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目的:(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相互交流越来越频繁、便捷。 同时,其他省市在文化体制改革、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江苏的文化产业不但要面对来 — 9—— 自跨国传媒集团进入中国带来的挑战,也要面对其他省市文化产业给江苏文化市场所带来的冲击。 第三,体制改革还没有完全理顺。 虽然我省的文化体制改革在管理体制上进行了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改革,文化体制改革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 在现代企业制度、文化市场、投融资政策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化 改革。 — 10—— 第三章 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 :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协调与统一,紧紧围绕 “两个率先”与建设和谐社会 的目标, 以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手段,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探索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总结推广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为实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与文化产业跨越 发展,为走出一条江苏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而努力奋斗。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先进性原则 先进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先进文化引领江苏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推动社会进步为目的和标准;二是在具体实践中树立超前意识,以开放的眼 — 11—— 光和先进的科技手段及管理方法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二、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导向的原则,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激发人的创造创新能力 的开放性机制;二是在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吸收优秀的域外文化,培育优秀的地域特色文化,发展先进的时代文化,努力实现各种文化要素的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交流融合;三是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资和融资机制上,要鼓励除国有资本以外的社会资本及外资参与江苏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努力实现文化产业的多元化投资主体格局。 三、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工作意识上要树立创新的观念和意识,作为文化产业建设和发展的根本;二是在具体工作中不断体现创新原则,着力从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等几个方面有 层次、有步骤和有重点的展开和落实。 四、和谐性原则 和谐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和谐发展,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二是要实现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文化、经济更好地相互交融、协调发展。 — 12—— 第四章 发展目标与发展重点 第一节 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建立起具有江苏特色的、结构合理、机制灵活、具有创新能力的文化产业体系,使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和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做到文化产业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同时 也高于服务业增长速度。 具体目标为以下“六个一批”: 一是形成一批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规模优势和品牌影响力的大企业。 形成 个年销售额在 亿元以上的企业。 二是形成一批管理规范、辐射能力强的文化专业市场。 形成 个以上全国有影响、 个以上区域有影响的文化专业市场。 三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的小型企业。 四是建成一批具有发展特色和创新环境优良的文化产业生产基地。 形成 个年产值超 50 亿元的重点文化产业生产基地。 五是培育一批在同行业具有号召力的管理和技术领军人才。 六是建设一批文化产 业基地设施,基本建成覆盖全社会的各类文化设施。 二、发展战略: 江苏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实施五大发展战略。 — 13—— 协调战略:坚持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共赢结果;坚持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相协调,开创整体文化工作新局面;坚持文化产业内各不同产业协调发展,实现先进技术与管理、市场相适应的局面;坚持文化产业发展与区域发展相协调、实现文化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特色。 创新战略:坚持科技创新,特别要重视用信息技术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我省信息产业的基础,坚持管理创新,通过管理体制创新,用科学的管理促进文 化产业的发展。 差异化战略:坚持文化产品差异化,开发多层次、不同区域和消费层次的市场,构建良好的产品体系,针对不同市场采用不同的销售策略。 协同化战略:坚持政府推进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策略,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建立健全的法制体系,做到政府与企业互动,国有与民企携手,共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品牌战略:坚持文化产品品牌战略,在做强产品品牌的同时,特别注重产业链的延长,扩大市场占有率;坚持企业品牌战略,通过企业品牌,延伸产品品牌,做大产业集群,带动产业发展;坚持文化城市品牌战略,充分利用我省历史、文化深厚沉淀, 打造文化城市品牌形象,扩大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实施五大工程: 为了切实贯彻文化产业发展目标与战略,实施五大工程: 数字工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成就,积极在广电、影视、 — 14—— 出版、传媒等方面采用数字化工程,提升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 强基工程:充分利用“十一五”发展机遇期,加大对文化产业基础投入,初步建立省、市、县、乡文化阵地,政府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和基本服务上进行投入;要着力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满足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 环境工程:要努力健全社会管理体制,理顺关系,深化改革文化管理体制,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 制度,建立以市场配置为主,政府宏观调控为辅的资源配置体系;完善文化产业的政策和法规,促进文化市场走向开放、竞争、有序。 腾飞工程:充分利用我省现有产业优势,扩大在发行出版、文化旅游和工艺品生产的市场占有率,做到保持在全国同行业的地位,并逐渐形成更大的优势,培育品牌、树立形象。 新兴工程:充分利用我省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开放度,努力培育演艺、休闲健身娱乐及会展业中的优势项目,以打基础、创品牌为目的,扩大市场的知名度。 第二节 发展重点 一、大力发展广播影视业 不断深化广播影视体制改革。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 则的广播影视新体制。 完成对电影企业(包括电影院线)的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电影发行和放映业的 — 15—— 竞争力。 按照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专业性节目公司,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进行产业化运营。 进一步扩大投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广播影视产业发展,吸引外资有限度地参与广播影视制作领域的发展。 影视节目制作要扩大投入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参与,努力培养具有自主特色的品牌节目和栏目。 积极开发广播影视产业经营新领域。 既要强化广告业等传统产业,又要寻找新的经营增 长点,要大力开发付费电视,要大力发展广播影视新技术产品,大力开发直播卫星、地面数字电视、高清晰度电视、流媒体等对广播影视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高新产业。 推动电影发行放映院线建设。 加快发展院线制,减少发行环节,发挥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效应,努力提高影院和制片方的票房收入;整顿、规范电影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利用社会资金促进影院改造。 加快数字化建设。 构建以有线数字电视网为核心的数字多媒体综合平台,推动广播影视业产品产业结构层次不断提高。 实现我省有线电视从模拟到数字的整体平移。 实现广播电视节目采集、制作、播出、存 储、交换和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完整链;建立数字广播影视节目平台,开展交互式业务,全方位实现电视、广播节目的互动。 大力发展卫星电视、地面移动无线电视,完成我省主要城市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以及高清晰度电视的试点工作。 有线电视用户总数力争突破 1200 万,实现全省有线电视数字化。 — 16—— 争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设备全部实现数字化,力争全省广电综合实力在全国位居前列。 二、积极发展出版发行业 推进出版战略性资源整合,调整出版结构,提高创新能力,建立品牌化、专业化出版体系。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转换体制,创新机制,大力整合出版资源,增加出版物种类,提高出版物质量;努力开拓版权贸易,拓展图书出版与销售市场;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电子音像出版业,提升出版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由传统出版业向现代出版业转变。 优化印刷资源配置,加快产业技术升级,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优先发展大规模、高水平、技术先进的印刷企业;瞄准国内和国际市场,积极吸引知名品牌的出版物、包装装潢印刷品在我省印刷;积极发展数码制版、数码直接印刷、柔版印刷等新技术、新工艺,使技术装备在国内保持领先水 平;继续加强与周边印刷业的互补合作性,积极吸引外资企业在江苏投资,将我省发展成全国性的印刷加工服务中心。 调整出版业产业结构内容,大力开发网络、游戏、动漫等电子出版领域,实现出版业向多媒体、网络化的转型。 加大对音像、电子出版的投入,扶持发展、出版一批能形成品牌、带来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优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