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公文写作的基本要点(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在要害上,抓在火候上,文章就有了生命力,写的文字差一些也不要紧,那只是个修改、补充问题了。 反之,问题抓不准,文字 写得再好,精雕细刻,也不能用。 所谓抓在点子上,就是说现实生活中,实际工作中有这个情况,而且是个重要情况,而中央和上级部门正需要了解这个情况;抓在火候上,就是眼下最需要这个情况,早了不行,迟了也不行;抓在要害处,就是抓住这个情况的最本质最关键的部分,而不是拖泥带水,喧宾夺主。 抓题目一定要思想解放,敢于思索,富有创新精神。 当今需要在坚持大原则前提下,勇于创新,提出并写出别人没写出的问题,提出并写出人人心中有而笔下无的东西,写出别人欲言而又未言的东西。 横量一个文字工作者水平的标准有三点:别人没想到的你写 出来了,为上;别人想到但没说出来而你写出来了,为中;别人想到并说出来了而你又说出来的,为下。 由此可见抓问题对提高文字水平十分重要。 三、撰稿注意双层思维 所谓双层思维就是在文章特别是那些常用公文运用的写作方法。 第一层是指首先考虑安排结构、选择素材,也就是按照内容的要求着眼于 “ 搭架子 ” 的构思、谋篇。 第二层就是基本柜架通过后再围绕表达主题。 在语言、逻辑方面进行 “ 精炼 ” ,挖掘中心思想,在文章撰写中按这两层次运行,提出一个较细纲目,形成基本雏形,然后再从观点、论述、事例修辞等方面进行逻辑、系统地加工。 这样做,往往可以节省不少的时间和精力。 其原因很简单,授命写作不是个人说了算,而是领导意见决定文稿成功与否,这样会经常出现与领导要求不符的情况。 如果所有的精力时间都用上,也难得一次就通过。 再着说,精力无重点地使用,不利于思考和提高构思的效果,本身就不利于提高通过率。 当然对一些简短和非常熟悉的文章应潇洒一气哈成,效果也会很好。 (一)设计好文章结构 围绕主题设计结构是起草文稿的重要方略。 一个写作任务下来,撰写者首先应当在这方面下功夫,不能一见任务就作战术考虑,马上钻到具体材料的遣词造句的技术工 作中去。 文件起草,首先是从宏观上考虑,如同盖房子先要有设计,有骨架一样,如果设计结构不行,只是在粉刷装修上下功夫,房子质量就没有根本上的保证,甚至还会塌下来。 报告起草常常见的大返工,往往出在内容及主体结构上。 所以,撰写者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人,拥有领导方略,会谋篇布局。 结构就是言之有序,就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即构思、谋篇。 安排结构的基本原则是四个字:不板不乱。 意即不死板,不杂乱。 具体要求有四:一是纲目清楚,思路贯通;二是层次清晰,段落完整;三是衔接紧密,符合逻辑;四是开头明快 ,结尾有力。 安排结构要考虑到以下四点:第一、全面考虑阐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需要。 第二、层次段落要围绕主旨,按照表现事物本质和特征的需要来安排。 第三、条理清楚,方便表述,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便于阅读、领会和接受。 第四、各部分、各层次之间有正确、严密的逻辑和照应关系,通篇浑然一体。 尽管公文种类繁多,但基本结构形式并不复杂。 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纵向结构,有递进式、时序式、倒悬式等。 二是横向结构:一、二、三、四,平排开来。 三是纵横结合结构,象前纵后横,纵横交叉等,长篇公文多采取这种办法。 如要写一篇年度工作总结,前半部分按时间顺序概述一下工作情况,后半部分提炼出几条工作经验,横向排列开来,此种写法就是 “ 前纵后横 ”。 通常情况下,层次段落的安排,取决于观点及观点间的联系,而主次则决定着详略和先后。 布局的方式一般 有两种:一是列书面提纲。 提纲是详是略,应根据公文内容需要和作者的行文习惯而定。 一般搞文字工作的人都有体会,重要公文、尤其是多人参与写作的公文,诸如大型会议上的领导同志讲话之类,提纲应尽可能列得细一些,甚至可以细到每段几个层次,每个层次阐明什么问题以及精彩的阐述语言等。 这样,再稍加扩充、润色、归整,就可以成为一篇象样的公文。 二是打腹稿。 