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如果某一损害事实是由某一违法行为引起的,某一违法行为就是某一损害事实发生的原因,则可以认定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确定因果关系时应注意以下三大问题:第一、审判实践中,法定处理侵权损害纠纷,往往都是从损害结果,即已发生的损害事实入手,去分析、寻找查明这一损害结果是自然因素造成的,还是人的行为造成的。 如果是人的行为造成的,则要查明是谁的行为,其行为是否合法,并以此为根据进一步确定是否应追究行为人的民事责任。 第二、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时简单明了,一因一果,显而易见。 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因果关系错综复杂,损害结果的发生可能是人的行为造成的,也可能是自然因素,也可能是二者结合造成的;在人的行为中,可能是一人的行为造成的,也可能是数人的行为共同造成的,也可能是行为人的行为和受害人的行为共同造成的。 第三、要注意分析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直接原因是指必然引起某种后果发生的原因,如以拳击人致人伤害、以铁 器砸门致人损害。 间接原因是指一般不会引起某种损害后果发生,但因为其他原因的介入而造成损害发生的原因。 间接原因的情况十分复杂,不能简单地认为行为人应全部负责或行为人皆不负责,而应该实事求是,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总之,对于间接原因,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行为人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而不应由其负全部责任感。 三、因果关系的证明 因果关系认定的主观随意性和认定规则、标准的虚化,就要求对因果关系的证明进行适当的界定。 (一)证明的主体 对于证明主体,在一般情况下,证明事实因果关 系的存在应由原告方负担,如我国民事诉讼法第 64 条 “谁主张,谁举证 ”的规定。 在国外侵权行为法中,对于因果关系的证明有所谓的举证责任倒置的立法和理论。 尽管我国同样存在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如民法通则 123 条、 127 条的规定 ,但该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系就过错证明责任之倒置,而非因果关系责任倒置。 即我国现行立法中并无关于因果关系举证责任倒置规则。 (二)证明的方法 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满足于一般认知的证明要求,客观存在于加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事实联系性。 一般认为,侵权行为法上的因果关系是哲学因果关系的一种,但又不能等同于哲学上的因果关系。 哲学上因果关系旨在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掌握事物运动的普遍规律,从而对此加以把握,而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旨在 “通过结果(损害)回溯寻找原因(加害行为),达到发现责任承担者的目的 ”。 对侵权行为法上因果关系的证明过程分为两个步骤。 首先,证明哲学上因果关系的成立,在此基础上证明事实因果关系的成立。 哲学上的因果关系好证明,事实因果关系的 证明(即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可用必要条件理论加以实质要素补充是较好的选择。 必要条件理论用以下四种方法认定: ① 反证检验法。 即如果没有 A 现象, B 现象还会出现吗。 如果回答是肯定的,则二者无因果关系,如果回答是否定的,则 A 可能成为 B 的原因; ② 剔除法。 排列各种可能的原因现象,然后逐一剔除,如果某一现象被剔除后结果仍然发生,则该现象就不是原因; ③ 替代法。 即用合法行为替代可能成为原因的某一违法行为,观察结果是否仍会发生,如果被替代后损害结果仍然发生,则被告的违法行为就不是原因,反之则是原因。 ④ 实质要素补充认定法,即如果违 法行为实际上足以引起损害结果的发生,那么它就是引起损害结果的原因。 (三)证明的程度。论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方安静” 11。 唐太宗的和亲政策为武则天、 唐玄宗继承,然而到了玄宗时物质财富虽然丰富,但是由于府兵制逐渐遭到破坏,唐失去了武力统治边疆的充足力量,而武则天统治时期兴盛的后突厥和高丽,此时对于唐王朝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为了边境的安宁,唐先后遣固安县主,东光公主,宜芳公主嫁与奚国酋长;以永乐公主,静乐公主,东华公主,燕郡公主嫁与契丹首领,企图使它们臣服于 唐,这就形成了唐玄宗时期唐王朝的和亲高峰
衡量指标、将战略与企业、部 门、个人的短期目标挂钩、战略的具体实施、反馈和中期调整、修正、建立健全的考核体系,根据平衡计分卡的完成情况进行奖惩等步骤,具体如下: (一)制定企业远景目标与发展战略 平衡计分卡贯穿于企业战略管理的全过程。 由于应用平衡计分卡时,是把组织经营战略转化为一系列的目标和衡量指标。 因此,平衡计分卡对企业战略有较高的要求,企业应在符合和保证实现企业使命的条件下
暗示性就越大。 他们都时刻注意着对方的言行,一点点小事也要加以盘问,以此来检验对方的爱情,且这种经常性的疑神疑鬼的不稳定的恋爱感情必然产生嫉妒。 如果恋爱的双方能把感情推向更高潮,便可进入到恋爱的后期即结婚的阶段。 婚姻的模式有两种类型即功利型和爱情型,大学生们普遍鄙视功利型婚姻而推崇爱情型婚姻,但由于教育界对在校大学生能否结婚 一直存在争论,故一方面热恋中的学生必须控制恋爱的进程
欣赏大自然,进而喜爱大自然、摹仿大自然。 于是,山水诗、山水画的艺术形式涌现。 这时期,人们 “ 不专流荡,又不偏华上;卜居动静之间,不以山水为忘 ” (《洛阳伽蓝记 城东 正始寺》,引姜质《庭山赋》),为了时时享受山林野趣,社会上掀起了构筑庭园的热潮。 在这种艺术氛围里,中国园林初步形成了自然山水式园林的艺术格局。 这时的山水园林一改过去 “ 单纯地摹仿自然山水进而至于适当地加以概括、提炼
然重要,斟酌结语也不容忽视。 结语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可以结合板书设计,有的应照应导言设计,有的应扣准文题设计,有的应抓住中心设计,有的应根据写作特点或训练要求设计,从而达到“课尽趣尚浓”的效果。 还是《桂林山水》一课,我结合 板书设计了这样的结语:“同学们,游览结束,桂林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学生马上随着老师的手势,借助板书和板画,同老师一齐吟诵:桂林山水 甲天下 ,那里的山又 奇 又
人可以常年在上海、北京打工,一个公司职员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跳槽到广东、深圳的大公司等等,但所有这些,没有普通话这张通行证可就行不通了。 我们经常听到因为语言隔阂闹笑话的事,那真是轻者造 成误会,重者耽误大事。 只有大力推广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才能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商品流通和建立统一市场,才能为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助上一臂之力。 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生成全面发展的人,培养新世纪的合格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