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管理制度的软化(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行为,员工则要么消极怠工,要么抗议,甚至跳槽,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没有任何促进作用的。 正是由于需求引发动机,动机又决定行为,如此看来,只有满足了员工的需求,才能促使员工真正地发挥才干,为企业服务。 (三)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了软化制度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制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逐步向厂长制 发展,以前的政企不分、企业完全是一个行政单位的企业制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长期发展中,体现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具有独立财产权力、以公司制为主要形态的新型企业制度。 同时,“质量为上、效率优先”逐渐成为各个现代企业追逐的目标。 在生产方面,企业希望的上是降低成本;在销售方面,又希望提高利润。 兼顾两者的企业,必须以适应其目标实现的制度做为指引企业行动的“风向标”。 制度不是僵硬的,而是应该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创新,制度制定地得体,进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率。 一个企业的 发展,成败不仅仅在于它的技术,而在于管理制度,因为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核心竞争力,只有制度合理,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 引入“引导”机制的实现方式 企业管理制度的软化,实质上是要求企业引入一种“引导”机制。 现存的企业管理制度,“强制”也好,“约束”也罢,都是对员工行为的束缚,说到底还是由管理者制定并要求员工无条件服从。 而现代企业倡导的应该是这种“引导”机制,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既不是生产的指挥者、调度者,也不是人际关系的调节者,而是一个引导者、领路人,他们的主要任务在于向员工说明 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引导员工向规范的行为方向发展。 在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只需要“抛砖引玉”,真正实现管理体制创新的还是员工。 企业对于“引导”机制的引入,应视环境、发展状况而定,总的来说,是让员工体会到一种氛围。 这里对于“引导”机制的引入方式有几点建议: (一) 以道德为导向,倡导人文精神,实现人性化管理 1.以道德为导向。 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管理中不仅有理有法,更要体现情的存在。 正如现在倡导由以法治国向以德治国转变一样,企业的管理制度也应以道德为导向。 管理者犹如一场音乐 会的指挥,在工作中只有统筹各方、协调发展,才能使工作顺利进行。 2.人性化管理。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是综合运用各种资源,使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管理过程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人,任何工作都无法进行,更谈不上管理了。 正如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所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