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锡膏使用常见问题分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焊膏(如混 有锡粉和铅粉的焊膏 )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芯吸作用 .在用锡铅覆盖层光整电路板之前 ,用焊料掩膜来覆盖连接路径也能防止由附近的通孔引起的芯吸作用。 焊料成球 焊料成球是最常见的也是最棘手的问题,这指软熔工序中焊料在离主焊料熔池不远的地方凝固成大小不等的球粒;大多数的情况下 ,这些球粒是由焊膏中的焊料粉组成的,焊料成球使人们耽心会有电路短路、漏电和焊接点上焊料不足等问题发生,随着细微间距技术和不用清理的焊接方法的进展,人们越来越迫切地要求使用无焊料成球现象的 SMT 工艺。 引起焊料成球( 1,2,4,10)的原因 包括: 1,由于电路印制工艺不当而造成的油渍。 2,焊膏过多地暴露在具有氧化作用的环境中。 3,焊膏过多地暴露在潮湿环境中。 4,不适当的加热方法。 5,加热速度太快。 6,预热断面太长。 7,焊料掩膜和焊膏间的相互作用。 8,焊剂活性不够。 9,焊粉氧化物或污染过多。 10,尘粒太多。 11,在特定的软熔处理中 ,焊剂里混入了不适当的挥发物。 12,由于焊膏配方不当而引起的焊料坍落; 1焊膏使用前没有充分恢复至室温就打开包装使用; 1印刷厚度过厚导致 “塌落 ”形成锡球; 1焊膏中金属含量偏低。 焊料结珠 焊料结珠是在使 用焊膏和 SMT 工艺时焊料成球的一个特殊现象 .,简单地说 ,焊珠是指那些非常大的焊球 ,其上粘带有 (或没有 )细小的焊料球 (11).它们形成在具有极低的托脚的元件如芯片电容器的周围。 焊料结珠是由焊剂排气而引起 ,在预热阶段这种排气作用超过了焊膏的内聚力 ,排气促进了焊膏在低间隙元件下形成孤立的团粒 ,在软熔时 ,熔化了的孤立焊膏再次从元件下冒出来 ,并聚结起。 焊接结珠的原因包括: 1,印刷电路的厚度太高。 2,焊点和元件重叠太多。 3,在元件下涂了过多的锡膏。 4,安置元件的压力太大。 5,预热时温度上升速度太快。 6,预热温度太高。 7,在湿气从元件和阻焊料中释放出来。 8,焊剂的活性太高。 9,所用的粉料太细。 10,金属负荷太低。 11,焊膏坍落太多。 12,焊粉氧化物太多。 13,溶剂蒸气压不足。 消除焊料结珠的最简易的方法也许是改变模版孔隙形状 ,以使在低托脚元件和焊点之间夹有较少的焊膏。 焊接角焊接抬起 焊接角缝抬起指在波峰焊接后引线和焊接角焊缝从具有细微电路间距的四芯线组扁平集成电路 (QFP)的焊点上完全抬起来 ,特别是在元件棱角附近的地方,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在波峰焊前抽样检测时加在引线上的机械应力 ,或者是在处理电路板时所受到的机械损 坏 (12),在波峰焊前抽样检测时 ,用一个镊子划过 QFP 元件的引线 ,以确定是否所有的引线在软溶烘烤时都焊上了;其结果是产生了没有对准的焊趾 ,这可在从上向下观。焊锡膏使用常见问题分析(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西红柿鸡蛋汤真好喝。 ” 拉环一直喜欢易拉罐,可易拉罐的心里却住着可乐。 所以每当你喝完罐装可乐,在扔到垃圾箱前,请一定把拉环放回易拉罐,成全它们的爱情。 世界上最短的言情小说:疼。 嗯。 算了。 别。 世界上最短的武侠小说:高手被豆腐砸死了。 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死,生, 死。 世界上最短的悬疑小说:生,死,生
哈尔滨师范大学郑德杨官方网站 投影出示: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 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 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配乐:第一缕光线) 师范读后,学生朗读。 师:这个画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美好。 爸爸和妈妈都睡着了,但还是带着笑。 阳光也照着他们
have you listening to me… If ever I do not want to eat, do not force me. I know well when I need to and when not. When my tired legs do not allow me walk... … give me your hand… the same way I did
地点:沈阳新民 10 个文明村 项目单位: 加拿大 瑞威生物智能 集团 工程规模:秸秆燃气站 10 座 投资: 3000 万元 工期: 2020 年 (本刊通讯员 武云甫) 2 兴化秸秆 燃气 发电厂 项目地点: 兴化市大垛镇 项目单位: 中国国电集团下属龙源电力集团 工程规模: 25MW 发电厂 1 座,配套 18 万 t/d 秸秆处理车间和燃气制备车间等, 余热将可满足 30 万 m2 供热
学观念。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人们还没有充分解开热带雨林之谜时,它就可能由于人类自己的破坏而永久地消失。 雨林生态 热带雨林是一种茂盛的森林类型,进入到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神话世界。 在这里抬头不见蓝天,低头满眼苔藓,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 这里光线暗淡,虫蛇出没,人们在其间行走,不仅困难重重,而且也很危 险。 但是,这里却是生物的乐园,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
ng 南海夏季风强度年代际变化及形成机制初探 . 梁建茵 ,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李春晖 林爱兰 夏季风北推和强度对我国北方夏季降水影响的年代际特征 / 谢安 ,北京大学;吴长刚 刘鸿升 印度洋海温异常对南海夏季风建立迟早的可能影响 . 温之平 ,中山大学; 梁肇宁 中国东部夏季风推进过程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对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 .江志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何金海 李建平 梁建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