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实验研究法(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二 ) 配对法 为了实现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可比性,有时候可以通过配对的方法来实现。 配对法是找出两个各种条件都完全相同的人,将其中的一人分派到实验组,一人分派到控制 组。 这样一对一地分派所形成的两个组在理论上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在实践中却很难做到,因为世界上很难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例如,两个人的文化程度、年龄和性别都相同,但是他们的家庭出身、性格、习惯等方面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 社会科学中的实验法在检验因果关系假设的过程中往往关注自变量的影响,实际上除了自变量以外,其他未知的因素对因变量同样具有影响作用。 所以,如果要做到实验结果的高度准确,就必须保证配对样本各个方面的同质性。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想寻找两个或多个各种条件都相同的样本几乎是不可能的。 为了克服这种困难,一般采用 不太严格的配对法,也就是使两个组在各种特征上大致相同,或者在已知的某一主要变量的分布和方差上大致相同。 尽管如此,配对法不能排除其他未控制因素的影响,因此常常结合随机法一起使用,而很少单独使用。 另外,如果制作一个由所有最相关特征组成的配额矩阵,全部配对工作可望高效地完成。 理想的状况是,这样的配额矩阵中应该让每一格的受试者都为偶数,这样每一格的受试者的一半进入实验组,另一半进入控制组。 (三 ) 其他方法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选择研究对象的方法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 首先是排除法,这种方法是在实验 之前把其他影响因素排除在外。 例如,测量不同年龄的学生的智力水平时,性别、家庭背景等也可能对智力水平有影响,为排除这些影响,可以只对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的男学生进行实验。 不过,这种实验结果不能推论到女学生和其他家庭出身的学生。 因此,排除法在实验中不常使用。 其次是纳入法,这种方法是把其他主要的影响变量也当作自变量引入实验中,同时对几个自变量进行操作、测量和检验。 这需要比较复杂的实验设计,并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考察各个自变量的影响和它们的相互作用。 以上几种选择研究对象的方法的运用要根据具体实验的性质和目的而 定,一般的原则是,就与因变量相关的变量来说,两组应该具有可比性。 例如,在研究种族偏见的实验中,对于教育、种族以及年龄诸如此类的变量而言,两组应该相似。 另外,还可以等到对因变量做过初步的测量之后,再把受试者分派到实验组和控制组。 因此,就上例来说,可以首先发放问卷测量受试者的偏见,然后把实验组和控制组配对,确保两组整体的偏见程度相同。 在大多数的实验中,以上方法并不是独立使用的,而是经常混合使用,或者说在选择研究对象不同的阶段,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 例如,概率抽样法在从总体中选择研究对象的时候运用;而随机 法、配对法和其他方法是在研究对象已定, 8 在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分派研究对象的方法。 在后面几种方法中,有时候可以把配对法与随机法混合使用。 比较典型的是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的运用。 例如在研究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时,为了确保各组学生之间的可比性,研究者首先根据大约15 个变量分出学生的层次,然后把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随机分派到实验组和控制组,如此一来,研究者实际上同时运用了配对法和随机法,或者说用分层抽样改进了传统的随机方法。 第三节 实验研究的类型与实验设计 一、实验研究的类型 实验研究根据标准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类型。 例如根据实验设 计的不同,分为标准实验和非标准实验;根据实验研究场所的不同,分为实验室实验和实地实验;根据社会科学的特殊研究需要而创造的双盲实验等等。 (一 ) 标准实验和非标准实验 标准实验和非标准实验是针对实验的规范程度以及对实验条件的控制能力而做的区分。 一个完备的标准的实验应当具备以下要素:两个或多个相同的组;前测和后测;封闭的实验环境,实验刺激的控制和操纵等。 一般来讲,具备这些因素的实验称做标准实验。 然而,社会科学的实验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实验,也不同于心理学的实验,而是具有自身的特点。 这些特点 往往使得设置一个标准的社会科学实验比较困难,社会科学研究的性质、对象和内容往往在许多方面限制了严格的实验设计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 顾名思义,非标准实验指的是并不具备标准实验所要求的所有条件,为了研究的需要而进行的必要的省略或者特殊设计的实验。 例如在社会科学实验设计中常用的单次研究设计 (oneshot case study) 、单组前后测设计 (onegroup pretestposttest design)、静态组间比较 (static group parison)等实验方法都属于非标准实验 ,但是这些实验方法对于不同性质的实验却能够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 标准实验和非标准实验代表着实验规范程度的两个极端,在实际的实验研究中,完全的标准与非标准都是很难做到的。 标准实验往往体现出某种弹性 (尤其在社会科学实验中 );非标准实验必然以标准实验为依据,在设计和操作上向标准实验靠拢,因而有时也将其称为“准实验”,指类似于、接近于标准实验的意思。 在具体的实验中是倾向于标准实验还是倾向于非标准实验,完全取决于研究的性质、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精度要求。 (二 ) 实验室实验与实地实验 人们一般认 为,实验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这是从自然科学的实验中形成的常规思维定势。 由于自然物自身的特点,实验并不受场所变化的影响,在实验室中对于物质活动规律的认识完全反映了物质的本质属性,可以应用到实践当中去。 由于实验室中可以进行比较好的条件控制,可以集中配置所需要的实验设备,所以科学实验基本都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 社会科学却不同,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由于人是具有实践能动性的主体,所以场所的变化以及所研究的人对于事件的认识和感知都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 有鉴于此,实验室内的实验对于社会 9 科学研究来说就有许多致命的局限性,需 要引进一种能够排除实验设置对研究对象的影响的实验场所,实地实验便是其 —。 实验室实验和实地实验都各有其优点和缺点。 在实验室实验中,实验背景的变量都相对容易控制,实验环境比较封闭,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较少,实验者能够比较清楚地观察到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这是其主要的优点。 