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语法一一、单项选择题1“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乘坚策肥,履丝曳缟。 (晁错《论贵粟疏》) 99 下列句子中,数词表示行为数量的句子是:。 (司马迁《报任安书》) ,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 (《战国策齐策》) ,使司平於我也。 (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 (《论语公冶长》)。 (《左传成公十二年》) 100 下列句子中,数词表示事物数量的句子是: ,金五百斤,西游于秦。 (《战国策齐策》) ,曰:“可矣。 ”(《左传庄公十年》)。 (《左传隐公元年》)。 (《国语越语》) 胜。 (《史记孙子列传》) 101 下列句子中,数词表示事物数量的句子是:。 (《韩非子五蠹》) ,树之以桑。 (《孟子梁惠王》) ,二入于公。 (《左传昭公三年》) ,王弗召也。 (《左传僖公十三年》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史记项羽本纪》) 102 下列句子中,属于数词用为动词的句子是: 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 (《左传昭公三年》) ,盖六世矣。 (《史记李斯列传》)。 (《史记留侯世家》) D.(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 (《战国策魏策》) ,所以一人之耳目也。 (《孙子军争》) 103 下列句中,那几句中的“所”是表示概数的:。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复还。 (《史记 留侯世家》) ,优劣得所。 ( 诸葛亮《出师表》) D.《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史记滑稽列传》) 104 下列句中的“其”是代词的是:。 其不乎。 (《战国策韩策》) ,安陵君其许寡人。 (《战国策魏策》) ,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梁 惠王上》) ,我爱其礼。 (《论语八佾》) ,其可再乎。 (《左传僖公五年》) 105 下列句中,含有人称代词“之”的句子是:。 (柳宗元《童区寄传》) ,又何间焉。 (《左传庄公十年》)。 (《论语学而》) ,欲立之。 (《左传隐公元年》) E.(蒯)通说范阳令徐公曰:“臣,范阳百姓蒯通也,窃 闵公之将死,故吊之。 ”(《汉书蒯通传》) 106 下列句中的“之”是代词的是:。 (《庄子逍遥游》)。 (同上) ,不知其几千里也。 (同上) ,不亦悲乎。 (同上) ,不知其几千里也。 (同上) 107 从下列句中选出含有人称代词的句子:。 (《论语为政》)。 ( 司马迁《报任安书》)。 (《左传宣公四年》)。 (《史记项羽本纪》) ,击而不胜,其若为诸侯若何。 (《国语晋语》) 108 下列句子中,含有代词的句子是: ,风雨兴焉。 (《荀子劝学》)。 (《列子汤问》)。 (《史记李斯列传》) ,言必有中。 (《论语先进 》)。 (《孟子尽心上》) 109 从下列句子中选出含有兼词“焉”的句子: ,蛟龙生焉。 (《荀子劝学》) ,惄焉如捣。 (《诗经小雅小弁》) ,名曰蒙鸠。 (《荀子劝学》) ,尽弃其学而学焉。 (孟子滕文公上》) ,叩焉何益。 ( 马中锡《中山狼传》) 110 下列句中,“请”为表敬副词的句子是:。 (《墨子公输》) ,臣请完璧归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左传隐公元年》) ,至军而斩之。 (《史记李将军列传》) !臣请入,与之同命。 (《史记项羽本纪》) 111 下列各句中,有“之”用作前置宾语的语句是: ,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 (《礼记礼运》)。 ( 《郑伯克段于鄢》 ) ,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墨子尚贤上》) ,莫之或欺。 ( 《孟子滕文公上》) ,未之尝言。 (《庄子 杂篇》) 112 下列没有肯定性无定代词“或”的句子是: ,皓月千里。 (范仲淹《岳阳楼记》) ,或异二者之为。 (同上) ,莫之或止。 (晁错《论积贮疏》) ,色愈恭,礼愈至。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未或不亡。 (《 尚书五子之歌》) 113 下列没有否定性无定代词“莫”的句子是:。 (《论语阳货》)。 (刘禹锡《杨柳枝》) ,广莫之野。 (《庄子逍遥游》)。 (荀子《天论》) ,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诗经大雅皇矣》) 114 下列没有使用判断词“是”的句子是: ,是人之所恶 也。 (《论语里仁》)。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则战已胜矣。 (《吴子图国》)。 (《山海经北山经》)。 (王充《论衡》) 115 下面例句,含有他称代词的句子是: A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苏洵《六国论》)。 (柳宗元《童区寄传》) 不及此。 (《左传 僖公三十年》) ,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 ,欲立之。 (《左传隐公元年》) 116 下面含有近指代词的句子是:。 (《史记滑稽列传》)。 (《文选封燕然山铭》) ,若人。 (《论语宪问》) ,问鼎之轻重者有之。 (柳宗元《封建论》)。 (《论语学而》 ) 117 下列各句中,用疑问代词作前置宾语的句子是:。 (《左传隐公元年》)。 (《孟子滕文公》)。 (《孟子滕文公》)。 (《荀子天论》)。 (《左传隐公元年》) 118 下列各句中,疑问代词充当前置宾语的句子是: ,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逍遥游》)。 (《庄子逍遥游》)。 (《庄子逍遥游》) ,则芥为之舟。 (《庄子逍遥游》) ,曰:“闻道百 ,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 119 下列句子中“之”字充当宾语的句子是: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上》)。 (《左传隐公元年》) 谓乎。 (《左传隐公元年》)。 (《孟子滕文公》) ,无使滋蔓。 《左传隐公元年》) 120 下列各句中,无定代词“莫”作主语并有先行词的句子是:。 (《战国策秦策》) ,身死莫之养也。 (《韩非子《五蠹》) ,道路以目。 (《国语周语》) ,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於面,莫多饮酒。 (《三国志华佗传》) 121 下列句子中,含有不定代词“或”的句子是: ,莫之或止。 (晁错《论积贮疏》) :“子奚不为政。 ”(《论语为政》) ,则何以哉。 (《论语先进》) ,上或时不冠。 (《汉书汲黯传》) ,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贾谊《论积贮疏》) 122 下列各句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前置宾语的句子是: ,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孟子滕文公》) ,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天论》) :“奚冠。 ”曰“冠素。 ”(《孟子滕文公》)。 (《孟子滕文公》) ,以何市而返。 (《战国策秦策》) 123 下列各句中,疑问代词作状语的句子是: :是何也。 (《荀子天论》) ,寡人之民不加 多,何也。 (《孟子梁惠王上》) ,恶有不战者乎。 (《战国策秦策》)。 (《墨子尚贤》) ,舍皆取诸宫中而用之。 (《孟子滕文公》) 124 找出下列各句中,疑问代词充当宾语的句子: ,其将何辞以对。 (《左传隐公三年》) ,何功之有哉。 (《史记魏公子列传》) ,将何务哉。 (《荀子非十二子》 )。 (《论语先进》)。 (《论语季氏》) 125 找出下列含有代词“之”的句子:。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汝实征之。 (《左传僖公四年》) ,寡君之罪也。 (《左传僖公四年》)。 (《山海经北山经》) :“请求之。 ”(《战国策燕策》) 126 下列句中的“其”属于语气词的是:。 (宋玉《对楚王问》) ,甚矣其惑也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若是其甚与。 ”(《孟子梁惠王上》)。 (《战国策楚策》) ,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 (《左传 僖公九年》) 127 下列句中的“相”不是表示“共同”或“互相”意义的是: ,无富厚以相利, 无威势以相惧也。 (《韩非子五蠹》) ,无相见也。 (《 左传隐公元年》) ,及时相遣归。 (《孔雀东南飞》) ,今一切相赦。 (《后汉书冯鲂传》)。 (《列子汤问》) 128 下列句子中,哪几句中的“相”具有指代意义: ,无相忘。 (《史记陈涉世家》) ,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还必相迎娶。 (《孔雀东南飞》)。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李白《望天门山》) 129 “王无怒,请为王说之”(《战国策赵策》),句中“无”的音义为: 130 古汉语中,常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的否定副词有: 131 下列句中,表示否定的句子是:。 (《诗经殷武》) ,诸侯有在者乎。 (《战国策赵策》) ,族矣。 (《史记项羽本纪》) ,寒梅著花未。 王维《杂诗》) ,荆人弗知。 (《吕氏春秋察今》) 132 下列词中,表示尊人的词是: 133 下列句中的“请”,属 于表敬副词的是: ,臣请事之。 (《左传隐公元年》) ,则请除之。 (《左传隐公元年》) :“请敬受命。 ”(《三国志魏书杜袭传》) ,请以战喻。 (《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