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与饮食(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食。 低盐即烹调时食盐用量每天不超过 2克,或相当于酱油 10毫升。 全天副食含钠量应少于 克。 无盐即烹调时不添加食盐及酱油。 全天主副食中含钠量小于 70毫克。 大量利尿治疗时应适当增加食盐的量以预防低钠综合征。 (2)限制水的摄入。 充血性心力衰竭时,患者的液体摄入量一般限制在每日 1000~ 1500毫升(夏季可为 2020~ 3000 毫升),但应根据病情及个人习惯而有所不同。 对于严重心力衰竭,尤其是伴有肾功能减退的患者,由于排水能力减低,在采取低钠饮食的同时,更应控制水分的摄入,否则可能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导致顽固性心力衰竭。 一旦发生稀释性低钠血症,宜将液体摄入量限制为 500~ 1000毫升,并采用药物治疗。 (3)调节钾的摄入。 钾平衡失调是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最常出现的一种电解质紊乱现象。 临床中最常见的是缺钾,主要因为: 钾摄入不足(由营养不良、食欲差、吸收不良等造成);钾的额外丢失(由呕吐、腹泻等造成);钾经肾脏排出过多(由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代谢性碱中毒、利尿剂治疗等造成);以及其他情况,如胃肠外营养、透析等。 缺钾可引起肠麻痹、严重心律失常、呼吸麻痹等,并易诱发洋地黄中毒,造成严重后果。 故对长期使用利尿剂治疗的病人应鼓励其多摄食含钾量较高的食物,如香蕉、橘子、枣、番木瓜等。 必要时应进行补钾治疗,也可将排钾与保钾利尿剂配合应用,或与含钾量较高的利尿中草药,如金钱草、苜蓿草、木通、夏枯草、牛膝、玉米须、鱼腥草、茯苓等合 用。 另一方面,当钾的排泄量低于摄入量时,可产生高钾血症,见于严重的心力衰竭,或伴有肾功能减损以及不恰当地应用保钾利尿剂。 轻度患者只需控制饮食中钾和钠以及停用保钾利尿剂即可,中度或重度高钾血症者,宜立即采用药物治疗。 (4)热量和蛋白质不宜过多。 一般说来,对蛋白质的摄入量不必限制过严,每天每公斤体重 1 克为宜。 但当心衰严重时,则宜将蛋白质的供给量减少到每天每公斤体重 克。 蛋白质的特殊动力学作用可能增加心脏额外的能量要求和增加机体的代谢率,故应给予不同程度的限制。 肥胖对循环、呼吸都是不利的,特别是当心力衰竭发生时,对肺容积和心脏都有不良影响;而且肥胖还可加重心脏本身的负担。 因此,患者宜采用低热量饮食,既可使其体重维持正常或略低于正常水平,又能减少身体的氧消耗,从而减轻心脏的负荷。 (5)碳水化合物适量。 每天供给 300~ 350 克碳水化合物较为适宜。 碳水化合物易于消化,在胃中停留时间短,排空快,可减轻心脏受胃膨胀的压迫。 宜选食含淀粉及多糖类食物,避免过食蔗糖及甜点心等,以 预防胀气、肥胖及甘油三酯升高。 (6)限制脂肪。 肥胖者应注意控制脂肪的摄入量。 因为脂肪产热量高,不利于消化,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使胃饱胀不适;还能抑制胃酸分泌,影响消化。 (7)补充维生素。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胃纳较差,加上低钠饮食缺乏味道,故膳食应富含多种维生素,可多吃些鲜嫩蔬菜、水果,必要时应口服补充 B 族维生素和维生素 C等。 心血管病患者饮食五忌 ●忌高脂 患有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的人,必须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尤其是动物脂肪、动物内脏、蛋黄等不宜 食用。 否则会削弱调节血脂药物的作用,降低疗效,甚至超过药物的治疗作用,进一步加重病情。 ●忌高糖 食糖过多,不能完全被机体利用的部分便会转化为脂肪。 这对心血管病患者非常不利,可以加重高脂血症、动脉硬化。 ●忌高钾 心血管病患者若服用氨苯喋啶、安体舒通等保钾利尿剂时,应避免过多食用含钾多的食物,如土豆、香菜、蘑菇、橘子等,以防引起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