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择偶标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态分布规律可以界定:如果重要性得分低于均值一个标准差 (即 )的为不重要的选偶标准,同样,高于均值一个标准差 (即 )的为很重要的择偶标准。 同理,得到女性的临界值 分别是 ②。 由于表 1的数据排列较繁杂,我们用图 1和图 2 用集中离散趋势分析的方法进一步说明两性的择偶偏好和性别间的差异。 图 1是男性对各项择偶标准重要性评估的集中离散趋势分析图。 图中 的横 轴 ( X 轴 ) 表示重要性评估的均值, 竖 轴 ( Y 轴 ) 是其对应的标准差。 图中 的 数码代表各项择偶标准 ( 分别对应于表 1中的各项 )。 择偶重要性评估均值4 .54 .03 .53 .02 .5择偶重要性评估标准差1 .51 .41 .31 .21 .11 .0.9.8.7.6292827 262524232221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 图 1 男性择偶标准的集中离散趋势分析图 (N=402) 根据图 1 的集中离散趋势分析,我们可以 区分出 3组不同的择偶标准。 A组的特征是重要性得分中等但具有高离散趋势,说明 A 组的择偶标准未被普遍接受,争议程度较高,虽有许多人认为很重要,但也有不少人根本不考虑,这包括 “无婚史 ”、“有婚史但无孩子 ”和 “贞操 ”。 B 组的特征是重要性得分较低且争议不大。 这组可以被认为是一致认为不重要的选偶标准,集中在 “对方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 ”、 “住房 ”、“收入 ”等社会经济指标和 “年龄 ”上。 E 组为重要性得分较高且争议不大的一组,可视作很重要的择偶标准,包括 “孝 敬老人 ”、 “善解人意 ”和 “温柔体贴 ”等三个属于人品个性方面的标准,以及 “健康 ”。 同样地我们画出女性标准的集中离散趋势分析图 (见图2)。 A B E 8 择偶重要性评估均值4 .54 .03 .53 .02 .5择偶重要性评估标准差1 .41 .31 .21 .11 .0.9.8.7292827262524232221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 21 图 2 女性择偶标准的集中离散趋势分析图 (N=398) 在女性眼中,有争议的 A组包括 “无婚史 ”、 “有婚史但无孩子 ”和 “贞操 ”,不但项目与男性完全一样,而且图中的空间分布形态也与男性类似。 最不重要的 B组项目有“对方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 ”、 “年龄 ”、 “容貌 ”、 “身材 /身高 ”和 “家务操持 /理家能力 ”。 E 组是女性视作很重要的 选偶 标准,依次为 “孝敬老人 ”、 “健康 ”、 “办事能力 ”、 “事业发展潜力 ”、 “善解人意 ”和 “豁达忍让 ”。 在 有 争议 的 “E” 组 中,两性的判断完全一致,即对于 “无婚史 ”、 “有婚史但无孩子 ”和 “贞操 ”3 项,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存在评价高度争议的情况,即许多人很看重但不少人则无所谓。 这一方面表明社会对于离婚和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越来越宽容,另一方面也显示,这种宽容还未被广泛接受。 有意思的是,女性的 “贞操 ”也不再被 男性 普遍认同为非常重要,而被归 入 有争 议组,说明对贞操的看法分歧较大。 一 般而言, “性解放 ”观念的发展首先是女性强调对自己身体的自由支配,反对男性对女性的性占有和性控制,排斥单纯要求女性 “从一而终 ”的贞洁观。 而男性往往更多地站在传统文化的立场上维护其既得利益,他们很少会约束自己的婚前性行为,但仍然期望对方保持性贞洁,其 “贞操观 ”长期以来一直遵循双重标准。 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随着西方性解放、性自由观念的引入,社会对性和婚姻 解体 现象的宽容,男性对女性单方面 的 “贞洁 ”偏好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其次,一些男性在 “宽容 ”的社会环境中欲尝试更多的婚前性实践,须得到女性的 积极响应才能实现,因此,他们对女性的贞洁偏好也会作出相应的调整。 