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和亲政策的历史作用(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方安静” 11。 唐太宗的和亲政策为武则天、 唐玄宗继承,然而到了玄宗时物质财富虽然丰富,但是由于府兵制逐渐遭到破坏,唐失去了武力统治边疆的充足力量,而武则天统治时期兴盛的后突厥和高丽,此时对于唐王朝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为了边境的安宁,唐先后遣固安县主,东光公主,宜芳公主嫁与奚国酋长;以永乐公主,静乐公主,东华公主,燕郡公主嫁与契丹首领,企图使它们臣服于 唐,这就形成了唐玄宗时期唐王朝的和亲高峰,然而由于边将安禄山等为了邀功,滥杀无辜,激成祸患,天宝四年( 745 年),“契丹及奚酋长各杀公主,举部落叛” 12, 和亲目的并没有达到。 唐代后期的和亲 唐代后期的和亲多集中在安史之乱爆发到唐穆宗执政的这一时期。 而按照和亲次数分,与回纥的和亲为这一时期的主要和亲活动,和亲公主达到了七位之多。 这时候的唐王朝已经没有了原来的强大实力,国家日益衰败,大国威风不再。 天宝十四年( 755 年)十一月,“安史之乱”发生,唐肃宗借回纥兵镇压叛乱。 至德元年( 756)年,唐肃宗封葛勒可汗 之妹为毗伽公主。 葛勒可汗在平叛叛军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乾元元年( 758 年),回纥向唐请婚,肃宗遂以宁国公主许嫁,而宁国公主也成为实际嫁到少数民族中去的第一位皇女,开了皇帝亲生女儿和亲的先例。 一. 唐代和亲政策的作用和影响 政治方面的影响 和亲对于唐以及唐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的政治策略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建中四年( 784),唐蕃盟约中说,唐与吐蕃‘代为婚姻 , 固结邻好,安危同体’ 13。 和亲对政治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唐太宗曾说:“北狄风俗,多出内政,亦即生子,则我外孙,不侵中国,断可知矣,以此而言,边境足得 三十年来无事” 14。 通过和亲之后的血缘关系 ,以达到其稳定边防的政治目的。 和亲之策,不同于武力扩张,“实为天 下幸甚” 15。 作为一个封建统治者,唐太宗对待周围民族的方略是“使其权弱势分,易为羁制。 ” 16 他的包括“和亲”在内的一切决策,都是围绕着这一方略进行的, “外示优崇,实欲分其势也” 17。 经济方面的影响 和亲一方面是公主的出塞,另一方面则是财物的相互赠送。 在和亲过程,财物交易额 非常大。 如唐太宗拟将新兴公主嫁与薛延陀首领夷 男时,曾“征夷男备亲迎之礼。 ”于是夷男便“税诸部羊马以为聘礼”。 但是,“夷男先无府藏,调敛其国,往返且万里,即涉沙 ,无水草,羊马多死,遂后期。 太宗于是停幸灵州。 既而其聘羊马来至,所耗将半。 议者以为夷狄不可礼仪畜,若聘财未至而与之婚,或轻中国,当须要其备礼,于是下诏拒其婚。 ” 19夷男需要“税诸部”和“调敛其国”,说明需要的“聘礼”数目是相当惊人的。 而作为唐王朝来说,出嫁公主的“婚资”也是惊人的。 《旧唐书 》记载,唐朝时候每出嫁一位公主仅礼费就要 500 万贯。 在正常的年份下,唐朝政府是可以承受的。 但是到了安史之乱后,政府的负担过重,无力承受,最后导致婚资太高而拖延婚期。 元和八 年( 813 年)礼 部尚书李绛提出了筹集出嫁公主婚资的办法:“我三分天下赋,以一事 边。 今东南大县岁赋二十缗,以一县赋为婚赀。 ”圣历元年( 698 年),默啜可汗在要求与唐和亲的同时,向唐索取农具 3000 具,谷种 10 万 和铁数十万斤。 而据《册府元龟》卷 999《外臣部 .互市》记载,开元十五年( 727 年)唐玄宗在宴请突厥酋长 时,“仍许于朔方军西受降城为互市之所”。 可见唐与突厥的互市传统一直延续 下来,并对双方的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唐太宗曾说:“昔国家与突厥和亲,华夷安逸,甲兵休。论唐代和亲政策的历史作用(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衡量指标、将战略与企业、部 门、个人的短期目标挂钩、战略的具体实施、反馈和中期调整、修正、建立健全的考核体系,根据平衡计分卡的完成情况进行奖惩等步骤,具体如下: (一)制定企业远景目标与发展战略 平衡计分卡贯穿于企业战略管理的全过程。 由于应用平衡计分卡时,是把组织经营战略转化为一系列的目标和衡量指标。 因此,平衡计分卡对企业战略有较高的要求,企业应在符合和保证实现企业使命的条件下
暗示性就越大。 他们都时刻注意着对方的言行,一点点小事也要加以盘问,以此来检验对方的爱情,且这种经常性的疑神疑鬼的不稳定的恋爱感情必然产生嫉妒。 如果恋爱的双方能把感情推向更高潮,便可进入到恋爱的后期即结婚的阶段。 婚姻的模式有两种类型即功利型和爱情型,大学生们普遍鄙视功利型婚姻而推崇爱情型婚姻,但由于教育界对在校大学生能否结婚 一直存在争论,故一方面热恋中的学生必须控制恋爱的进程
掌握者是人。 由表四可知,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总数苏南为 万人,高于苏中与苏北专业技术人员的总和,其中中级以上 万人,也高于苏中与苏北该指标的总和。 从人均受教育年限来看,苏南人均 年,平均高于苏中苏北 年和 年;大专以上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苏南为 %,为苏中的 ,为苏北的 倍;高中及中专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苏南 %,比苏中 个百分点,比苏北高为。 15 由此可见
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如果某一损害事实是由某一违法行为引起的,某一违法行为就是某一损害事实发生的原因,则可以认定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确定因果关系时应注意以下三大问题:第一、审判实践中,法定处理侵权损害纠纷,往往都是从损害结果,即已发生的损害事实入手,去分析、寻找查明这一损害结果是自然因素造成的,还是人的行为造成的。 如果是人的行为造成的,则要查明是谁的行为
欣赏大自然,进而喜爱大自然、摹仿大自然。 于是,山水诗、山水画的艺术形式涌现。 这时期,人们 “ 不专流荡,又不偏华上;卜居动静之间,不以山水为忘 ” (《洛阳伽蓝记 城东 正始寺》,引姜质《庭山赋》),为了时时享受山林野趣,社会上掀起了构筑庭园的热潮。 在这种艺术氛围里,中国园林初步形成了自然山水式园林的艺术格局。 这时的山水园林一改过去 “ 单纯地摹仿自然山水进而至于适当地加以概括、提炼
然重要,斟酌结语也不容忽视。 结语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可以结合板书设计,有的应照应导言设计,有的应扣准文题设计,有的应抓住中心设计,有的应根据写作特点或训练要求设计,从而达到“课尽趣尚浓”的效果。 还是《桂林山水》一课,我结合 板书设计了这样的结语:“同学们,游览结束,桂林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学生马上随着老师的手势,借助板书和板画,同老师一齐吟诵:桂林山水 甲天下 ,那里的山又 奇 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