但是在实验室中可以进行的实验内容有局限性,许多社会科学研究者需要研究的内容无法在一个小小的实验室中复制出来。 另外,实验室实验的结果在推广性、普遍性和概括性上往往较差。 在实地实验中,研究者可以在一个很自然的环境中观察、测量人们的真实反应,其 优点是真实、自然,效度较高。 缺点是实地实验难以对众多的有可能影响因变量的实验背景、实验条件进行控制,难以孤立出自变量的独立影响。 它所做的主要工作是观察发生了什么事情。 对于各种影响因素,必须依靠研究者的分析、观察和调查。 例如,在一个研究文化程度与人们的文明礼貌行为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室实验几乎无法做到,可以采用实地实验的方法。 比如研究者在公交车中进行观察,见到那些主动起身给老弱病残让座的乘客,要知道他们的文化程度就比较困难、此时他们可以采用观察分析的方法、或者直接访问的方法 (难度较大 ),这必然夹杂着研究者的主 观认知成分。 (三 ) 双盲实验 所谓双盲实验 (doubleblind experiments),是指在一项实验中,实验刺激对于实验对象和参与实验的观察人员来说都是未知的。 即究竟是实验组还是控制组被给予了实验刺激,参与实验的双方都不知道,实验刺激是由实验人员和实验对象以外的第三者任意分派和给定的。 双盲实验的根源是“主试效应”和“被试效应”。 所谓“主试效应”,是指“由于实验者对研究结果的期望而产生的实验偏差”。 主试效应常常被称做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传说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在雕塑一 座少女像时十分钟情于她,竟然使得雕像获得生命变成了真实的少女而与他结为伴侣。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甩实验的方法证实了教育中期望效应的作用,由此,主试效应又被称做为“罗森塔尔效应”。 所谓“被试效应”,是指“由于实验对象对其被试身份的认知及态度而产生的实验偏差”。 被试效应又被称为“霍桑效应”,源自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一项有关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关系的研究。 例如在一个教育实验中,研究者需要研究社会的认同与学生的表现之间的关系。 在实验当中必须排除“被试效应”,指那些针对“ 被试身份”而并不是针对实验处理的“心理作用”。 诸如“实验班”的孩子因为不断地有人来观摩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及亢进的表现,就是典型的“被试效应”,因为被试的如此反应主要是由“实验场面”造成的,与实验处理之间并没有什么因果的联系。 另一方面,在教育实验中主试与被试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有意识的“心理互动”,甚至有时“教师对儿童的期望”本身就是一种实验处理。 在如上所述的教育评价实验中,孩子们对不同的实验处理 (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方式 )当然会有不同的心理感受,进而还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 这种行为变化恰恰是实验处理的结果,是 实验研究的内容。 这既不是实验中必须排除的“被试效应”,也不是歪曲了实验事实的“主试效应”。 因此,“双盲控制”的目的,对于被试者而言,就是要尽可能地保证他们在反应变量上的变化确实能够反映实验变量的作用,而不是他们对自己实验身份(实验组成员还是对照组成员 )意识的心理作用;对于主试者而言,就是要尽可能 10 地排除其主观意愿对客观地评价实验结果的干扰。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实验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第十二章实验研究法(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articularly when the judicial processes are viewed as too slow, expensive or biased. Arbitration is also used by munities which lack formal law, as a substitute for formal law. 仲裁是一种实现调停或者和解的形式,仲裁过程中
节组委会 附件 1: 第十 五 届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登记表 (论文作者填写 ) 姓名 年龄 最高学历 工作单位 职务 职称 联系地址 (邮编 )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会 员状况 □中国青辅协会员,编号 P05 □非会员 (加入协会即可享受评审费优惠,详情请咨询中国青辅协。 ) 论文名称 是否愿意参加学术年会,在年会上交流: □是 □否 论 文 摘 要 (字数 800~ 1000 字
锥状齿,固着在齿槽内 无齿 , 上、下颌具角质鞘 心脏 心室隔不完整 心室隔膜不完整 心室隔膜完整 心室隔膜不完整 泄殖孔 横裂 横裂 纵裂 纵裂或圆形 交接器 无 成对 单个 单个 一、原蜥亚纲( Prosauria) 现 存仅 1 目(喙头目), 1 种(喙头蜥),其数量不足千只,分布于新西兰,有活化石之称,为珍稀动物,因外形似蜥蜴,尾似鳄鱼(侧扁),故称。 又名:鳄蜥,嘴长似鸟喙
件下,投资增加, IS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向左下方移动。 国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大,在等量国民收入情况下的支出会增加,乘数也将扩大,两者共同作用,使得在同样利率水平上的国民收入将会有很大的增加, 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向左下方移动。 三、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利率 IS IS, LM LM IS, LM IS, LM IS, LM IS 曲线变动影响同时均衡的机制 见下图: 利率
:显然可将此题转化为一个等差数列的问题。 每道题的分值组成了一个公差 d=2 的等差数列 na ,显然 10S =100,可利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nS = 1na + 2 )1( dnn 求出 1a ,显然代入后可求 1a =1,然后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na = dna )1(1 求出 8a =15。 注:此题亦可通过求等差中项的方法解,即等差数列 na ,当
理者应该既掌握管理理论,又具备管理技巧与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 B.是否掌握管理理论对管理者工作的有效性来说无足轻重 C.如果理解管理理论,就能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 D.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注重管理技术与工具的运用能力,而不必注意管 理理论 26.卡尔以前只有宾馆管理经验而无航运业管理经验,但被聘为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的总裁后,短短三年,就使这家亏本企业成为高赢利企业。 你认为下述四种说 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