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电气的薪金和奖励制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了多少个电话,回了多少个电话,用多少时间来回答,安排了多少采访等。 用事实来考核软性因素。 价值观等软性因素的考核也是不好量化的,通用 (中国 )公司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是把工作放在事前,凡是加入通用 (中国 )公司的员工,首先被告知的是通用 (中国 )公司的价值观的内容,然后会有与价值观有关的各种 培训,员工对价值观的感悟会不断地得到强化。 培训不是叫员工背诵价值观的内容,而是用发生在公司的事实行为来说明价值观,在考核时也是每个结论都必须用事实来证明,决不能凭空想象。 考核的结果与员工的个人利益及职业生涯发展密切联系:考核的结果与员工第二年的薪酬、培训、晋升、工作调动等挂钩,同时考核也是为了提高和完善员工自身的素质,公司会尽可能满足员工的一些想法和要求,鼓励员工写下自己的真实想法,并且尽最大可能帮助员工实现。 360 度考核。 360 度考核并不普遍地使用,一般是在考核领导和员工为了自我发展、自我提高 时使用,做考核评价的是上级、下级、同事、客户,由被考核者自己在这些人中各选择几个人来做评价,对于考核的结果由外面的专业机构来分析,这样可以保证结果的客观性与科学性 (外面的机构是专门做这种分析的,同时他们完全不知道被评者是谁,可以保证更客观、更科学 ),在这种考核中不用担心员工在选择考核者即评价他的人时只选择与他关系好的人,而导致考核结果的不客观、不真实,因为这种考核是为了发现员工自己的不足、找到提高完善自己的方式,员工为了自己的前途发展不会去找一片赞扬声。 通用电气人才开发的成功之道 通用电气公司 何以能不断发展壮大。 这要归功于韦尔奇董事长非凡的领导和经营才能。 自 80 年代以来,韦尔奇通过大胆的事业重组,使得通用电气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取得了惊人的业绩。 纯利润突破了 100 亿美元,资本利润率达到 25%,财务状况被评为三 A。 通用电气公司成功的一个秘诀就是十分注重选拔和培养领导人才。 不惜巨资提高人才素质 通用电气公司要求领导人才具备怎样的素质呢。 该公司在全世界拥有 30 万名员工,每人平时都要随身携带一张卡,名为“通用电气价值观”卡,卡中对领导干部所下的定义是:痛恨官僚主义、开明、讲究速度、自信、高瞻 远瞩、精力充沛、果敢地设定目标、视变化为机遇、适应全球化。 这些价值观都是公司进行培养的主题,也是决定公司职员晋升的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为了将领导人才素质提高到上述的标准,公司内建有一座经营开发研究所、可以称得上是一所商业学校。 该公司每年向该研究所拨款约 10 亿美元,每年在此接受培训的人数多达 1 万,从高级干部到新任经理。 韦尔奇董事长直接接受研究所的汇报,并同研究所一起制定研修计划。 不仅为此,他每月还亲自担任讲师一次,对干部们讲课。 公司领导人为此潜心于干部人才的培养,这在全世界也是罕见的。 曾经接受过培训的现通 用电气资本爱迪生生命公司执行董事兼财务总监西村丰说:“在最初接受财务课程培训时,我甚至连星期六都泡在图书馆一门心思地学习。 公司决不是为了培养普通的会计事务人才,而是要培养实战性人才,能将预料今后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财务战略。 ”据说为了训练领导才能,高级管理人员都要在陆军军校进行体验。 从战略高度培育事业开发人才 事业开发人才的选拔在通用电气公司最为突出。 事业开发人才的主要作用是推行广注意义上的兼并和收购战略,其中包括收购企业、设立合资公司、出售企业中的一些部门等等。 仅去年一年,通用电气在全世界兼 并和收购的企业就达108 家,价值 180 亿美元。 活跃在谈判最前线的就是这些事业开发经理。 目前,该公司在全世界约有 100 多名事业开经理。 其规模与大型投资银行的并购部门相比毫不逊气。 1981 年走马上任的韦尔奇董事长在多个事业部门中都安插了事业开发人才,并且每年都在增加。 用这种方式来有意识地建立推进企业并购的体制。 特别有趣的是事业开发人才的选拔方式。 几乎所有的事业开发经理都是设法从外部“挖”过来的。 很多人来自资询公司和投资银行,以 30 多岁的年富力强的年轻人为主。 进入公司后,他们以事业开发经理的身份参与并购战略 ,在几年内很快就成为收购后的企业或各事业部门的干部。 通用电气(日本)公司的事业开发经理不仅负责并购等新事业的开发,而且还定期参加有关各事业部人事和资金调配等共同课题的讨论,从中发挥协调作用。 当韦尔奇董事长等总公司干部来日本访问客户时,事业开发经理也随同前往。 他们跟随公司最高领导层参加高级谈判,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有时,他们抓住谈判中流露出的一些意向,进一步从中做工作,使得事业开发取得了重大成果。 统一步调塑建公司价值观 包括事业开发经理在内,通用电气公司要求所有的干部都具备本公司的价值观。 该公司人事 部的最大作用,在于保持本公司员工的统一性,增强其作为公司一员的归属意识。通用电气的薪金和奖励制度(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