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31294730中学科学课程标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为,收集有关动物节律行为的资料。 进行盲点的测试。 探究人体某种反射现象;收集资料,关注脑科学的前沿进展。 调查激素分泌不正常引起的症状,如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与衰退。 主题 4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本主题包括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与发育、人类的生殖与发育和遗传与进化三个方面的内容,并对与此有关的新型农业生物技术、遗传工程、克隆技术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等作扩展性介绍。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认识生物体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了解生殖和发育方式也具有多样性;了解 DNA、基因、染色体之间的关系,以及遗传、变异现象,并认识它们在物种延续和进化中的作用;学会种植、嫁接等农业操作技能,并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理解遗传育种和人工种子等新技 术的基本原理。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关于进化的科学理念,关注与这一主题内容相关的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的进展及其应用可能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一 )植物的生殖与发育 具体内容目标活动建议 1.列举绿色植物的生殖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2.认识花的结构和果实、种子的形成。 3.说出种子萌发的过程和必要条件。 4.描述芽的发育。 进行种植、人工传粉、嫁接、扦插的实验(如黄瓜嫁接在南瓜上等等);收集组织培养、人工种子等植物无性繁殖技术的资料;调查良种培育在生产中的作用;调查转 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影响花粉萌发的条件。 (二 )人类的生殖与发育 具体内容目标活动建议 1.说出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知道人类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 3.了解人体的发育过程和各发育阶段的生理特点。 4.说出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建立正确的性道德观。 5.列举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的多样性。 6.举例说明动物克隆技术的进展,认识从事科学工作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提供有关性教育的录像片,组织座谈会,参观有关展览。 参观养猪场、奶牛场,了解哺乳动物 的生殖方式。 收集关于动物克隆技术的资料。 (三 )遗传与进化 具体内容目标活动建议 1.识别遗传与变异的现象。 2.说出遗传物质的作用,认识 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举例说明基因工程。 3.举例说明基因的作用,知道人类基因组计划。 4.列举遗传与变异在育种方面的应用。 5.举例说明优生的重要性。 6.列举生物进化现象。 7.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调查遗传和变异现象,如人类某种遗传特征。 用彩色回形针制作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收集基因工程的资料。 通过查资料等方式,调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及带来 的有关生命伦理学问题。 调查近亲结婚的危害。 收集关于生物进化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 主题 5 人、健康与环境 本主题包括人体保健、健康与环境、人类与生态环境三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免疫的现象、类型和作用;了解常见病、传染病的基本知识;理解体育锻炼、卫生习惯、生活模式、膳食及环境等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提高建立健康生活模式的自觉性;学会对食物中毒、溺水、触电等意外事故的防范和急救的基本方法;把人类及其活动放到整个生物圈中去认识,提高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教师应注 意紧密结合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关于健康的教育,引导学生高度关注环境问题,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对社会的影响,提高社会责任感。 (一 )人体保健 具体内容目标活动建议 1.了解健康的概念。 2.识别免疫现象、类型。 1.举例说明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 4.说出七大营养素的作用,建立平衡膳食的观念。 5.了解人体各系统卫生保健知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模式,提高戒除不良嗜好(吸烟、酗酒)和远离毒品的自觉性。 6.列举青春期常见疾病(如青春期肺结核、青春期高血压病等)。 7.了解引起冠 心病、肿瘤及糖尿病等疾病的主要因素及其预防。 8.了解遗传病。 就皮肤的免疫作用以及对花粉、青霉素等物质的过敏性反应开展讨论;对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恶性肿瘤的免疫监视、脱敏反应等问题进行讨论。 让学生记录自己 3~ 5 天的饮食,对照科学膳食的“金字塔”看看自己的饮食是否科学合理,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快餐的营养价值,或进行一日三餐设计方案竞赛活动等。 调查吸烟、酗酒、饮食不平衡等不良生活习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香烟烟雾对动植物的影响。 举办青春期卫生讲座,让学生认识到青春期是从少年走向青年的重要阶段。 收集冠心病、 糖尿病等家族遗传病史的资料。 (二 )健康与环境 具体内容目标活动建议 1.认识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2.了解传染病的特点、传播三环节及预防措施。 3.列举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性传播疾病及其预防措施。 2.了解环境毒物和防毒的措施。 5.了解触电、蛇虫咬伤等急救的基本方法。 调查传染病的传染方式(如流感、肠炎等)。 收集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的资料,出专题墙报;请有关专家做报告。 