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行动计划(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他也不会把事情做好。 这种人总是事业,遭到别人蔑视也是咎由自取。 ”哈伯德所言,忠言也。 可参考的相关材料之一: [ 美 ] 哈伯德著,路军译:《把信送给加西亚》,企业管理出版社 2020 年版。 这本书的主题与其说是 “ 一旦得到任务就全身心地立即执行 ” 的 “ 忠诚 ” 美德,还不如说是 “ 不用别人告诉你,你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 ” 的 “ 主动 ” 精神。 更有趣的是,本书对那些素有 “ 爱发牢骚的恶习 ” 的人是一个严重的提醒。 “ 主动 ” 成就人, “ 爱发牢骚的恶习 ” 毁灭人。 有些人之所以无所作为,不是因为没有智慧 ,而是因为自己的性格, “ 他们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愤愤不平。 那是他们性格上的缺陷给他们造成的麻烦。 他们自毁前程、自食其果。 他们总是显得格格不入,无所作为。 所有的雇主都在寻找能够助他一臂之力的人,他却在冷眼旁观。 对于那些无所作为的人,碍手碍脚的人,让其趁早离开,这是商业上的规矩;基于自然的法则,奖赏只能属于那些得力的人。 为了能够得到提携,你必须具有同情之心。 ” 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 “ 当你告诉别人说你的老板是一个性情乖戾的人,那么你就暴露了你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当你告诉别人说机构的政策 ‘ 不可救药 39。 ,那么显然你也是这 样的人。 ” 这个世界到处都在寻找忠诚、有责任感,一旦得到任务,就立即行动,全身心投入的人。 这个人就是能够 “ 把信送给加西亚 ” 的人。 可参考的相关材料之二: [ 美 ] 伦丁、保罗、克里斯坦森著,秦玉熙译:《鱼》,中信出版社 2020 年版。 这本书让我们学会热爱自己的工作,即使是一份不太喜欢的工作,也能心甘情愿去做。 凭借对工作的热爱去发觉每个人内心蕴藏着的活力、热情和巨大的创造力。 “ 任何人都不得不做一些令人厌烦的工作。 „„ 即使给你一个很好的工作环境,但是如果总是一成不变的话,任何工作都会变得枯燥乏味的。 ” 当模特儿怎么样。 其实这种工作的全部内容几乎从头至尾都得站着、等待上台。 做新闻播音员怎么样。 除了念别人写的文章以外,什么事也做不了。 “ 你可以选择自己的工作态度,即使你无法选择工作本身。 ” 你可以辞职。 但频繁地变换工作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你可以选择的,是你的工作态度。 “ 我们可以闷闷不乐,无精打采地度过一天;我们也可以带着不满的态度,毫无耐心地去激怒同事和顾客。 但是如果我们带着阳光、幽默,带着愉快的心情去上班,我们就会拥有美好的一天。 ” 在 “ 世界上著名的地方 ” 度过一天总要比在平凡的地方度过一天更快乐。 “ 在寒冷、潮 湿、腥臭、污浊的鱼市场工作并不舒服,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待工作的态度。 ”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 “ 玩 ” 、 “ 让别人快乐 ” 、 “ 全身心地投入 ”。 可参考的相关材料之三: [ 美 ] 康维尔著,北极星译:《钻石就在你家后院》,华夏出版社 2020 年版。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另类故事:有位佛教僧侣跟阿尔提到钻石宝藏的事情,阿尔听了就受到诱惑,遗弃自己肥沃的土地,动身前往神秘的钻石田去寻找巨大的宝藏。 他漂泊到很远的地方,直到双脚疼痛,疲惫不堪,青春和财富都挥霍殆尽,只剩下衰老和穷困。 在所有的幻想破灭之后,他在远离家乡的地方 死去。 不久之后,竟然有人在阿尔的土地上发现了不计其数的钻石。 可参考的相关材料之四: [ 美 ] 约翰逊著,吴立俊译:《谁动了我的奶酪》,中信出版社 2020 年版。 这本书的主题只有一个,就是 “ 变化 ” 或者说“ 如何让自己走变化的前面 ”。 据说,书中简单的寓言故事,能够提示你在变化的世界中获得成功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你就能够获得生命中最想得到的东西,无论它是一份工作、健康、人际关系,还是爱情、金钱 „„。 [ 美 ] 彼得 圣吉著,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 —— 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三联书店 1994 年版。 “ 这是一本不寻常的书。 值得有心改变自己,并进而改善周围世界的人一读再读。 ” 本书真正可贵的地方,在于它暗示你如何 “ 活出生命的意义 ”。 我们要找到真正重要的事做,从工作中找到乐趣,不让自己陷入不得不接受而又无可奈何的生命状态。 