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原理练习答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军 ”。 “将军 ”十分喜爱军事,不论上什么课,赵宁都会借回答问题开始 “军事话题讲演 ”。 一天,朱兆林刚进课堂,赵宁就又成了 “被告 ”。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向朱兆林报告今天 “将军 ”闯祸的经过。 她听了一会儿,扬手让 大家安静: “同学们,我清楚了,他又 „挺身而出 ‟了是吧。 ”停顿了一下,朱兆林大声说: “挺身而出才是合格的军人。 也许未来共和国将军中就有赵宁的名字,他很可能是我们的骄傲。 ”全班默然。 从此, “将军 ”被 “提审 ”的次数越来越少,他对朱老师发自内心地折服了。 一次,他没完成作业,朱兆林批评了他。 转天,一份 “诗经体 ”的检查放在朱兆林的案头: “呜呼悔矣,未完吾题。 浩浩优化 (指作业 ),所作无几。 面对检查,羞愧至极。 痛心疾首,满面流涕。 呜呼惜矣,错失良机。 心中悔恨,难以平息。 高考已近,不思进取。 恩师心碎,无颜见伊 ……敢望恩师,严 加看管。 下不为例,决不再犯。 ” 朱兆林读着这份整整 800 字的 “检查 ”,深受感动。 课堂上,她浓墨重彩地评说了这份“检查 ”,全班同学听得痴迷。 这个入学初成绩全年级倒数的学生,最后竟以 550 分的高考成绩考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大学,踏上了他跨向 “将军 ”的人生之路。 临行前,赵宁把他在国家级围棋赛上获得的奖品 ——一支金笔送给朱兆林作纪念。 告别老师时,赵宁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他动情地说: “朱老师,收下。 您不是说我能当将军吗。 等我得了军功章,再拿它换这支笔好不好。 ” 结合这个事例,你能谈谈自己对素质教育的 理解吗。 参考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6 分) A B C D B C E A B E A B C E A B D E B C E A C D E B C E 二、 填空题 (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大教学论 人的培养 1995 年 德育、智育、体育 终身教育 爱弥尔 基本结构 最近发展区 三、概念辨析和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教育流派与教育思潮:教育流派是指具有系统的教育思想主张,以富有说服力的独到研究成果 占据第一研究领域和研究优势,在学术界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教育理论流派;教育思潮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集中反映社会群体的教育意愿、教育要求和教育思想,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一种思想倾向或思想潮流。 义务教育: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有两个基本的特性:普遍性和强制性。 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受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 班人。 四、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18 分) 1.答题要点:( 1)教育者是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传播者;( 2)教育者是科学知识和社会文明的传授者;( 3)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整个教育活动的展开起领导作用;( 4)教育者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 5)教育者也是一个具有自我提高能力的学习者。 2.答题要点:( 1)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 2)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目的和功能;( 3)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4)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阶段和组织。 总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必将 极大地改变工业革命以来以学校为中心建立7 起来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关系,因此改变学校的专属性和封闭性也就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3.答题要点:( 1)反对中世纪宗教教育或封建教育对儿童个性的压抑,主张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 2)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需要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3)学校应使儿童愉快地生活和学习,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征进行教育;( 4)教育原则和方法应 “模仿自然 ”,反对体罚。 五、 论述题(每题 16 分,共 32 分) 1.答题思路:(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2.答题思路:( 1)知识是形成人的整体素质方面的无以替代的基础,素质对知识特别是现代知识具有决定性的依赖关系;素质诉诸实践则表现为能力,离开能力,素质就无从表现、观察、确证和把握。 ( 2)根据语词规定的逻辑关系,素质是属概念,知识和能力是种概念,知识和能力是构成一个人的素质的主要部分,因而这三者不是并列的关系。 ( 3)如果把素质、知识和能力理解为并列关系,就会误认为课堂和学 校传授的知识和能力不是素质,这是荒唐的。 (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不能仅仅回答要点,必须要有 “论 ”的内容,也就是要展开论述;论述题也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问题,必须有结合实际的内容。 不符合上述要求者,视具体情况扣分。 答案不求一致,凡能自圆其说、有理有据者均可得分。 ) 六、实例分析( 16 分) 答题思路: 1.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受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推进素质教育,重点 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小学教学不能就理论讲理论,一定要和科学实践结合起来。 赵文忠作为一名生物课教师,能够将自己的生物课教学和生产实际、科技发明结合起来,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是他和他的学生们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3.推进素质教育,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或创造能力。 中小学生处于好奇心十分强烈、思维异常活跃的年龄,教师要注意培养和爱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将其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而不能简单地轻视或打击。 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发明思路,赵文忠总是 “积极鼓励 ”,反对 “消极否定 ”,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答题注意事项:结合提供的实例进行分析;有明确的观点,观点、材料要统一,语言要通畅;分析文字在 300 字以上。 ) 《现代教育原理》(第四~八章)综合练习( 1) 一、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把他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少选、多选、错选均无分。 每小题 2 分,共 16 分) 1.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 )。 A. 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B. 教育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C. 教育与课程之间的矛盾 D.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 E. 