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越式跳高起跳力学分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上腾起。 跳高的原则是把助跑获得水平速度尽可能地转变成垂直速度。 当人体结束踏跳时 ,加快摆动腿的向上摆动的速度其目的是减小水平速度 ,增 加垂直速度。 ③ 保持人体空中平衡 ,促进人体达到最高点时背对横杆过杆 当人体踏离起跳点以后 ,人体应是侧对横杆 ,而不是背对横杆起跳 ,这时人体的动力来源 :第一是克服弧线助跑的离心力 ,转水平分力为垂直分力。 第二是靠摆动腿向上和向内的摆动力量 ,促使人体沿抛物线运行过程中 ,人体沿身体达到抛物线最高点时背对横杆过杆。 ④ 为运动员在杆上的背弓创造有利条件 当身体离开起跳点以后 ,身体沿合力的方向运行到最高点时 ,这时摆动腿应该向下放腿 ,根据杠杆原理 (空中动作补偿原理 ),虽然身体重心运动轨迹不会改变 ,但挺髋能使髋部远离横杆 ,提高成绩。 3 三者力矩关系为 :FL=F1L1+F2L2 在横杆上做出合理的背桥动作 ,这也正是背越式跳高的特点 — 背弓。 良好的背弓将为提高跳高的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起跳角度 根据力学原理分析 ,跳高起跳角是在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在水平速度是一定时,水平速度越大腾起角度越小。 物体按 90176。 发射能获得最大的高度 ,按 45176。 发射能获得最大的远度 ,但在体育运动中跳高不能达到 90176。 ,一是有水平速度作用 ,二是起跳和落地不在一点上 ,因而加大起跳角对提高成绩有很大意义。 从高度跳跃 H=H1+H2H3(图 2)中看到 ,跳高必须提高 H1(重心离地面的高度 )和 H2(人体跳起重心达到的最大高度 )。 而提高 H2必须合理地提高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 ,这个垂直的高度是通过一定的制动而产生的。 这就是说在训练中和教学中必须合理地采用起跳角度。 根据我国男子跳高著名运动员朱建华、徐扬、万永政、毕宏勇的技术来分析 ,从他们的落地角 ,蹬地和离地面的重心来看 ,他们的触地面不大 ,而蹬地角和离地面的角度是属于以垂直线起跳 “ 正心 ” 用力和倾斜垂直的 “ 偏心 ” 用力两种踏跳 .我们从下表 来分析他们成功与失败的各种角度 (图示角度以逆时走向来看 )。 FL F1L1 F2L2 (图1) H3 H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