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苯,摇动试管以提取和浓缩靛基质,待其浮于培养液表面后,再沿试管壁徐缓加入 Kovacs 氏试剂数滴,在接触面呈红色,即为阳性。 实验证明靛基质试剂可与 17 种不的靛基质化合物作用而产生阳性反应,若先用二甲苯或乙醚等进行提取,再加试剂,则只有靛基质或 5甲基靛基质在溶剂中呈现红色,因而结果更为可靠。 1三糖铁( TSI)琼脂试验 试验方法:以接种针挑取待试菌可疑菌落或纯培养物,穿刺接种并涂布于斜面,置 36177。 1℃培养 18~24h,观察结果。 本试验可同时观察乳糖和蔗糖发酵产酸或产酸产气( 变黄);产生硫化氢(变黑)。 葡萄糖被分解产酸可使斜面先变黄,但因量少,生成的少量酸,因接触空气而氧化,加之细菌利用培养基中含氮物质,生成碱性产物,故使斜面后来又变红,底部由于是在厌氧状态下,酸类不被氧化,所以仍保持黄色。 1氨基酸脱羧酶的测定 有些细菌含有氨基酸脱羧酶,使羧基释出,生成胺类和二氧化碳。 此反应在偏酸的条件下进行。 当培养基含胺类时呈碱性反应,使指示剂变色。 接种与观察结果:用幼龄培养液作为菌种,直接接种。 接种后封油,对照管与测定管同时接种封油。 肠肝菌科的细菌于 37℃培养 4 天观察。 当指 示剂呈紫色或带红色调的紫色者为阳性,呈黄色者为阴性。 对照管应呈黄色反应。 1硫化氢( H2S)试验 有些细菌可分解培养基中含硫氨基酸或含硫化合物,而产生硫化氢气体,硫化氢遇铅盐或低铁盐可生成黑色沉淀物。 试验方法:在含有硫代硫酸钠等指示剂的培养基中,沿管壁穿刺接种,于36177。 1℃培养 24~28h,培养基呈黑色为阳性。 阴性应继续培养至 6 天。 也可用醋酸铅纸条法:将待试菌接种于一般营养肉汤,再将醋酸铅纸条悬挂于培养基上空,以不会被溅湿为适度;用管塞压住置 36177。 1℃培养 1~6 天。 纸条变黑为阳性。 1柠檬 酸盐或丙酸盐的利用 某些细菌能利用柠檬酸盐或丙酸盐作为碳源,及磷酸胺作为氮源,将柠檬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则培养基中由于有游离钠离子存在而呈碱性。 接种与观察结果:取幼龄菌种接种于斜面上,适温培养 3- 7 天,培养基呈碱性(蓝色)者为阳性反应,不变者则为阴性。 1利用丙二酸盐试验 丙二酸盐是三羧酸循环中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剂。 能否利用丙二酸盐,也是细菌鉴定中的一个鉴别性特征。 许多微生物代谢有三羧酸循环,而琥珀酸脱氢是三羧酸循环的一个环节,丙二酸与琥珀酸竞争琥珀酸脱氢酶,与丙二酸不被分解,所以琥珀酸脱氢酶被占据,不能释放出来催化琥珀酸脱氢反应,抑制了三羧酸循环。 接种和观察结果: 用幼龄菌种接种测定培养基和空白培养基,于适温培养 1- 2d,观察培养基变色情况。 如测定培养基生长并变蓝色,表示可利用丙二酸盐,为阳性结果。 反之,如测定培养基未变色,而空白对照培养基生长,则为阴性,即不利用丙二酸盐。 1葡萄糖酸盐的氧化 假单胞菌属和肠道杆菌科的细菌,可氧化葡萄糖酸为 2-酮基葡萄糖酸。 葡萄糖酸无还原性基团,氧化后形成酮基,则可将斐林氏试剂的呈蓝色的铜盐还原为砖红色的 Cu2O 沉淀。 试验方法:用 的磷酸缓冲液配制成 含 1%葡萄糖酸盐(可用葡萄糖酸钠或葡萄糖酸钙)的溶液。 分装试管,每管 2mL。 刮取适温培养 18- 24 小时的菌苔至 2mL 的葡萄糖酸盐溶液中制成浓的菌悬液,置 30℃过夜,然后每管加入 的斐林试剂,放在沸水浴中加热 10 分钟,试管中液体由蓝色变为黄绿,绿橙色或出现红色沉淀者为阳性反应,如溶液不变色者为阴性。 1硫化氢 靛基质 动力( SIM)琼脂试验 试验方法:以接种针挑取菌落或纯养物穿刺接种约 1/2 深度,置 36177。 1℃培养 18~24h,观察结果。 培养物呈现黑色为硫化氢阳性,混浊或沿穿刺线向外生长为有动力 ,然后加 Kovacs 氏试剂数滴于培养表面,静置 10min,若试剂呈红色为靛基质阳性。 培养基未接种的下部,可作为对照。 本试验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初步生化筛选,与三糖铁琼脂等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筛选功效。 1β 半乳糖苷酶( ONPG)的测定 本试验应用于肠肝菌科的鉴定。 测定步骤: ( 1) 将测定菌接种于 TSI 斜面上,培养于 37℃ 18h(或其他最适温度) ( 2) 挑取 1 大环菌苔入约 的生理盐水中制成菌悬液,每管加 1 滴甲苯,摇匀(有助于酶的释放),于 37℃放置 5 分钟。 ( 3) 在菌悬液中加入 的 ,测定管置于 37℃水浴培养。 经 30 分、 …… 24h 进行观察,如有黄色者则为阳性。 1耐盐性试验 本试验是观察渗透压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由于不同菌类耐盐性不同,故常以此作为鉴别特征。 一般可根据不同种类的菌株,选择其适合生长的培养基,在其中加入不同量的 NaCl,接种后观察其生长与否,以判断其耐盐性。 以肉汤培养液根据鉴定需要,配成不同浓度的 NaCl,如 2%、 %、 5%、7%、 10%等。 