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佛教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厦门大学历史系王荣国西晋太康(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文益是雪峰义存的三传弟子。 可见禅宗五家宗派的创立与闽人有直接的关系。 从晚唐到宋 代,五家宗派在福建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元代至明中叶,中国禅宗衰微。 明中叶以后,禅宗中兴,福建是其主要活动区域。 福州鼓山僧永觉元贤与法嗣为霖道霈中兴曹洞宗,并形成“鼓山禅”;而圆悟、费隐、隐元相继在福清黄檗山致力于临济宗的“中兴”,使黄檗山成为当时东南沿海临济宗的重镇之一。 由于福建禅宗的兴盛,不仅吸引了国内各地的禅客入闽参学问道,也吸引了国外的禅客前来参学问道。 雪峰义存、玄沙师备师徒唱道于福州,就有不少外国禅僧来华投他们习禅。 据记载,师备住福州安国寺“馆徒常千„„高丽、日本诸僧亦有至者。 ” 3往雪峰山 投义存的更是大有人在,其中得法而有较大影响的则有高丽僧玄衲、灵照、新罗大无为、三佛祖师 (西域僧人 )。 4南宋宁宗朝制定禅宗的“五山十刹”之制,作为国内外禅侣参参学的集中之地,雪峰寺被列入“十刹”之一。 直至元代其影响仍然不衰。 元代日本禅僧友山士思、无梦一清、古镜明千等先后来雪峰山参学。 此外,福建其他寺院亦有日本留学僧前来参学,如日僧无文元选参福州大觉寺古梅友禅师,大拙祖能等于元至正四年 (公元 1344年 )秋,率数十位日僧来福州长乐县“参江心之无言宣,双林之东阳辉”。 5 佛经的翻译、佛学著作的编纂、藏经的刊印是佛法传 播的重要载体。 拘那罗陀是与鸠摩罗什、玄奘、义净齐名的四大翻译家之一。 拘那罗陀大约于陈永定二年冬入闽,至晋安郡,挂锡“晋安佛力寺” 6,住二年多。 现现仅知译有《正论释义》三卷。 后又转梁安郡,住建造寺 (唐代迁址重建,即今南安九日山延福寺 )7数月,因太太守王芳奢之请,重译《金刚经》。 8拘那罗陀在闽晋安、南安两地逗留三年多,从事译经、著述与讲经,对中国佛教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他在闽的译著收入《大藏经》中,对后代一直产生影响。 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 年),福州东禅院开雕崇宁万寿大藏经,徽宗政和二年(公元 1112 年)福州 开元寺开雕毗卢大藏经。 《崇宁万寿大藏经》与《毗卢大藏经》统称“福州藏”,其版式均为梵夹式。 福州藏的问世,在我国大藏经雕造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此后湖北思溪圆觉禅院刊刻的《思溪藏》等都受其影响。 福州藏不仅在国内流行而且流传到日本等国。 南宋嘉定十年,日僧庆政上人来福建泉州,后往福州,回国时携去福州雕造的大藏经。 元泰定三年 (公元 1326年 )日本镰仓净妙寺太平妙准之徒安禅人持黄金百镒来华,购回福州版大藏经。 至今日本宫内省图书寮珍藏较多,但不完整,属《崇宁万寿大藏经》与《毗卢大藏》两种版本相配而成。 灯录是记载禅宗历代禅 师师资承传的谱系与机缘语句的著作。 《祖堂集》是现存最早的禅宗灯录,为五代时期福建泉州静、筠二禅师所撰,全书共 20卷,依传灯次第记载了自慧能起至五代 246位禅宗祖师的主要事迹与机缘语句。 《古尊宿语录》是禅宗古德的语录选集。 为宋代福州鼓山僧赜藏主广采唐五代至宋初诸家禅师的语录编辑而成。 流传过程中后人又作增补,共 37家, 48卷。 《祖堂集》、《古尊宿语录》不仅是研究禅宗的主要资料,而且有助于参禅问道,对禅宗的发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