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廉洁传统传(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穷奢极欲,仅敛财合白银就达八亿两之巨,相当于当时朝廷十年的财政总收入。 贪婪是一种顽疾,人们极易成为它的奴隶,变得越来越贪婪。 贪婪是一切罪恶之源,能令人忘却一切甚至自己的人格,令人更新丧失理智,作出愚味不堪的行为。 人之所以贪婪,是他们的欲望在作怪,永不觉得满足。 东方文化建立在“性善 论”的基础上,把人预设为道德高尚的谦谦君子疏于防范,其结果自然是一旦小人得志窃居要位便开始把自私自利发挥得淋漓尽致,直至祸国殃民。 因此,我们一定要强化监督的手段,强化慎独的教育,强化制度的防范,强化“三个代表”的落实,让人的食婪之心不至于成为贪婪之行,让人人都做清正廉洁之人。 —— “你我共话廉洁”征文 奉公才能清廉 陈 王 清 奉公就是奉公行事,不徇私情。 《尚书》中说:“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武则天制定的《臣轨》中说:“人臣之公者,理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门则不言贷利,当公法则不阿亲戚。 “奉公”是对官吏作风的较高要求,它一 方面与“守法”相关联,另一方面与“廉洁”不可分。 守法,就要严格自律,不执法犯法;廉洁,就要克制私欲,清白不污。 在现代社会,奉公更多地表现为爱护集体事业,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守法和廉洁乃是奉公的基本要求。 公生明,偏生暗,出处为《荀子不苟》,大意是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则政治黑暗。 公正廉洁是儒家提倡的一种政治理想,它是建立在仁爱诚信基础上的,强调作为一国之君,首先要以德服天下,这样才能处事公正,明辨是非。 唐太宗曾问魏征:“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 ”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唐玄宗早年励精图治,广 开言路,任用贤相,终于成就了“开元盛世”。 后来,他不理朝政,闭目塞听,奸相李林甫专权长达 19年。 李林甫口蜜腹剑,嫉贤妒能,排斥异己,致使唐朝政治腐败,最后爆发安史之乱。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这句话概括了“好公”和“营私”的不同后果,从中可以引申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公心的结论,如果人人都能以公心对待别人,对待工作,就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大意就是做官要公平,理财要廉洁。 我国古代非常重视官德。 公正廉洁,刚正不阿等都是官德的基本内 容。 其中,公平是为官办事的基本要求,廉洁是对待钱财应持的基本态度。 官德是古代选拔、晋升官员的重要依据。 官德作为官员履行职责、待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对官员可以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所以说权威的产生并不能完全依靠权力与强制,而要更多地依靠为政者自身的公正与廉洁。 —— “你我共话廉洁”征文 让廉洁传统代代相传 杨 海 燕 廉洁自古以来就是做好官的标志。 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不仅以其铁骨铮铮、英勇善战让敌人闻风丧胆,而且还以其体恤民情,正直清廉令人们敬仰。 他把“做官即不许发财” 7 个字等在细瓷茶碗上,交给陶瓷厂仿 照烧制。 瓷碗烧好后,他用卡车拉到部队,集合全体官兵,举行了严肃的发碗仪式。 他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我绝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家父的教诲,做官不为发财,要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接着。 他亲手把碗发给全体官兵,勉励大家廉洁奉公。 当时吉鸿昌在西北军冯玉祥部下任营长,只有 25岁。 自此吉鸿昌就将那只写有“做官即不许发财”的细瓷茶碗带在身边,用它作为一面镜子,时刻提醒自己应如何为人做事。 这只碗随吉鸿昌将军走南闯北,直到 39岁牺牲。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 这 位楷模干部收留了三个赈灾中认识的孤儿。 由于生活拮据,他到血库要求献血。 在外人眼里,一个共产党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难以想象。 1993年,妻子到西藏探亲,去的路费自己筹错。 由于看病,妻子将返程的路费花光,只好向孔要钱,他东挪西借才勉强凑了 500 元,而回程机票当时是每个人 800 元。 妻子不忍心让丈夫为难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 回到济南后,他妻子去看上大学的女儿,一见面就对妈妈说:“学校让交学杂费,我写信给爸爸,爸爸让我跟您要。 ”他妻子一听,眼泪涮涮地流了下来 自己身上剩下的钱,连回家乡聊城的车票还不够,哪 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 孔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没攒下几个钱。 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多则上千元。 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 8 元 6 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