正如一些被访者所说: “我本身就不是第一次,我没有资格去要求对方是第一次”;“只在乎将来,并不在乎过去,因为过去的只不过代表着已经结束的。 无论对方以前怎样,只要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她对我是忠诚的就可以了”;“(是否)有婚史,这要看她现在的岁数是多少,„„接下来给我们第一反应就是说,她A B E 9 第一次为什么会婚姻失败。 我要知道失败原因是在她身上还是在对方身上,„„只要我爱她,就是我跟她有感情基础,有婚史没婚史对我来说都可以。 甚至于我觉得有过婚史,她知道以后再 碰到这样的问题,她会怎么做,所谓的有经验。 当然了,有种人觉得,我也听见他们说,我是张白纸,我希望对方也是张白纸 ”。 因此,择偶标准所表现出来的性宽容,在当代男女青年中的高争议性和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也顺理成章。 在 B 组中,男女都不认为对方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年龄是重要的,均为 29 项择偶标准中最不重要的一项。 而两性在 “什么是不重要的标准 “这个问题上的差异体现在,男性不重视对方的收入、住房等经济方面条件,而女性不关注对方的外貌、身材 /身高和家务操持 /理家能力。 在很重要的 E 组中, “孝 敬老人 ”、 “善解人意 ”和 “健康 ”是两性的共识。 性别差异表现在男性更希望女友 “温柔体贴 ”,女性则不仅看重男伴的 “事业发展潜力 ” 、 “办事能力 ”,还期望对方 兼备 豁达忍让的性格。 那些在图 1 和图 2中未被归入上述 3组的择偶标准, 具有一般重要性的特征。 我们根据表 1 的 描述性统计 结果 , 将其中高于两性各自平均值的归 为比较重要且争议不大的择偶标准 即 D 组 , 把低 于 男女 各自平均值的归 为较 不 重要 的 C 组,并列入 表2 做出分类概括。 表 2 择偶标准的两性差异 (II) 有争议组 (A) 很不重要组 (B) 较不重要组 (C) 较重要组 (D) 很重要组 (E) 敬 老人 男 (1)女 (1) 男 (4)女 (2) 男 (2)女 (5) 女 (7) 男 (3) 男 (5) 女 (6) 男 (12) 女 (3) 男 (21) 女 (4) 男 (6)女 (10) 男 (8)女 (9) 接近 男 (7)女 (11) 男 (13)女 (8) 男 (10)女 (14) 、好相处 男 (15)女 (13) 女 (25) 男 (11) 女 (17) 男 (16) 女 (19) 男 (14) 男 (24) 女 (13) 男 (27) 女 (16) 男 (17)女 (20) 感 男 (20)女 (18) 男 (25)女 (22) 女 (26) 男 (23) 女 (27) 男 (22) 男 (28) 女 (21) 10 男 (26)女 (28) 男 (29)女 (29) 男 (9)女 (15) 男 (19)女 (23) 男 (18)女 (24) 分类标准和主要特征: 重要性得分范围 * 标准差 [MSd M+Sd] MSd [MSd M] [M M+Sd] M+Sd 1 1 1 1 1 *M 为分性别重要性得分的总均值, Sd 为其标准差。 在上表中,双方 共识 的 较为重要的 标准 更多地集中在两性能够和谐相处的同质性上,如 “思想观念接近 ”、 “性格脾气相投 ”、 “生活习惯相容 ”等。 另外 , 男性相对重视的是对方的 “持家 /理家能力 ”,是女性对男性最不关注的。 女性认为 很 重要的 “办事能力 ”和 “豁达忍让 ”,在男性 看来只是比较重要而已。 同样,女性认为较重要的 “收入 ”在男性 看来是不 甚 重要的。 相似性原则是择偶的基本规律。 对于交换论来说,两性用各自特定的资源“公平交易”。 表 2 显示 ,两性择偶标准差异最大的三个项目分别是男性要求女性的“家务操持能力”,而女性要求男性的“收入”和“事业发展潜力”。 这一匹配模式仍未走出传统的两性分工交换模式。 而与日常融洽相处有关的“相似相容原则”是两性所一致认同的,这暗示社会心理学角度所强调的个性相似性 原则 亦得到充分体现。 在社会结构论者看来,所谓的相似就是在经济社会背景及地位的类似。 在择偶标准中,“对方父母的社会经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