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锡膏使用常见问题分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焊膏(如混 有锡粉和铅粉的焊膏 )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芯吸作用 .在用锡铅覆盖层光整电路板之前 ,用焊料掩膜来覆盖连接路径也能防止由附近的通孔引起的芯吸作用。 焊料成球 焊料成球是最常见的也是最棘手的问题,这指软熔工序中焊料在离主焊料熔池不远的地方凝固成大小不等的球粒;大多数的情况下 ,这些球粒是由焊膏中的焊料粉组成的,焊料成球使人们耽心会有电路短路、漏电和焊接点上焊料不足等问题发生,随着细微间距技术和不用清理的焊接方法的进展,人们越来越迫切地要求使用无焊料成球现象的 SMT 工艺。 引起焊料成球( 1,2,4,10)的原因 包括: 1,由于电路印制工艺不当而造成的油渍。 2,焊膏过多地暴露在具有氧化作用的环境中。 3,焊膏过多地暴露在潮湿环境中。 4,不适当的加热方法。 5,加热速度太快。 6,预热断面太长。 7,焊料掩膜和焊膏间的相互作用。 8,焊剂活性不够。 9,焊粉氧化物或污染过多。 10,尘粒太多。 11,在特定的软熔处理中 ,焊剂里混入了不适当的挥发物。 12,由于焊膏配方不当而引起的焊料坍落; 1焊膏使用前没有充分恢复至室温就打开包装使用; 1印刷厚度过厚导致 “塌落 ”形成锡球; 1焊膏中金属含量偏低。 焊料结珠 焊料结珠是在使 用焊膏和 SMT 工艺时焊料成球的一个特殊现象 .,简单地说 ,焊珠是指那些非常大的焊球 ,其上粘带有 (或没有 )细小的焊料球 (11).它们形成在具有极低的托脚的元件如芯片电容器的周围。 焊料结珠是由焊剂排气而引起 ,在预热阶段这种排气作用超过了焊膏的内聚力 ,排气促进了焊膏在低间隙元件下形成孤立的团粒 ,在软熔时 ,熔化了的孤立焊膏再次从元件下冒出来 ,并聚结起。 焊接结珠的原因包括: 1,印刷电路的厚度太高。 2,焊点和元件重叠太多。 3,在元件下涂了过多的锡膏。 4,安置元件的压力太大。 5,预热时温度上升速度太快。 6,预热温度太高。 7,在湿气从元件和阻焊料中释放出来。 8,焊剂的活性太高。 9,所用的粉料太细。 10,金属负荷太低。 11,焊膏坍落太多。 12,焊粉氧化物太多。 13,溶剂蒸气压不足。 消除焊料结珠的最简易的方法也许是改变模版孔隙形状 ,以使在低托脚元件和焊点之间夹有较少的焊膏。 焊接角焊接抬起 焊接角缝抬起指在波峰焊接后引线和焊接角焊缝从具有细微电路间距的四芯线组扁平集成电路 (QFP)的焊点上完全抬起来 ,特别是在元件棱角附近的地方,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在波峰焊前抽样检测时加在引线上的机械应力 ,或者是在处理电路板时所受到的机械损 坏 (12),在波峰焊前抽样检测时 ,用一个镊子划过 QFP 元件的引线 ,以确定是否所有的引线在软溶烘烤时都焊上了;其结果是产生了没有对准的焊趾 ,这可在从上向下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