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中医-中草药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咸 能入肾。 这种归纳,虽然对一部分药物是符合的,但绝大部分与客观实际情况并不一, 不能作为规律性来认识。 【文献摘录】 《珍珠襄》:「引经报使: 手少阴心:黄连、细辛。 手太阳小肠,高本、黄蘗(柏)。 足少阴肾:独活、知母、桂、细辛。 足太阳膀胱:羌活。 手太阴肺:桔梗、升麻、葱白、白芷。 手阳明大肠,白芷、升麻、石膏。 足太阴脾:升麻、苍朮、葛根、白芍。 足阳明胃:白芷、升麻、石膏、葛根。 手厥阴心包络:柴胡、牡丹皮。 足少阳胆:柴胡、青皮。 足厥阴肝:青皮、吴茱萸、川芎、柴胡。 手少阳三焦:连翘、柴胡。 上:地骨皮。 中:青皮。 下:附子。 ■第三节 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就是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四种趋向。 它们的意义如下: (一)升:就是上升、升提的意思,能治病势下陷的药物,都有升的作用。 (二)降:就是下降、降逆的意思,能治病势上逆的药物,都有降的作用。 (三)浮:就是轻浮、上行发散的意思,能治病位在表的药物,都有浮的作用。 (四)沉:就是重沉、下行泄 利的意思,能治病位在里的药物,都有沉的作用。 归纳来说,凡升浮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如升阳、发表、散寒、催吐等作 用的药物,药性都是升浮的。 凡沉降的药物,都能下行、向里;如清热、泻下、利 水、收敛、平喘、止呃等作用的药物,药性都是沉降的。 升降浮沉,既是四种不同药性,同时在临床上又作为用药的原则,这是它的重 要意义。 因为人体发生病变的部位有上、下、表、里的不同,病势有上逆和下陷的 差别,在治疗上就需要针对病情,选用药物。 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如胃气上 逆的呕吐,当用姜半夏降逆止呕,不 可用瓜蒂等涌吐药;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 ,如久泻脱肛,当用黄耆、党参、升麻、柴胡等益气升提,不可用大黄等通便药; 病位在表者,宜发表而不宜收敛,因表症须发汗解表,当用紫苏、生姜等升浮药, 而不能用浮小麦、糯稻根等收敛止汗药;病位在里者,宜清热、泻下或温里、利水 等沉降药,不宜用解表药等。 如肝阳上逆的头痛,误用升散药,反而造成肝阳更为 亢盛的情况;脾阳下陷的泄泻,误用泄降药,反而造成中气更为下陷、以致久泻不 止的症状。 升降浮沉,也是对药性认识的一种归纳方法,并且在应用上和药物的归经有密 切联系。 例如,肺病咳嗽,当用肺经药物,但又须区分病势的惰况,考虑升浮沉降 的药物;如果由于外邪束肺、肺气失宣引起的咳嗽,当用升浮药发散外邪、宣畅肺 气,如麻黄、桔梗等;如肺虚久咳就应该用敛肺止咳的五味子、诃子药性沉降的药 物来治疗。 又如,气分上逆的病症,应当用沉降药来治疗,但又须区别属于何经的 病症,如胃气上逆、呕吐呃逆,就要用半夏、丁香等胃经降逆药;肺气上逆、咳嗽 气喘,就要用旋覆花、白前等肺经降逆药。 升降浮沉的药性,一般来说和药物的性味、质地有一定关系。 在药性方面来说,凡味属辛甘、性属温 热的药物,大都为升浮药;味属苦、酸 、咸,性属寒凉的药物,大都为沉降药,因此有“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散 、热无沉降”的说法。 在药物质地方面来说,凡花、叶以及质轻的药物,大都为升浮药;种子、果实 、矿石以及质重的药物,大都为沉降药。 但是,上述情况又并不是绝对的,还必须从各种药物的功效特点来考虑,例如 ,诸花皆升,旋覆花独降。 在性味和质地方面,药物的升降浮沉也是如此,如苏子 辛温、沉香辛微温,从性味来说应是升浮,但因为质重,所以作用为沉降;胡荽子 药用种子应是沉降,但因为药性辛温, 所以作用为升浮等等。 此外,通过药物的炮 制, 也能使升降浮沉有所转化, 如酒炒则升、姜制则散、醋炒则敛、盐制则下行 ....。 【文献摘录】 《本草纲目》:「酸咸无升,甘辛无降,寒无浮,热无沉。 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 而直达下焦; 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颠顶, .... 一物之中 有根升梢降,生升熟降,是升降在物,亦在人也。 ■第三章 中草药的应用 学习中草药学的目的,在于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以便在临床治病时很好地应 用 ,让中草药充分发挥它们应有的功效,及时解决病员的疾苦、帮助他们早日,恢 复健康,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生产劳动。 应用中草药,除了必须掌握每一药物的 性能以外,对于它的配伍、用量以及服用方法也必须有所了解。 否则,不注意药物 配伍后的作用变化,不掌握药物的处方用量,或者服用方法不够妥善,虽然药能中 病,但也可能因此而影响药效,不能达到治疗的预期目的。 所以按照药物的性能和 病员的实际情况,重视中草蓟的具体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节 配伍 配伍,就是按照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 药物合在一起应 用。 