培养基要求十分澄清,接种时应采用幼龄菌液,直针接种,适温培养 3- 7d,与未接种的对照管对比,目测生长情况。 卵磷脂酶的测定 菌体如存在有卵磷脂酶,就能使卵磷脂分解生成脂肪和水溶性的磷酸胆碱。 接种与观察结果:将测试菌的菌液,环接在有卵黄的试管和不加卵黄的对照管中,适温培养 3 或 5 天观察。 假若与对照管相比较,在卵黄胰胨液中或表面,形成白色沉淀者,则为阳性反应,表示卵磷脂被分解,生成脂肪和水溶性的磷酸胆碱,说明有卵磷酶的存在。 另一种方法: 以无菌操作取出卵黄,放入灭菌的三角瓶中,加相当于等量的生理盐水摇匀后,取 10mL 卵黄液加入到溶化的约 50- 55℃的 200mL 肉汁胨琼脂培养基中,混合均匀后倒入培养皿,制 成卵黄平板,过夜后即可使用。 接种与观察结果:将测试菌点接在卵黄平板上,每皿可分散点接 4- 5 株菌、(芽孢杆菌以点接 1- 2 株菌为宜)以不影响结果观察为度,如测试厌氧菌,则须在上面加盖无菌的盖玻片。 每株菌至少重复点接两皿。 适温培养 1- 2d 观察,在菌落周围形成乳白色混浊环,表示卵磷脂被分解,生成脂肪,说明该菌株有卵磷脂酶存在。 2石蕊牛奶的反应 牛奶中主要含有乳糖和酪蛋白,在牛奶中加入石蕊是作为酸碱指示剂和氧化还原指示剂。 石蕊在中性时呈淡紫色,酸性时呈粉红色,碱性呈蓝色,还原时则自上而下地褪色变白。 细菌对牛 奶的作用有一下几种: ( 1) 产酸――细菌发酵乳糖产酸,使石蕊变红。 ( 2) 产碱――细菌分解酪蛋白产生碱性物质,使石蕊变蓝。 ( 3) 胨化――细菌产生蛋白酶,使酪蛋白分解,故牛奶变得比较澄清。 ( 4) 酸凝固――细菌发酵乳糖产酸,使石蕊变化,当酸度很高时,可使牛奶凝固。 ( 5) 凝乳酶凝固――有些细菌能产生凝乳酶,使牛奶中的酪蛋白凝固,此时石蕊常呈蓝色或不变色。 ( 6) 还原――细菌生长旺盛,使培养基氧化还原电位降低,因此石蕊还原褪色。word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合键 在段前添加一行间距 设置段落对齐方式 Ctrl+E 组合键 段落居中 Ctrl+J 组合键 两端对齐 Ctrl+L 组合键 左对齐 Ctrl+R 组合键 右对齐 Ctrl+M 组合键 左侧段落缩进 Ctrl+Shift+M 组合键 取消左侧段落缩进 Ctrl+T 组合键 创建悬挂缩进 Ctrl+Shift+T 组合键 减小悬挂缩进量 Ctrl+Q 组合键 取消段落格式 应用段落格式
(2)设置图片格式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设置图片格式 (图片与文字环绕方式 )的操作方法。 教师布置任务:①按照图241 所示的样式设置“计 算机”图片的格式;②试一试,选择其他格式会产生什么效果。 图 241 学生学习设置图片格式的方法。 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 学生可以掌握设置图片格式的基本方法。 大部分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 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加强指导。 (续表) 2.插入图片文件
gpupdate /target:puter /force 强制刷新组策略 explorer打开资源管理器 logoff注销命令 msinfo32系统信息 msconfig系统 配置 实用程序 start (servicename)启动该服务 stop (servicename)停止该服务 notepad打开记事本 control userpasswords,打开用户帐户控制面板
ab 一行中的上一个单元格 Alt+Home 一行中的第一个单元格 Alt+End 一行中的最后一个单元格 Alt+Page Up 一列中的第一个单元格 Alt+Page Down 一列中的最后一个单元格 ↑ 上一行 ↓ 下一行 ◆ 在表格中插入段落和制表符 快捷键 在单元格中插入 Enter 新段落 Ctrl+Tab 制表符 ◆ 创建、查看和保存文档 快捷键 作用 Ctrl+N
确定双击时 “ 即点即输 ” 功能将应用的格式,请观察 “ 即点即输 ” 指针。 将鼠标指 针移到特定格式区域时,指针形状会表明将要应用的格式:左对齐、居中或右对齐的制表位;左缩进;左右文字环绕。 样式 当在已有段落的下面插入内容时, “ 即点即输 ” 功能用 “ 编辑 ” 选项卡( “ 工具 ” 菜单 “ 选项 ” 命令)上指定的默认样式来设置插入内容的格式。 如果要对新内容应用不同的样式
想再照着文档结构图输 入一遍,有办法复制粘贴过来吗。 答:可以自动生成的,插入索引目录。 问:做目录的时候有什么办法时右边的页码对齐。 比如: 标题 ...............................1 标题 ...............................2 答:画表格,然后把页码都放到一个格子里靠右或居中,然后让表格的线条消隐就可以了,打印出来就很整齐。 问:怎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