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资源稀缺、经济效率与市场:看不见的手原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D0 D1 P Q C 商品价格上升, 其替代品需求曲线右移 d商品价格下降, 其互补品需求曲线右移 图 需求曲线的移动 12 供给。 供给的含义 所谓市场供给,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某一商品或劳务的数量,或者说是生产者在提供不同产量时所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组合。 根据这一定义,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对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供给必须同时具备提供意愿和提供能力这两个特征。 不是 出于生产者自身的意愿或虽有供给意愿却没有供给能力都不是经济意义上的供给。 与需求一样,市场供给也可以通过供给曲线直观地加以表示。 如图 所示,在纵轴代表价格,横轴代表数量的坐标体系中, A、 B、 C三点分别代表当价格为 P P P3 时,生产者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分别为 Q Q Q3,将 A、 B、 C三点连接起来,我们就得到了一条供给曲线。 这条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供给价格与供给数量的组合。 理论上,供给曲线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如果供给数量与价格之间按固定比例变化,则供给曲线就是一条直线,否则,就是一条曲 线。 我们发现,与需求曲线不同的是,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这意味着生产者对商品的供给量与商品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供给规律及其解释 上面的分析表明,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的 P P Q Q 0 0 Q1 Q2 Q3 Q1 Q2 Q3 P1 P1 P2 P2 P3 P1 P3 a b 图 市场供给曲线 13 供给量就越大。 反之,商品的价格越低,供给量就越少。 这一现象被称为供给规律。 那为什么标准的供给曲线会向上倾斜。 让我们先从厂商的供给成本谈起。 如果其它影响供给的因素不变,生产更多的产量必然要求更多的投入。 这样,产量水平越高,总生产成本也越大。 但这并不意味着生产者必然会提高价格。 因为如果生产成本的增加与产 量的增加比例一致,那么生产的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将保持不变。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假设当产出为 20单位时,总生产成本为 1000 元,此时平均成本为 50 元。 现在,总产出增加至30 单位,相应地总成本增加至 3000 元,显然,平均成本还是 50 元,边际成本也是 50 元。 这样,如果产量增加与投入成本增加同步,那么,供给曲线将是水平的而不会向上倾斜。 如果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那么必然意味着总成本会比总产出以更大比例增加。 这样,增加产量时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就会相应增加,厂商就会要求提高供给价格。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 ,那么意味着产量增加时,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出必然下降(要素的边际产出是指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出的增加)。 让我们来考察厂商短期内的生产情况来解释上述现象。 短期意味着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是固定的。 那么,当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超过一定限度时,该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出水平将会递减。 这是因为固定投入的极限影响所致。 设想一个只有十英亩土地的生产小麦的农场,不难想象,当小麦产量达到一定量以后,无论是增加劳动还是化肥的投入,小麦的产出增加将会越来越少,直到最后将不再增加。 经济学家们把这一现象称为边际产出递减规律。 正是 在这一规律的制约下,使厂商增加产出时,由于要素投入的边际产出下降,使成本增加快于产量增加,从而使厂商在短期内的供给曲线会向上倾斜。 影响供给的其它因素 上面关于供给的定义中假设“其它条件不变”,只考虑价格与供给的关系。 但事实上,除价格以外,商品的供给还受很多其它因素的影响,如技术水平、生产要素价格以及相关商品价格的等。 上述任何因素的变化都会使供给曲线整体移动。 14 譬如,当技术水平提高时,在同样的投入下,厂商会以更低平均 成本生产更多的产量,从而使供给曲线右移。 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会影响到厂商的生产成本,从而影响供给。 当生产要素价格提高时,若其它条件不变,则厂商生产成本会相应提高,从而供给曲线会左移。 相关商品价格变化对供给的影响可以分两种情况。 首先,若生产者提供相互竞争的产品,譬如不同款式的衣服,则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减少,从而使其供给曲线左移。 