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性别研究概述(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整一章的篇幅阐述了女性语言的特点。 他注意到,女性所使用的语言同男性相比在词汇上有明显的不同,她们更多地使用委婉语,较少用咒骂语。 由此他认为女子在语言的使用方面比男子更加保守。 在这位学者所调查过的侨民群体中,人们同时使用着母语和侨居国的语言,其中的女性常常只讲自己的母语,而男性却能够比较快地掌握新的语言。 Jespersen还指出,在句法方面,男性较多地使用圆周句和主从复合句,因此他认为男子在智力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他们更聪明。 他还在《英语的发展与结构》中说,“英语无疑是他所谙熟的语言中最男性化的语言”(转引自10)。 后来有人批评他关于男子更优越的结论完全是根据个人观察所得,没有结合社会因素进行考察,因而不足以服人。 总之,这一时期对语言中性别因素的研究是零散的,尚未进入语言学的中心地带。 这时较普遍地把规范的语言表达称作男性语言,而把女性用语视为是对规范的偏离,对后者带有明显的贬抑色彩。 2. 2.系统研究的时期( 20世 纪 60 年代至今) 2. 2. 1.研究概况 本世纪 60 年代中叶,社会语言学作为语言学和社会学的边缘学科在美国首先形成、壮大起来。 社会学常用的统计调查方法被借用来对人群的用语特点进行调查分析,人的性别、年龄、职业、城乡等因素的差异对语言的影响和作用被逐步揭示出来。 这种定量的分析表明,性别因素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在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行为。 男女在发音上的差异首先得到了比较详细的描述,人们发现女子比男性更偏向于标准的、带权威性质的发音(参见 3)。 这一时期社会语言学工作者提出了女性语言更具保守性质的假设,但它同时也遭到了一些人 的异议(参见 5)。 60年代末到 70年代初,在欧美国家中兴起了妇女解放运动,女性要求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取得与男子同等的权利。 这股女权运动的浪潮也波及到语言学,极大地推动了语言学家对性别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出现了一种新的主张男女平等的语言学( феминистская лингвистика ФЛ)或曰主张男女平等的语言批评( феминистская критика 4 языка) 4。 1978年,美国科学院编辑出版了一本社会语言学论文集《语言、性别和性:差别有意义吗。 》 5,该书的序言中就提出 要建立“性别语言学” (sexual linguistics)。 作为这一方面的代表,英国学者 在其《语言和妇女的地位》一文中指出,在语言所反映的世界图景中,男性居于中心的地位,而女性的形象却是残缺不全的。 这种语言批评富于论战性质,同时还试图动用有关人的全部科学知识来进行语言学的描写,其间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和历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其研究结果甚至还成功地影响了某些语言政策的制定。 这方面的代表除 ,还有 、 Zimmerman、 等人。 在欧美的影响之下,其他国家对语言与性别问题也逐渐重视起来,研究的语料不再仅仅限于英语,还涉及到了汉语、德语、日语、俄语等语种。 如我国学者撰写的《北京话语音里的性别差异》(曹耕, 1986)、《书面语的男女差异》(邱大任, 1987)、《方言色彩普通话的性别差异与因素分析》(耿二岭, 1987)、《北京话“女国音”调查》(胡明扬, 1988)、《论性查交际学的理论和方法》(姚亚平, 1988)和《语言与性别》(孙汝建, 1994)。 2. 2. 2.分析的角度 综合地看,语言学家对语言与性别问题进 行的研究主要是在三个方面进行的 :一是从结构主义的角度剖析女性语言 (language of woman / женский язык)的特点。 二是归纳描述女性的语言( language about woman / язык о женщине)的特点,结合社会因素揭示语言中反映出的性别歧视现象 (sexism in la。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