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是每个地球村民的责任(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3 的土地被酸雨污染。 全国 有 1/4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 , 1/3 的城市居民 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 并 已提前进入了环境事故高发期。 在气候变化方面,我国是全球气候变暖特征最显著的国家之一。 从 1986/1987的冬季至今,我国已经经历了 19个暖冬。 21世纪我国气候将继续明显变暖,到 2100年可能提高 ℃ ~ ℃。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 GDP以每年 8%~ 12%的速度增长,环境损失也占当年 GDP的 8%~13%。 许多城市和地区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忽视地域特点和比较优势,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城市建设互相抄袭。 不仅在某些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发展高耗水产业 , 在能源短缺地区发 展高耗能产业,而且在环境脆弱的地区发展高污染产业,使得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功能下降。 环境污染已从陆地蔓延到近岸海域,从地表水延伸到地下水,从一般污染物扩展到有毒有害污染物。 全国各省在提前超额完成 “ 十五 ”GDP 指标的同时,主要环境指标都没完成 ,污染物排放总量却在增加。 目前 , 中国 的 化学需氧量排放世界第一,二氧化硫排放量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第二 ,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 5~ 10年内,基础资源枯竭与环境成本加大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增长 ,还 将引发强大的国际压力。 随着《京都议定书 》 正式生效》 , 国际上要求我国减排温室气体的压力越来越大。 西方国家已把环境问题作为对华外交的主题之一,欧美已开始对我国设置绿色贸易壁垒。 中国 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 在中国补工业文明之课时,适逢 西方发达国家 进行产业结构 4 调整和升级。 在改革开放和招商引资中,国外不少传统的或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纷纷转移到中国这个“世界工厂”。 但是,今天的中国是不可能像 欧美日在发动工业化时积极进行海外扩张,通过殖民地的原料和市场积累起雄厚的工业资本。 加上 所有的国际规则与市场早就被 划定分割完了,我们的 生态 成本 是 转移不出去 的,在一些生态如此脆弱、环境容量有限的地区集中消耗资源和能源,必然要引发生态危机。 因此,我国虽然仅 用 二十多 年的时间 就 取得了西方发达国家一百 多 年的发展成果, 然 而西方发达国家一百 多 年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也在中国 二十多 年里集中显现。 在中国,人与自然的矛盾体现在人与资源和人与环境两个方面。 而气候变暖已经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极端气候灾害异常,防灾形势不容乐观 ; ( 2)雨雪时空分布异常,西北的冰川面积显著减少,水资源安全形势堪忧 ; ( 3)海平面持续上升,近50 年每年上升 1~ 毫米,致使许多海岸区 遭受洪水的机会和风暴影响的程度不断加大 ;( 4)干旱化趋势加剧、冻土持续退化,城市热岛效应明显,进而导致雾、霾、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等不利污染物扩散的天气增多 ; ( 5)土地退化和病虫害加剧,蒸发和干燥度的增加又导致沙漠化、盐碱化等,农业生产风险加大 ; ( 6)气候变暖与加剧发展将导致能源结构的调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 为了解决人与自然日益尖锐的矛盾,党中央和国务院直面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对历史经验、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进行了科学的分析,确立了环境保护作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并在全世界 率先制定了《中国 21 世纪议程》。 2020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提出,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