第二,若生产者提供的是关联产品,如利用原油提炼汽油并得到沥青,则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如汽油价格上升)也会刺激另一种商品(沥青)的供给增加,使其供给曲线右 P Q 0 a 技术水平提高使 供给曲线右移 S0 S1 P Q S0 S1 0 b 生产要素价格上升 使供给曲线左移 S0 S1 P Q 0 S0 S1 P Q c商品价格上升,其 替代品供给曲线左移 d 商品价格上升,其 互补品供给曲线右移 图 供给曲线的移动 15 移。 三 、均衡价格的决定 上面已经分析了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两个方面,现在该是我们讨论市场均衡价格如何决定的时候了。 均衡是从物理学借用的一个概念,在物理学中,均衡是指一个物体在各种力量的作用下处于相对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状态。 在经济系统中,如果一个经济事物处在各种经济力量的相互作用之中而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状态,并维持这种状态不变,我们就称该经济事物处于均衡状态。 这就是经济均衡的概念。 在市场经济中,需求和供给可以认为是两种相互对立的经 济力量,如果两种力量大小相等,市场价格将会倾向于保持不变,此时,市场将处于均衡状态。 如 图 所示,如果最初市场价格为 P0,消费者将购买 Qd,在同样价格下,生产者将愿意提供 Qs,但这并不是一种稳定状态,因为此时存在过剩供给 QsQd,这种状态会诱使生产者降价销售以减少库存。 对消费者来说,如果价格下降了,他当然原因购买更多的数量,随着价格的不断下降,一方面生产者愿意提供的产量开始下降,另一方面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增加,这样过度供给就会逐步减少,这一过程将一直维持下去,直到最后当价格从 P0下降至 Pe 时,过度供 给为 0,此时市场达到均衡,供给等于需求,即 Qs= Qd=Qe。 E P0 P Q 0 Qd Qs Qe E Pe P P1 0 Q Q*s Q*d Qe Pe 均衡价格 a b 16 同样,若市场最初价格为 P1,此时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为 Q*d,而生产者愿意提供的数量为 Q*s,这样就存在过度需求 Q*d- Q*s。 过度需求的存在将诱使生产者提高价格,一旦价格开始上升,生产者愿意提供的数量会增加,而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却会减少,这样过度需求就会逐步减少,直到价格上升至 Pe时,过度需求为 0,供给等于需求,市场达到均衡。 可见,市场 均衡是指市场供给等于市场需求的一种状态,处于这一状态下的市场价格我们称为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所对应的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上述关于均衡价格的分析是以供给与需求保持不变为条件的,当需求和供给任意一方发生变动,则意味着原有的市场均衡被打破,新的均衡又会逐渐形成。 因此,均衡价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影响需求变化的因素(如收入水平、消费者偏好、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化等)以及影响供给变化的因素(如投入要素价格、生产技术水平的变化等)都会使均衡价格发生变化。 如图 所示,当影响需求或供给的因素变化时,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都会 整体移动,因此,供求曲线的交点即均衡点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对市场均衡的影响可以用所谓供求定律来概括:在供给不变的条件下,需求增加使得均衡价格提高,均衡数量增加。 反之,需求减少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回溯了减少;在需求不变 的条件下,供给增加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相反,供给减少使均衡价格提高,均衡数量减少。 E2 E3 E3 E2 E1 P2 P Q 0 Q3 Q2 Q1 E1 P1 P P3 0 Q Q2 Q3 Q1 P1 均衡价格的变化 a 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b 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P3 P2 17 上述对均衡加工的分析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稀缺资源的含义。 首先,某种商品市场均衡价格为正意味着该商品是稀缺的。 换句话说,如果商品价格为正,那么获得该商品就存在着机会成本。 在经济学文献 中,这种稀缺通常被称为绝对稀缺。 第二,同一时刻,不同的生产均衡价格代表不同的稀缺程度,例如,若目前橘子和苹果的市场价格分别为 1元与 2 元,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苹果比橘子更稀缺。 因为在给定价格信息条件下, 1 斤苹果相当于 2斤橘子,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在经济决策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市场机制在价格信号的引导下能否实现稀缺资源最优配置的问题。 18 第三节 经济效率与帕累托最优 经济效率是判断经济制度运行绩效要考虑的主要因素,通常认为,一个富有效率的经济体系是指一个能以最小的生产成本生产出人 们所需要商品和服务的经济。 