这本书似乎更适合学校管理者阅读。 4. 鲁迅著:《鲁迅杂文精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 年版。 鲁迅的杂文有多个版本,《鲁迅杂文精选》是 “ 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定书目 ” 之一,教师阅读本书算是 “ 与学生一起成长 ”。 阅读鲁迅,是名副其实的 “ 与大师对话 ”。 鲁迅的杂文构成一部鲜活的、完整的 “ 人史 ” ,是 “ 中国的大众的灵魂 ”。 “ 时至今日,鲁迅杂文仍是我们认识中国人、认识中国社会、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最切实可靠、最生动深刻的文本 ”。 “ 人性的优点 ” 与 “ 人性的弱点 ” 以及 “ 我们如何过得象一个人 ” 将在鲁迅的文章(包括杂文和小说)获得透彻的揭发和解释。 相关的材料可参考谢泳编:《胡适还是鲁迅》,中国工人出版社 2020 年版。 对比着阅读胡适和鲁迅也许是有趣而有意义的。 这种比较阅读不仅有助于读者了解 “ 五四精神 ” 和 “ 五四传统 ”。 相关材料之一可参考 [ 英 ] 培根著,何新译:《人生论》,中国友谊出公司 2020 年版。 “ 历史上确有垂之不朽之书,弗兰西斯 培根的这本《人生论》必在其列。 四百年来,它已被译为几乎所有的人类语言,其格言足以永为垂范。 ” (何新语) 相关材料之二可参考夏中义主编:《大学人文教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年版。 在中小学教师寻找具有 “ 可读性 ” 的 “ 教育哲学 ” 的著作时,本书在一些电影院门口或者大学附近的小书摊那里赫然出现。 人如何为自己活着而不是成为奴才。 教师如何既享受自由生活又成为关怀社会公正的知识分子。 何谓自由的生活。 何谓民主 的生活。 何谓平等的生活。 选择本书就是选择一种人文的生活方式。 第二类:教育新理念类 5. 杜威著:《教育中的兴趣与努力》,人民教育出版社。 6. [ 美 ] 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 2020 年版。 阅读本书之后,也许人们会发现心理学领域的一代枭雄皮亚杰与比纳等人的工作,不过是一种煽动、引诱或鼓动,而且以学者的名义。 遗憾的是这种罪孽在压抑大量的 “ 另类人才 ” 时却长期地受人尊重。 加德纳告诉你,除了皮亚杰所欣赏的人才之外,还有大量的 “ 另类人才 ”。 与这些 “ 另类人才 ” 相关的另 类智能包括: “ 音乐智能 ” 、 “ 空间智能 ” 、 “ 身体运动智能 ” 、 “ 人际关系智能 ” 、“ 自我认识智能 ”。 也许,加德纳的号召会让语言、数学逻辑之外的 “ 另类人才 ”的生活从此过得不再卑微和委屈。 而他们的生活是否会过得好起来,取决于学校教育是否能够勇敢地承认和接受 “ 多元智能 ” 的观念,将人才的标准转向 “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和 “ 生产有效产品的能力 ” ;取决于学校是否能够勇敢地接受多元智能的两个假设: “ 让学生采用相同的学习方法将导致无效的学习 ” ; “ 有些知识和技能虽然必要,但没有人能够学会所有的东西 ”。 有人说, “ 2020 年是多元智能年 ” ,也有人说, “ 2020 年是多元智能年 ”。 这些说法虽然都不准确,但也不至于引起人们的误解。 “ 多元智能 ” 的理论其实并没有多少创见,它不过 “ 说破 ” 了一个千百年来的经验事实。 可是当这个事实一直被蒙蔽而在加德纳这里被 “ 说破 ” 之后,确实可以而且应该引起学校教育的眩晕和恐慌。 学校教育如此自以为是地长期以 “ 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 ”为选拔人才的铁定标准,倒真的需要有一些眩晕和恐慌的冲击。 有趣的是,语言、数学智能之外的 “ 另类智能人才 ” 虽然在学校生活中一直受压抑,但走出学校之后他们的日子似乎并不比那些语言、逻辑 智能 “ 人才 ” 过得差(常常是后者为前者 “ 打工 ” )。 加德纳的意见也许只是给学校一个提醒:与其如此,为何不让语言、数学逻辑智能之外的 “ 另类人才 ” 在做学生时就过上好日子呢。 加德纳的第二个提醒是: “ 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 ” 课程原本应该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加德纳的第三个提醒是:大学入学考试除了像现在这样有 “ 音乐 ” 、 “ 绘画 ” 、“ 体育 ” 等特殊专业招生之外,还应该有 “ 管理心理学 ” 专业(与之相关的智能为 “ 人际交往智能 ” 和 “ 自我认识智能 ” , “ 管理心理学 ” 专业应该不同于传统的 “ 管理学 ” 专业,这种 “ 管理心理学 ” 专业应该与音乐、绘画、 体育等一样作为 “ 特殊专业 ” ,而不以 “ 语言、逻辑智能 ” 为标准)。 与之相应的第四个提醒是:大学应压缩与 “ 语言、数学逻辑智 ” 能相关的专业,扩展与 “ 人际交往智能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