从中草药的发展来看,在医药萌芽时期,治疗疾病一般都是采用单味药的;以 后,由于药物的发现日益增多,对疾病的认识也逐渐深化,因此对于病情较重或者 比较复杂的病症,用药也由简到繁,出现了多种药物配合应用的方法,在由单味药 发展到多种药配合应用,以及进一步将药物组成方剂的漫长的过程中,人们通过大 量的实践,掌握了丰富的配伍经验,了解到药物在配伍应用以后可以对较复杂的病 症予以全面照顾,同时又能获得安全而更高的疗效。 因此,药物的配伍对于临床处 方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在配伍应 用的情况下,由于药物与药物之间出现相互作用的关系,所以有些药 物因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但是也有些药物却可能互相对抗而抵销、削弱原有的功 效;有些药物因为相互配用而减轻或消除了毒性或副作用,但是也有些药物反而因 为相互作用而使作用减弱或发生不利人体的作用等等。 对于这些情况,古人曾将它 总结归纳为七种情况,叫做药性“七情”,内容如下: (一)单行:就是单用一味药来治疗疾病。 例如用一味马齿苋治疗痢疾;独参汤单 用一味人参大补元气、治疗虚脱等。 (二)相须:就是功用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后 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加强了药物 的疗效,如石膏、知母都能清热泻火,配合应用作用更强;大黄、芒 硝都能泻下通便,配用后作用更为明显等。 (三)相使:就是用一种药物作为主药,配合其它药物来提高主药的功效。 如脾虚 水肿,用黄耆配合茯苓,可加强益气健脾利水的作用;胃火牙痛、用 石膏清胃火,再配合牛膝引火下行,促使胃火牙痛更快地消除等。 (四)相畏:就是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其它有害作用能被另一种药抑制或消除。 如生 半夏有毒性,可以用生姜来消除它的毒性, (五)相杀:就是一种药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 如防风能解砒霜毒、绿豆 能减轻巴豆毒性等。 (六)相恶:就是两种药配合应用以后,一种药可以减弱另一种药物的药效。 如人 参能大补元气,配合莱菔子同用,就会损失或减弱补气的功能等。 (七)相反:就是两种药物配合应用后,可能发生剧烈的副作用。 以上药性“七情”,除了单行以外,都是说明药物配伍需要加以注意的。 相须、相使,是临床用药尽可能加以考虑的, 以便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一 般用药“当用相须、相使者良”。 相畏、相杀,是临床使用毒性药物或具有副作用药物时要加以注意的,“若有 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 相恶、相反,是惟床用药必须注意禁忌的配伍情况,所以“勿用相恶、相反者 ”。 从应用单味药,到用多种药物配伍,这是医药史上的发展,可以对表里同病、 寒热夹杂、虚中带实等病情复杂的病症给予全面照顾;对毒性药物可以使毒性消除 或减弱,从而保证用药的安全。 但是,在临床上遇到的病症有的比较复杂,有的比 较单纯;在药性上来说有毒的 药物也并不是多数。 所以在用药时,有的固然需要多 种药物配伍治疗,有的单味药也能起到良好疗效,为了减轻病者经济上的负担,同 时节约药材,如用单味药能够治疗的,就不一定要用许多药物来治。 例如清金散单 用一味黄芩治轻度的肺热咳血,马齿苋治疗痢疾、苦楝子根皮驱除蛔虫,仙鹤草芽 驱除绦虫,天胡荽治疗红眼睛,筋骨草治疗咽喉肿痛,毛冬青治疗冠心病, ....都 是行之有效的“单方”,符合简便廉验的要求,很值得我们推广应用。 【文献摘录】 《本草纲目》:「药有七情,独行者,单方不用辅也;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如 人参、甘草、黄耆、知母之类;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恶者, 夺我之能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反者,两不相合也;相杀 者,制彼之毒也。 又云:「相反诸药,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乌头反贝母、栝蒌 、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 细辛,芍药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 乌,藻戟遂 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歌: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 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 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 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 若逢石 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槛炙膊莫相依。 