虽没布局成文,但中心有个轮廓勾画,短一些、急一些的公文多采取这种办法。 (二)雕琢好文章品质 文章在写作过程中,要在 “ 精于战略 ” 的同时也要 “ 娴于战术 ”。 写作时要 尽可能的排除干扰,一气呵成,以保持旺盛的写作激情和完整连续的思路。 而当文章草就之后,则须一丝不苟、字斟句酌地搞好修改。 有人说: “ 一成文章半成改 ” ,有的甚至说 “ 文章是改出来的 ” ,可见修改文章在写作中非常重要。 1、深入发掘主题。 修改的重点是十六个字:深化主题,增删材料,调整结构,润色文字。 第一,深化主题,既有在原来意义上的发掘和深化,也有特殊情况下的主题改换。 尤其要注意看主题是否符合上级精神,领导意图和本地实际。 第二,改动材料。 累赘的,要删剪;不足的,要增补;过细的要浓缩;观点与材料脱节的,要调整或改 换。 第三,调整结构。 凡是层次段落不清楚,连结不紧凑交待不明白、开头结尾不连贯的,都在修改、调整之列。 第四,润色语言。 一是消肿,将多余的段、词、句、字删掉;二是改动不合语法、不贴切的词句和不妥当的提法,修补句子的残缺成份;三是选择更优的表达方式,或对原来的语言进行加工润色。 修改有基本方法:一是读改法。 自读自改或一人读大家改,在读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随笔修改。 尤其是领导同志的讲话,采取这种办法最好。 二是冷处理。 文稿拟就之后,暂时搁置一旁,冷静地思索一番,或阅读一些相关的材料,然后再拿出来修改,往往可以 发现其中的毛病。 三是集体会诊。 稿子写成之后,请熟悉文字或相关业务的同志共同讨论,集思广益,一起修改,这样可以打破个人能力的局限性或认识上的偏执。 时间和条件允许,可以发征求意见稿,在较大范围内修改。 四是求助高手。 可请领导或文字经验丰富的同志帮助修改。 在修改时最忌讳的是保守残缺、固执已见,怕别人对自己的文章挑剔、修改。 应当懂得,若想在写文章方面有长进,就必需要反复修改,尤其要乐于让别人修改自己的文章。 2、认真搞好修辞。 公文修辞的基本要求是四个字:简(不罗嗦),切(不空泛),明(鲜明),尽(无遗漏)。 换 句话说,就是实现语言表述的准确、鲜明、生动、简练。 修辞主要有两种方式:一个是消极修辞,一个是积极修辞。 公文写作与文艺创作不同,文艺创作主要是采用形象思维方式,而公文写作主要是采用逻辑思维方式,因而公文写作消极修辞是基本的,积极修辞是争取运用的。 消极修辞的主要方法,一是锤炼词语,二是选用恰当句式,使公文看起来和谐,用起来准确,听起来悦耳。 积极修辞主要用描述、替代、引导、变形、排比的方式,使公文生动,增强感染力。 如把引进外资和技术比作 “ 借水行舟、借鸡生蛋、借梯上楼 ” ,把部门协作比作 “ 大合唱 ”。 采用积极修辞时,夸 张的方法要慎用, “ 双关语 ” 要禁用。 公文写作注意语言既要用准、用活,还要用响。 一篇公文中,如果有几句叫得响的语言,往往大增其色,甚至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 “ 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 ” ,如 “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 等。 使用公文语言,要注意词义概念的准确,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别;要区分事物的不同分寸、大小、轻重,比如说一个村庄、企业不可讲 “ 取得了巨大成就 ” ,一个基层领导同志不可能 “ 作了重要批示 ” ;要注意感情色彩的不同,贺信、慰问信的语言格调就应该热烈,讣告、悼词和语言格调就应该深沉;要用好 模糊与周密、全称与特称,在特别情况下,模糊语言往往是最准确、周密的语言,如 “ 取得了一定成绩 ” 、 “ 尚有不小差距 ” 之类,比用量化概念要准确、贴切得多;还要准确具体表述时间、数字,公文中的年、月、日,是不应简略的。 3、注重改良文风。 要写好文章,必须注意文风。 我们所提倡的文风,至少要有这样几条:一要实事求是,不搞虚假浮夸;二要言之有物,不摘华而不实,不搞无的放矢;三要逻辑严谨;四要鲜明生动;五要简洁朴实。 当前文风中的突出问题是 “ 假、大、空、瘪、长 ” ,其中长最多见的,可以说是久治不逾的顽症。 文章不可长,否则 ,重要的东西就被淹没了,冲淡了。 什么时候你总觉着自己写的文章太长了,那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