科“兴趣之木”,设计一些跨学科的实际作业或活动内容,使他们从中体会到缺乏本门学科的知识很难全面发展,实际体会学习本门学科的重要性,从而实现兴趣的迁移。 7.学法不当型 此类学生学法不当,学无所获,常常是事倍功半。 这些学生一般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又有良好的愿望,能刻苦学习,常常希望成功,但总是失败,于是在努力的痛苦中挣扎,没有学习乐趣可言。 对此,教师应当教给他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他们就可游出学习的“苦海”,欣喜非常,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8.得过且过型 这类学生意志力不强,得过且过,满足于中游成绩。 他们一般都具有较好的基础,也有进步的愿望,但缺乏意志,信心不足。 这跟气质性格有关。 对于这类学生,重在改善他们的气质和性格,采取适当的活动方式, 培养他们好胜、敢胜精神,激其上进,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点燃其争上游的希望之火,让他们在一个个具体行动中积累兴趣,激发进取心。 同时配合个别辅导,以作业和每次考试成绩作杠杆,对他们施加压力,让他们切实意识到,加一把劲就可以进上游,松一口气就将退到中游。 教师应不断的促进他们“跳一跳就可以摘桃子”,使他们的愿望朝一个又一个较高的目标前进。 9.外力推动型 这类学生为了自尊和立足社会的需要,整天为完成学习任务、保持良好的成绩而拼命,难以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他们学习过程的动力来自于社会和家庭的压力,靠外力推动,靠自尊心 维持。 因此,他们的学习水平只维持一般中上水平。 他们眼界不宽、思路不广,求同思维多,求异思维少,注意的稳定性好但注意的分配性差。 教师的责任在于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拨开任务与压力的漫天云雾,展现学习中动人的丽日蓝天,并刺激他们的求异思维,使之获得发展,把他从被动的完成任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引导他们开阔眼界,树立远大理想,做学习的主人。 10.骄傲自满型 此类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成绩优异,却骄傲自满,固步自封,看不起同学,有时也瞧不起老师。 常常“自我升腾”,满足于现状。 他们在智力上一般比较优异, 思维也比较活跃。 他们往往只折服于某位他们认为学识渊博的教师,甚至以其人为楷模,进行学习、模仿。 这类学生主要问题在于对科学知识的深度广度认识不足,对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飞速变化认识不足;另一方面,自我评价往往偏高,由此而看不到自身的不足,找不到发展自身学识的方向,于是表现出上述学习行为。 这类学生需要那些他们最崇敬的教师现身说法,直接帮助、开导他们的认识,明朗他们的自我评价,暴露他们在认识和知识上的短处,促使他们有自知之明,这样才能使他们更上一层楼。 此外,应当不断给以新的目标、新的压力,让他们体会到逆水行舟不进则 退,怠慢不得,自满不得。 在取得成绩之后鼓励他们发明创造,以更高的目标去激励他们。 [资料 1- 1]: 测验你的学习方法是否适合自己。 (《如何培养成绩优秀的孩子》〔日〕松原达哉) 测验说明:仔细阅读每一道题,肯定回答“是”,否定回答“否”,既不肯定,又不否定的则打上标记。 问题: 课堂上所需的学习用品是否每次都不会忘记带。 是否经常迟到。 能否提前做好上学的准备。 课堂上是否踊跃发言,积极提问。 是否在笔记本上乱写乱画。 是否爱惜教科书、参考书。 考试时是否仔细工整地回答问题。 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学习。 学习时同学邀请去玩,是否欣然答应。 坐在桌前是否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1学习是否高声朗读教科书。 1回家后能否立即完成作业。 1回家后能否立即对当天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 1能否仔细阅读发回的试卷。 1能否及时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 1每天的学习时间是否一定。 1遇到不明之处,是否有查阅资料(字词典、参考书)的习惯。 1能否对弱科、不感兴趣的学科格外努力学习。 1游玩时间是否经常占用学习时间。 是否一边看电视,一边听录音机, 一边学习。 2能否认真区分游玩时间和学习时间。 2起床时间与就寝时间是否毫无规律。 2是否有一边拿着点心或饮料,一边学习的习惯。 2是否经常晚上做噩梦。 2是否谈笑风生,使人发笑。 2一经批评,是否就耿耿于怀,愁眉不展。 2即使是在学习时,是否讲一些“反正我不行”等一些自暴自弃的话。 2 是否有过忘记作业的现象。 2 一次考试成绩不良是否总是挂念在心。 对老师休假是否摆出一副无所谓的神态。 3 能否经常和老师一起游玩。 3 是否说老师的坏话。 3 受到老师表扬后,是否就更喜欢学校生活,并对这位老师的 课也兴趣倍增。 3 受到老师批评后,是否就厌恶学生生活,并对这位老师的课失去兴趣。 3 是否一心盼望着运动会、学习汇报会。 3 是否经常被老师提请注意。 3 是否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3 是否订有一定的生活计划。 3 每次新学年到来,是否都能制订出新的努力目标。 暑假、寒假能否制订出生活计划并贯彻执行。 4 是否清楚自己的强科,并对其格外努力。 4 能否与同学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4 学习上是否带有强烈的竞争意识。 4 在家里是否说同学的坏话。 4 是否经常去图书馆。 4 是否不愿在家学习,而经常去同学家学习。 4 在学校规定的课程以外,有无其他感兴趣的活动。 4 是否经常诉说自己睡眠不足。 4 学习用品是否充足。 50、 学校组织的活动,家长是否积极参加。 计分方法: 1 1 1 1 1 1 1 1 2 2 3 3 3 3 3 3 4 4 4 50,以上各题答“是”得两分,答“否”扣两分。 其余问题答“是”扣两分,答“否”得两分。 不回答者不得分。 得 70 分以上者,可坚持现有学习方法;得 70分以下者,请选择别的学习方法。 表 1- 1 学习方法等级评价表 评价 得分 需要非常努力 0- 30 还需努力 31- 45 一般 46- 70 良好 71- 85 优秀 86- 100 三、中小学生学习方法不当的成因 为什么有的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呢。 这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 当然,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会对方法的形成有影响,智力水平高的学生更容易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但现在的中小学生的智力水平差异都不太大,因此,它对方法形成的影响是有限的,学习方法不当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一些非智力因素上,如认识水平、动机水平、意志状况等。 (一)对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不少学生在方法上听其自然,看不到科学学习方法的作用和意义,没有尝到正确 方法所带来的甜头,以为磨刀误了砍柴工,因而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认真研究和掌握适合自己的先进的学习方法。 (二)对学习特点认识不足 前面讲到学习方法具有适应性,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要适应各阶段、各学科的学习特点。 这就需要学生对目前的学习有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科学的方法。 有的学生说:“上小学时,我的成绩挺好。 可刚上初中,就感到学习很吃力,成绩上不去,心中很着急,该怎么办呢。 ”这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学习方法没有及时调整。 从小学到初中,学习特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小学生的课程内容简单、门类集中,进入中学以后 ,学科门类大大分化,所学知识更加抽象:小学生的学习对老师依赖性大,老师指导也很具体,而中学生的学习则有更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如果学生看不到这些变化,就有可能造成方法的不适应。 还有的学生发愁:“我其他成绩都不错,可为什么就学不好外语呢。 ”原因也可能在于他没有认识到外语学习的特点。 学习一门语言,需要多听、多说、多写、多记,而记外语单词又是一种机械识记,这就和其他科目形成了区别。 学习数学的方法就不适应于外语学习。 作为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各阶段、各学科的学习特点,使他们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以适应不同的学习活动。 (三)对自身的状况和条件认识不足 学习方法除了要适应学习特点外,还要适应个体特征。 如果学生对自身的状况和条件认识不足的话,则很可能造成方法不当,因为正确的方法首先是适合自己的方法。 对自身认识不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没有客观、清醒的认识。 有的学生因为成绩不太好而妄自菲薄、过于谦卑,认为自己一无所长、无可救药。 也有的学生因为学习良好而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这些不客观的认识会使学生在运用学习方法的时候发生失误。 如自以为是的学生在制订学习目标时往往会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二是对自己的个性特征认识不清。 每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状况、生物周期等都有不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相同个性的人。 科学的学习方法必须是适合自己的个性特征的,别人的方法仅是参考而已。 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多少个学习成功的人就有多少种成功学习的方法。 有的人喜欢呆在空旷的大房间里看书,有的人喜欢缩在狭小的房间里看书,而有的人喜欢躺在草地上看书。 只要学习效果好,这些方式本身都无可厚非。 从生理上来说,每个人的“生物钟”是不同的,应该找到自己最佳的学习时间,然后把艰深的学习内容和创造性脑力劳动尽可能 安排在这段时间内完成。 属于“百灵鸟型“的,可多利用白天;属于“猫头鹰型”的,可多利用晚上。 学生如果对自己的个性特征认识不清,在学习方法上很有可能盲目模仿别人,强已所难,身心俱疲。 所以可以说,认识自己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前提。 (四)学习动机缺乏 动机缺乏的学生没有学习动力,缺乏学习热情,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苦差事,在学习中没有目标,得过且过,其学习行为完全是一种被动的应付。 表现在方法上,必然会死记硬背、投机取巧、没有计划。 一个丧失学习动机的学生,必然丧失探究学习方法的兴趣。 因此,那些在学习中无精打彩、大叫“没劲 ”的学生,十有八九方法不当。 (五)意志薄弱 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时,需要一定的自制力。 特别是纠正一些不良的、已经形成习惯的学习方法,更需要毅力和恒心。 有的学生有掌握科学方法的愿望,但在运用过程中因意志薄弱而半途而废,造成有目标无结果,有计划无行动。 在学习上跟着感觉走,自然要省力得多,但学习效果也会糟糕得多。 因此,学生在运用科学学习方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家长或同学多鼓励、多督促、多提醒,依靠外界力量的支持来克服意志的薄弱状态。 (六)缺乏指导与训练 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系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与 训练,对什么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缺乏明确的认识,在学习中也不能自觉地加以运用。 即使有的学生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也大都是走了很多弯路之后形成的,并且是零散的。 科学的、系统的学习方法很难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应该接受专门的指导与训练。 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有关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课。 作为学生自己,也应该多阅读一些这方面的书籍,积极主动地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系。 以上原因分析是从学生个体出发的,是造成学习方法不当的内因。 除此之外,还有来自教师、家长、同学等各方面的外因都对学习方法的形成产生影响,也都是造成学习方 法不当的可能原因。 在这里,我们不再论述了。 第四节 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一、中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特点 中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特点大致可归纳成概念运算性、指导探索性和逻辑确证性三个方面。 (一)概念运算性 概念运算性是中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特征。 概念是指中学生在学习中所接触到的代表各个科学领域的各门学科体系的基本概念。 这些基本概念是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项心理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工具。 运算是指中学生对这些基本概念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综合以便最后掌握这些概念和由这些概念所组成的基本原理的智力操作过程, 也是抽象的逻辑思维过程。 概念运算性就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