」 ■第二节 用量 用量,就是中草药在临床上应用时的分量。 一般包括重量(如若干两、若干钱 )、数量(如几只、几片)、容量(如若干汤匙、若干毫升)等,它们都是常写于 医生处方上希望药房配付的药量。 中草药的用量,直接影响它的疗效。 如果应该用大剂量来治疗的,反而用小量 药物,可能因药量太小,效力不够,不能及早痊愈,以致贴误病情;或者应该用小 剂量来治疗的,反而用大量药物,可能因药过量,以致克伐人体的正气,都将对疾 病的治疗 带来不利的后果。 此外,一张通过配伍组成的处方,如果将其中某些药物 的用量变更以后,它的功效和适应范围也就随着有所不同。 由于这些原因,所以对 待中草药的用量,应该有严谨而细致的态度。 一般说来,在使用药物、确定剂量的 时候, 应该从下列三个方面来考虑: 药物的性质与剂量的关系:在使用剧毒药物的时候,用量宜小,并以少虽开 始,视症情变化,再考虑逐渐增加;一旦病势已减,应逐渐减少或立即停服,以防 中毒或产生副作用。 在使用一般药物的时候,对质地较轻或容易煎出的药物如花、 叶之类,用量不宜过大;质重或不易煎 出的药物如矿物、贝壳之类,用量应较大; 新鲜的药物因含有水分,用量可较大些,干燥的应较少些。 过于苦寒的药物,多用 会损伤肠胃,故剂量不宜过大,也不宜久服。 剂型、配伍与剂量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同样的药物,入汤剂比丸、散剂 用量要大一些;在复方应用时比单味药用量要小一些 年龄、体质、病情与剂量的关系:成人和体质较强实的病人,用量可适当大 些;儿童及体弱患者,剂量宜酌减。 又病情轻者,不宜用重剂;病情较重者,剂量 可适当增加。 现在临床处方一般用量大致如下: 一般药 物:干燥的一钱至三钱(如麻黄、荆芥、知母等), 新鲜的药物一 两至二两(如鲜茅根、鲜生地等)。 质地较轻的药物:三分至五分(如灯芯草等),或一钱至一钱五分(如白残 花、薄荷叶等)。 质地较重的药物:三钱至五钱(如熟地、何首乌等),或一两至二两(如石 膏等)。 有毒药物:毒性较小的用五厘至一分(如雄黄),毒性较大的用一毫至二毫 ( 如砒霜)等。 其它用量:一支(如芦根)、一条(如蜈蚣、壁虎)、三只至五只(如葱白 、南瓜。[医学]中医-中草药学(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天,还每天给林徽因寄一封信。 纸上堆满着让一个 16 岁少女脸热心跳的句子: “如果有一天我获得了你的爱,那么我飘零的生命就有了归宿,只有爱才可以让我匆匆行进的脚步停下,让我在你的身边停留一小时吧。 你知道忧伤正像锯子锯着我的灵魂。 ”然而 24岁的徐志摩比林大了整整 8岁,而且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的妻子张幼仪与孩子当时就在伦敦 !林徽因了解到这个情况,又为火辣辣的情书所感动,她被折磨得
空间,得到一些漂亮的猜测,我认为曲率的正或负可以作为复结构的指向,这个看法影响至今,可以溯源到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期曲率和保角映像关系的研究。 事实上,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也是对比各种不同的学问而创造成功的,它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构思,可以说是惊天地而泣鬼神的工作。 它统一了古典的引力理论和狭义相对论。 爱氏花了十年功夫,基于等价原理,比较了各种描述引力场的方法,巧妙地用几何张量来表达了引力场
着鲜艳的红领巾,都能够准时达到会场; 所有同学都从自己做起,将自己省下的零花钱郑重地投进了募捐箱中;虽然天气很热,但同学们一个个热情高涨,穿行在东门步行街,有礼
的尾巴迅即向前跑。 (镜头;中景) 独耳边跑边看着四周;草丛里的小虫在唱歌,几只莹火虫在树林里闪闪发光。 (镜头;全景)(音乐起) 独耳有些紧张了,步伐慢了。 (镜头;特写) 尖嘴向前歪着头叫:你赶快点哇。 (镜头;中景) 独耳回头看着尖嘴,一下子惊叫起来:你看,鸡蛋碎了。 (镜头;移动中景) 尖嘴伸长脖子看到,鸡蛋壳果然破碎了三道口子。 ( 镜头;特写) 一只小鸡出壳,但是,只露出头来
了 安慰与报偿。 覆满藤蔓的屋顶 你希望拥有一片斜斜的屋顶,屋顶上爬满了青绿的藤蔓,藤蔓里结出纍纍丝瓜。 夏日傍晚,天起凉风的时刻,你爬上 *墙的木梯,到屋顶上采收一颗被阳光烘熟的瓜。 然後,你来到厨房, 煮一锅美清淡的蛤蜊丝瓜汤。 多好啊,你无限向往 :如果我拥有一片覆满藤蔓的屋顶 ...... 事实上,你已经拥有了 在想像里。 无论现实多样燥热扰攘,只要能够想像,你就可以维持 内在
L2和电源两端的电压 12. 有一个同学在测量电压时用的是 0~ 3V的量程,但记录的读数却是 6. 5V,则该同学实际测的电压值是 ( ). A. 5V B. 2. 5V C. 1. 3V D. 11. 5V 13.在图 7 和图 8 中,分别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 11.电灯 L1与 L2串联,用电流表测 L1中的电流,用电压表测 L2 两端的电压,请在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图 . 图 7 图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