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棱县第六中学远程教育教学计划(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育。 如: A、 每周组织学生收看一次电影或专题教育节目,加强思想品德、卫生、法制、安全、环保等教育。 B、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丰富班团会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德育教育。 C、让学生利用网络论坛针对不良现象、不良行为在网上 发表意见,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调适心理压力等。 比如: 《身边的科学》 这套教学光碟 是全国十八个省、市教育电视台共同制作的一部面向青少年的大型科普系列片。 它融科学性和创造性、趣味性为一体,对初中生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我们可以把这部分内容,利用团活时间或上课前的时间播放,让学生欣赏,能激发学生的 自主 创新欲望,还能调动 学生 求知心理,调适其厌学情绪。 (六 )分层教学,转化学困生 对一些基础较差、由于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接受能力较差、在课堂上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 课后 组织观看同步教学光碟,强 化他们的思维和记忆。 学生还可以把相应的光碟,借 阅或刻录回家 , 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教学任务,免去辛苦补课之苦 , 优化学习环境。 12 (七 )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教师专业发展”这一内容板块内容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 根 本性的改变,视野逐渐开阔,技能大大提高,教育教学方法也不断更新,实现信息化教学、媒体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组织教师 浏览远程教育网页,及时地了解到有关课改的新动向,准确地把握新课标精神,掌握课程整合的实质,学习课改范例的构思。 在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教 育新闻,通过对相应的教研论文的阅读,从中吸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提高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有计划地开展 教研组 教研活动, 适时地组织教师观摩优质课案例, 研讨通过卫星接收的远程教育 IP 资源, 不断提高教师在网络条件下信息收集、分析、整合、应用的能力, 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找到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最佳途径。 符合了中学教学过程有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迫切要求 使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更精益求精,丰富多彩,声色具备。 达到 远教资源 真正 为教学服务,让远程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13 教师在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要利用网络与教育同仁们进行经验交流,进行更为广泛的教研活动。 五、远程教育资源使用中应走出的误区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以其巨大的知识覆盖面,便捷的查询方式,生动形象的情景创设,为凸现学生主体地位,提升教师素质水平提供了平台。 为 教师和学生打开了通向外面的一扇窗户,让农村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们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但也难 免出现一些误区,值得我们关注: 误区一:唯 “ 远教硬件资源 ” 独尊。 有的教师在尝到多 媒体的甜头后,便对此奉若神明,于是在课堂上从头到尾都用多媒体,对其它常规媒体不屑一顾。 “ 价廉物美 ” 的挂图、卡片, “ 言简意赅 ” 的小黑板。 再加上某些多媒体教室本身设计的不合理,导致教师上课时无处板书。 因此,老师们就完全以多媒体代替。 误区二:课堂教学受制于 “ 远教软件资源 ”。 常有一些人怕麻烦,不愿意根据自己的学生实际设计教案、不愿意对远教课件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 为图方便,不仅照搬远教资源中的教案,而且原封不动地使用远教课件。 因此,上课时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远教教案的思路上来、引 到远教课件的既定流程上来。 整堂课以 “ 远教资源 +教师 ” 为中心,似乎还更加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 误区三:让教室变成了纯粹的演播厅。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活动过程。 师生的交流、生生的交流, 14 都是双向的。 我们都知道人与人的交流是有感情的。 教学过程从某方面来说,实际上是一个感情交流的过程。 新的教育理念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因此,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 现代的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已基本普及。 很多教师将多媒体的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有的教师不从学生实际出发,泛滥的使用多 媒体,他将什么东西都做于课件上,应用于多媒体放出来,这样学生一节课出了观看录像外还是看录像,而教师自己就由组织者完全的变成了一个 “ 工具 ” ,一个操纵鼠标的工具。 误区四:教学设计媒体过多过繁,教学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难点难突破。 我们 知道,远程信息资源本就丰富多彩,而且各学科的知识相互渗透也比较严密。 以语文课为例,一般作法是让学生先听录音看视频(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是听范读(媒体播放)、接下来出示教学目标、看幻灯,再是网络学习、合作探究,最后是听录音、欣赏动画等结束新课等常规性的作法。 表面看来学生 是听说读写都练习了,其实质学生究竟掌握了多少知识不说大家也知道。 媒体知识用得过多,将边缘知识过多过杂的揉合到一起,这样反会冲淡教学的主体,使得教学目的不能很好的实现,更不用说教学难点的突破。 媒体的运用是为了激发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决不是 “ 和面 ”。 中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我们的媒体应该使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地方。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从学科的特点出发,从重点、难点出发。 一节课学习重难点可能不只是一个,但也不是太多, 15 因此,我们的媒体应该考虑什么地方不用、什么地方可用、什么地方必用,什么时候用采用什么方式 用。 更不可为媒体而使用媒体。 误区五:边缘知识过杂过多,使该学科完全失去了本位。 学科知识是互相渗透的,一个学科不能完全的独立。 但是每一个学科都有它自己的学科特点,有区别于其它学科的内容;每一节课有每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它自己本位的知识点。 远程信息资源使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教师准备素材,进行辅助性教学,而并不是为了让学生看录像,也并不是显示教师运用媒体的技能。 在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将整理出的资源信息一骨脑儿的搬去,让学生看、听。 例如,语文课中很多地方 与政、历、地知识是联系得非常紧密,于是有些语文老师教学中,就将相关的知识尽可能多的用上去,有点历史知识做个动画,有点地理知识再做个幻灯,使语文不姓 “ 语 ” 而姓“ 综 ” ,从而失去了语文学科的本体特征。 学生很难明白这堂课究竟是语文来还是数学,是历史呢还是地理。 因此,边缘知识过多,面太宽,教学中一味的求广泛,只能让学生找不着重点,也突破不了难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