换句话说,是指在资源既定条件下,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经济。 对于经济效率的衡量,西方学者普遍接受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 Pareto)提出的标准,通常称之为帕累托最优准则。 一、帕累托最优准则的含义 帕累托最优是现代西方福利经济学关于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或国民收入极大化所需条件的理论。 十九世纪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帕累托在其《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最先考察了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生产的最优分配问题。 他认为,如果生产资源的配置和财富的分配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改变资源配置和财富分配的方法都不可 能在不使任何人处境变坏的情况下使后来人的处境更好,这种状态即是效率的最优状态,通常人们将其称之为“帕累托最优准则”(帕雷托,1906)。 这一帕累托最优准则也成为经济学家判断经济总体运行效率与社会福利大小的一个重要准则。 按照“帕累托准则”,如果经济运行已达到最高效率时,一部分人要进一步改善处境,就必须以其他人的处境恶化为代价。 反之,当资源配置效率不高时,通过重新改变资源的配置方法,至少可以提高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而不会使然后人的境况恶化。 因此,经济学家们又引申出了“帕累托改进”的概念。 即如果把改变资源配置之后 与之前相比,同时符合“至少有一个人处境变好”和“有一个人处境变坏”这两个条件,那么,我们就称改变资源配置可达到“帕累托改进”。 而当某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不可能达到。第二章资源稀缺、经济效率与市场:看不见的手原理(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份、发挥国有经济主导地位,建立市场经济的配套管理体制。 经过十余年的革新,越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1990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三大产业结构趋向协调,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形成了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 跨入 21 世纪以来 , 越南经济呈现新一轮高增长趋势 , 使之成为东南亚地区乃至亚洲经济的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
的统计中,明确事病假或缺勤的趋势;从退休人员和辞职的记录以及各单位人员的动态记录中,明确企业近 期内离职的人数。 在此基础上,确定企业实际的工作力。 分合性预测法 这是一种先分后合的预测方法。 先分是指一个企业组织要求下属各个部门、单位根据各自的生产任务、技术设备等变化情况先对本单位将来对各种人员的需求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组织的专门人力资源计划人员再把下属各单位的预测数进行综合平衡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8 80 10079 华北电力大 学 9 79 10286 东南大学 10 78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10142 沈阳工业大学 12 75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13 74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14 72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5 71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16 70 10486 武汉大学 10214 哈尔滨理工大学 18 68
态分布规律可以界定:如果重要性得分低于均值一个标准差 (即 )的为不重要的选偶标准,同样,高于均值一个标准差 (即 )的为很重要的择偶标准。 同理,得到女性的临界值 分别是 ②。 由于表 1的数据排列较繁杂,我们用图 1和图 2 用集中离散趋势分析的方法进一步说明两性的择偶偏好和性别间的差异。 图 1是男性对各项择偶标准重要性评估的集中离散趋势分析图。 图中 的横 轴 ( X 轴 )
切的说法是( )。 A.让 Windows 系统在硬盘中处于工作状态 B.把软盘的 Windows 系统自动装入 C 盘 C.把 Windows 系统装入内存并处于工作状态 D.给计算机接通电源 29. Windows 操作中,经常用到剪切、复制和粘贴功能,其中粘贴功能的快捷键为( )。 A. Ctrl+C B. Ctrl+S C. Ctrl+X D. Ctrl+V 30.( ) 是
与或图举例: 5n 是 4n 的或节点,又是 3n 、 2n 的与节点 k 连接符:超弧线(一条或几条弧线指向它的后继节点) 0n 有 1 个 1 连接符指向 1n ,有 1 个 2 连接符指向集合 { 4n , 5n }。 三、与或图的搜索 与或图上搜索就是要表明起始节点 是可解的。 可解节点:定义: 1.叶节点是可解的(本原问题) 2.非叶节点有或后继节点,其 中有一个节点可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