教育与生产力发展 之间的矛盾 2.影响教育发展规模的因素主要有( )。 A.人口数量 B.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 C.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D.社会文化 E.法律制度 (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可塑性 D.个别差异性 E.不均衡性 4.主张从个人自身发展的需求出发,根据人的本性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的 “个人本位论 ”的代表人物有( )。 A.卢梭 B.帕克 C.狄尔泰 D.罗杰斯 E.斯普朗格 5.《教育 ——财富蕴藏其中》的核心思想是学会学习,它具体表现为( )。 A.学会认知 B.学 会做事 C.学会共同生活 D.学会生存 E.学会做人 6.我国学生要学会( )的学习方式,才能适应课程改革所带来得变化。 A. 合作学习 B. 自主学习 C. 创造性学习 D. 研究性学习 E. 接受性学习 7.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包括( )。 A.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B.健全学生的体魄 C.丰富学生生活体验 D.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E.增长学生的知识 8.教育途径主要有( )。 A. 教学 B. 咨询与指导 C. 训练与实践 D. 综合实践活动 E. 课外活动 二、 填空题 (每小题 1 分,共 9 分) 1.教育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关系中,其核心是要通过培养具有 ___________的人来为社会现代化服务,以适应社会现代化的要求。 2.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 ____________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与 ___________。 4. 1995 年 3 月 18 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次通过立法完整的规定国家的教育方针。 5. 1997 年,日本文部省的《教育改革计划书》指出要 “努力实现国际化培 养具有___________的、在国际社会中能够积极生存的、能够为人类共同的知识技术财富___________的新一代。 ” 6.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 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的总和。 7.与社会要求和学校教育目标一致的休闲活动,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积极作用,它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 ___________、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1.教育优先发展 2.教育目标 3.国家课程标准 四、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18 分) 1. 简述教育对经济发展的 作用。 2. 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 3. 现代教学主要承担有哪些任务。 五、 论述题(每题 16 分,共 32 分) 8 1.联系实际,谈谈面对未来社会教育应如何应对与改革。 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什么。 你是如何理解的。 六、实例分析( 16 分) (字数不得少于 300 字) 北京史家胡同小学正在实施 “小博士 ”工程,要求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自愿完成一项“长作业 ”,少则两周,多则三四个月,自己研究探索某一个专题,或完成一部童话作品,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让学生在探索中自主学习。 “小博士工程 ”涉及范围 广泛,包括天文、地理、科技、历史等,不同年级、不同班级都有自己的 “子工程 ”,确定的专题包括: “北京的四合院 ”、 “国宝大熊猫 ”, “关于沙尘暴的调查报告 ”、 “中国茶文化 ”等,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研究。 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逛书店、上网搜寻等手段搜集材料。 许多同学还走向社会,去考察、采访,去亲身体验。 如四(二)班十几名同学研究北京大胡同,每到周末,同学们便背上水壶、面包、笔记本、照相机等穿梭于北京大大小胡同,结识了一批京城老人,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北京大历史文化。 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和老 师、家长一起研究,最终得出自己的 “结论 ”,最多的写了七八千字。 为了达到广泛交流动目的,学校每周一组织一次课题宣讲, “小博士 ”向老师、同学介绍自己研究的基本经过,课题的主要内容,进行课题研究的体会,并当场回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请根据上面的案例与传统学习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新课程改革可以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现代教育原理(第四~八章)综合练习( 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6 分) 3. ABDE 二、 填空题 (每小题 1 分,共 9 分) 2. 生物前提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或答:教育法) 作出贡献 行为习惯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1.教育优先发展:两个内涵:其一是社会用于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超越于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而超前投入;其二是教育发展要先于或优于社会上其他行业和部门而先行发展。 2.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望;狭义 的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要求。 3.国家课程标准是对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四、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18 分) 1.教育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其功能具体如下: ( 1) 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 2) 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 3) 教育是现实生产力产生的重要手段; ( 4) 教育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础。 2.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 当个体已有水平与外部环境要求之间出现矛盾 ,使个体内部产生需要;当个体意识到这种需要并且客观条件允许时,需要转化为动机;在动机驱使下,个体制定目标,采取行动,最终满足需要,同时获得发展。 这个过程循环往复,从而推动个体身心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3.现代教学的任务: ( 1) 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 ( 2) 建构学生个性化的多元智力结构; (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4) 培养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五、 论述题(每题 16 分,共 32 分) 1.面对未来社会,教育的应对措施及改革趋势是: 要点: ( 1)追求教育民主化,发展全民教育; ( 2)实 行主体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3)倡导学会关心,加强人文教育; ( 4)追求教育的终身化,构建学习化社会; ( 5)谋求教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