调查环境毒物在食物链中的富集;调查常见的中毒现象(农药、药物、有害动物和有害植物等等)。 练习触电、蛇虫咬伤急救的基本方法。 (三 )人类与生态环境 具体内容目标活动建议 1.认识人口过度增长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了解自然环境的人口承载量。 2.认识生态平衡的现象和意义。 3.了解我国生物保护与自然保护的意义和措施,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 调查人口过度增长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 收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资料;收集珍稀动植物的资料;收集濒临灭绝和已经灭绝的动植物的资料;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三、物质科学 物质科学领域划分为常见的物质、物质的结构、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与能源四个主题。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 习,学生将接触更多的物理和化学现象,了解物质的一些性质,理解物质运动形态及其相互作用最基本的原理,认识能量转化与守恒的意义,初步建立物质结构模型的观念,并用它们解释物质的有关特性。 这部分内容对学生形成认识物质世界的科学观念和正确方法有重要作用。 主题 1 常见的物质 本主题包括六方面内容:物质的性质、水、空气、金属、常见无机物、常见有机物。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常见物质的基本性质,形成对自然界物质的总体认识。 通过调查水的污染与保护、水与生命起源、水与农业、水与健康、空气污染等问题,学生将认识 水和空气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意识,提高用正确的科学观点分析有关社会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一 )物质的性质 具体内容目标活动建议 1.区分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质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含义,如密度、比热容、熔点、沸点、导电性、溶解性、酸碱性等,并能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3.测定物质的密度,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4.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了解溶解度的意义并会查阅溶解度表。 5.了解外界条件能够影响物质的性质。 探究物质的物 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例如蜡烛的燃烧过程等)。 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探究物质的溶解性;用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探究不同物质和相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的密度;探究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和不同质量的同一物质吸收热量与温度升高的关系。 观察晶体熔化,描绘晶体熔化图线。 (二 )水 具体内容目标活动建议 1.知道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举例说出水对生命体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了解水及其他常见的溶剂。 2.区别悬浊液、溶液和乳浊液。 3.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列举我国和本地区 水资源的情况和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和防止水污染的责任感。 研究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观察了解活性炭和明矾的净水作用;想象没有水的生活;阅读有关文章,讨论水中矿物质对健康的影响。 调查本地区水资源和水污染的情况。 (三 )空气 具体内容目标活动建议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 2.感受大气压的存在,了解大气压的变化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3.说明氧气、二氧化碳等重要物质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4.描述大气层中臭氧层的作用和近地臭氧的危害;关注温室效应的成因和温室效应的利弊。 5.列举空气中污染物的主 要来源、防治方法和空气质量指数的主要内容。 测定空气主要成分的实验;查找空气成分发现过程的资料;调查稀有气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探究大气压的存在。 氧气的性质实验;检测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收集臭氧层与人类健康关系的资料;讨论温室效应的利弊。 收集、收看当地或全国重要城市的空气质量报告;调查当地的主要空气污染物及其造成的影响。 (四 )金属 具体内容目标活动建议 1.区别金属和非金属,了解常见金属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举出金属冶炼发展的历程对社会进步的作用及对环境影响的典型例子。 3.通过典型 金属和酸以及某些盐的反应,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4.属腐蚀条件和防止金属腐蚀常用的方法。 5.说出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形成自觉回收金属的意识。 6.了解新金属材料的发展和改善金属材料性能的主要方法。 观察记录典型金属和典型非金属样品的外观。 通过查阅人类使用金属的历史资料,了解在不同时代常用金属使用状况的变化。 探究金属活动性的顺序。 调查金属锈蚀带来的损失;调查生活中常用的金属防腐蚀的措施。 探究废干电池的综合利用;调查金属回收的状况,并提出建议。 (五 )常见的化合物 具体内容目标活动建议 1.区 别单质和化合物,辨认常见的化合物。 2.说出某些重要的盐的性质(如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 3.了解酸和碱的主要性质,举例说明酸和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会测定溶液的酸碱性,了解强酸、强碱的使用注意事项。 4.说出中和反应的特点。 观察记录典型金属和典型非金属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及其产物的性质。 测定土壤的酸碱性,提出改良土壤的建议;测定常见溶液、几种果汁、食品、人体汗液的酸碱性;自制酸碱指示剂;调查当地酸雨情况以及对农作物和建筑物的影响。 中和反应实验。 (六 )常见的有机物 具体内容目标活动建议 1.区别无机物和有机物。 2.说出重要的矿物能源(天然气、石油和煤)的成因,初步形成节约能源的意识。 3.知道对生命活动具有重大意义的有机物(如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等)。 4.了解对经济生活和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有机合成材料。 调查日常生活中的有机物。 调查生活中天然气、石油和煤的使用;比较燃烧天然气、石油和煤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查阅我国古代石油和天然气使用的历史资料。 调查生活中塑料、橡胶、化学纤维的使用情况;鉴别常见的有机材料(如鉴别聚乙烯与聚氯乙烯,棉花、羊毛和腈纶等)。 调查对本地 区生活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有机物(如酒精、醋酸、尿素、有机合成材料等);调查“白色污染”的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主题 2 物质的结构 本主题包括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物质的分类三部分内容。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模型,知道常见元素,知道自然界的物质由 100 多种元素组成,了解物质按其结构划分的主要分类和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学习元素和人体健康的关系、同位素的应用等知识,更好地理解科学与生活、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物质的化学符号表达方法、分类方法、 建立模型的思想与方法,提高他们通过元素周期表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本主题的教学中,应当注意结合科学史的典型事例,使学生认识发现元素周期表的意义,了解模型方法对人们认识自然和科学发展的作用,逐步领会不同组织水平上物质结构的系统观念和量变引起质变的观念。 (一 )构成物质的微粒 具体内容目标活动建议 1.知道物质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了解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粒大小的数量级,了解纳米材料及其应用前景。 2.能用物质粒子模型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 3.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 中子由夸克构成。 4.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寻找分子存在的证据;证明离子的存在;观察扩散现象。 观察两种物质混合后体积的变化,并用粒子模型解释。 观察金刚石、石墨和 C60 的结构模型,并加以比较;查阅建立 C60 结构模型的过程。 通过图书馆或网络等途径收集原子结构模型发展的有关资料。 (二 )元素 具体内容目标活动建议 1.了解自然界的物质由 100 多种元素组成。 2.说出组成人体、地球的主要元素,了解重要化肥的有效元素。 3.初步学会使用元素周期表,知道金属元素和非金 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布。 4.认识常见元素符号( H、 O、 C、 N、 S、 Si、 Na、 Fe、 Cu、 Cl、 Ca、 Ag、 Al、 I、 K、 P),会查阅元素符号。 5.知道同位素的结构特点。20xx31294730中学科学课程标准(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征。 第六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掌握劳动合同的概念和特征;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劳动合同的种类、内容与形式;劳动合同的效力和履行原则;劳动合同变更、解除、终止的条件和程序。 第七章 工资 掌握工资的概念和工资总额的构成;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发布和给付;主要的工资制度的种类;工资形式的种类;特殊情况下工资的种类;工资保障措施。 第八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掌握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概念;工作日的种类
LCD 和 TFT- LCD 液晶材料及其偏光片产业化。 此外,发展平板显示驱动电路 IC 和平板显示器件玻璃基板。 此外, “十一五 ”我国还将发展光电子材料、全固态激光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功能陶瓷材料、超级钢材材料与技术、航空航天用关键材料、核能工程材料、高速铁路以及汽车用材料、新型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海水淡化材料与技术、纳米材料与技术以及超导材料。
高一下册及高中语法系统讲座与 单元 过关练习 政治 应届生 企业,经营者;产业,劳动者 复读生 企业,经营者;产业,劳动者 历史 应届生 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 单元练习(八) 复读生 中国现代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单元练习(六) 地理 应届生 复习中国地理:中国的国土整治;单元配套练习(九) 复读生 复习中国的区域地理、区域差异;单元配套练习(九) 校长讲座
程 理论力学 王银邦 贾婧 03 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 结构力学 李晓玲 马艳杰 04 工程热物理 控制工程 杨咸启 詹宇翀 04 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 材料力学 杨永春 曹庆禹 04 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 结构力学 李晓玲 陈红 03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材料力学 魏巍 数学系 44 赵永昌 04应用数学 数学物理方法 赵元章 廖文通 03应用数学 数学物理 方法基础 赵元章 辛娜 04应用数学
圆的右焦点,如图作 AA l39。 于 A39。 , y O x F2 F1 A2 A1 P M BB39。 ⊥ l 于 B39。 , MM39。 ⊥ l 于 M39。 ,则 edeABBFAFeeBFeAFBBAAMM 2221212 || /// 当且仅当 AB 过焦点 F 时等号成立。 故 M 到椭圆右准线的最短距离为 de2。 点评 :
(三)学分的划分和管理。 充分 发挥区、 校两级的积极 性, 利用市、区、校的培训资源,把市区级培训和校本培训 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开放式、多元化的培训机制。 把 12 学分划分为院本培训 6学分(其中网络远程教育课程 不少于 4 学分)、区级教研培训 2 学分和校本培训 4 学分。 院本培训课程由市和区负责提供。 开设的中 小 学教师院本培训课程,每学期的培训计划及课程大纲须于每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