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话语(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中国家的迫切问题。 换一句话说,即使网络时代也无法更改一个持续己久的传统:民族国家是一个远比个人重要的利益单位。 这个意义上,尽管《千年警醒:信息化与知识经济 》重述了网络的信息自由,重述了赛柏空间对于权力与等级制度的拒绝,重述了网络对于个人的解放,( 14)但是,这部著作的焦点始终集中于网络象征的历史转折以及民族国家的历史机遇。 的确,根据历史的必然逻辑谈论民族国家的命运,这是同样是一个由来己久的论证传统。 《千年警醒:信息化与知识经济》如此界定近代的历史阶段特征: 19 世纪是铁路的时代; 20 世纪是高速公路的时代; 21 世纪则将是信息网络的时代。 ( 15)信息网络时代,信息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 这即是所谓的知识经济: 尽管所有经济制度都是建立在 ’ 知识基础 ’ 之上,但以往未被计 入成本,只有信息化时代,这种资源才成为主要资源。 它可以共享,可以倍增;可以 ’ 无限制的 ’ 创造。 知识取代资本:人力资本比货币资本更重要。 ( 16)因此,现今规定权力与财富性质的游戏规则已经改变。 黄金、货币和土地均己陈旧,权力和财富的新基础是思想、技术和通信 ―― 即信息。 这部著作引述了德鲁克的观点: 16 世纪 18 世纪,资本和技术并不稀奇;重要的是它们扩散的速度和范围。 这种扩散导致了工业革命,并且使资本成为资本主义。 网络时代的信息片刻之间传遍全论文图书馆 手机铃声下载 网站优化网站推广 免费论文下载 职称论文下载 球,这必将制造另一场彻底的革命。 就业结构上已经显示出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过渡 :农业就业逐步消失,制造业就业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比例上升,管理性、专业性和技术性职业快速增加,形成以半技术性的职员和销售工人为主的白领无产阶级,如此等等。 这些历史迹象向民族国家预示了传统逻辑的中断和种种崭新的可能。 如何加入这个时代。 未来的人们相会于网络之上 ―― 未来的口号是:谁不入网谁就不存在。 ( 17) 尽管人们可以对技术的意义给予充分的想象,但是,历史的经验 ―― 同样必须提到历史 ―― 却告诫人们,必须克制乐观情绪。 技术曾经是工业社会的助产士,然而,技术并未有效地缓解社会不公导致的冲突。 因此,人们没有理由把 网络表述为技术制造的天堂。 这时,人们或许觉得,《千年警醒:信息化与知识经济》的某些论点多少有些一厢情愿。 作者论证了网络时代对于 人 的关怀:信息文明不仅表现为智力,同时表现为道德和审美;表现为人与各种环境 ―― 自然的与人工的 ―― 之间的和谐, 还表现为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关注。 全球计算机网络使人们置身于彼此之间超越了国家、民族、地域和文化界限的、更广泛的联系和接触之中,也使全球成为一个整体。 …… 它使我们经历更强烈的群体意识,要求人与人之间、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之间相互尊重、理解和宽容,以理智的方法公正地解决争端 ,达到一致或协调。 ( 18)然而,至少目前为止,这种迹象并不明显。 相反,网络时代的特殊对抗已见端倪 ―― 有人称之为 e 体化 的焦虑: …… 互联网这个好像从魔瓶中释放出来的技术怪物具有魔法般的力量,它也许会成为世界经济加速分化的催化剂。 一部分被推向金字塔的顶端,而另一部分则逐渐边缘化,最终被世界经济甩出去也未可知。 …… e 体化 的新经济使技术新贵一夜发达、富可敌国,同时使另一些人产生沦为社会弃儿的危机感。 对此,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首脑充满焦虑。 南非总统姆贝基说,互联网带来信息革命,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将进 一步拉大,因为发展中国家不掌握技术和资本这两大关键因素。 ( 19) 可以预料,网络话语内部一个隐约的分歧肯定会进一步明朗。 这方面的争执必将日趋激烈:网络正在改变既定的游戏规则,抑或既定的游戏规则正在改变网络。 网络是进入大同世界的入口,还是制造了另一个竞争的空间。 4 我们正在创造一个所有人都可以自由进入的新世界,不会由于种族、经济实力、军事力量或者出生地的不同而产生任何特权或偏见。 在这个独立的电脑网络空间中,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自由地表达其观点,无论这种观点多么的奇异,都不必受到压制而被迫保持沉默或一 致。 ( 20) ―― 《千年警醒:信息化与知识经济》不无赞赏地引用了《电脑网络空间独立宣言》,同时还在网络结构和技术可行性的意义上给予解释: 在电脑网络空间中,任何计算机都可以和其他的计算机通讯,无论它位于哪里。 没有人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特权;无论 IBM 公司还是美国总统在电脑网络空间论文图书馆 手机铃声下载 网站优化网站推广 免费论文下载 职称论文下载 中都不比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有更多的优势。 权力、阶级、阶层甚至地理位置在电脑网络空间中都毫无价值,在这里,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中心,因而人与人之间也趋于平等,不再受等级制度的控制。 虽然因特网是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与资助下建立起来的,但进入 90 年 代以后,它实际上已经完全成为一个独立的网络。 权力分散也就成为电脑网络空间最基本的精神。 ( 21) 显而易见,《千年警醒:信息化与知识经济》已经意识到网络空间对于解除金字塔式社会结构的意义。 尽管如此,个人主义的主题并没有在这部著作之中得到充分阐述 ―― 这部著作主要兴趣无宁是民族国家经济复兴。 这时,吴伯凡的《孤独的狂欢》接过了这个主题;在他那里,这个主题是网络话语不可或缺的另一个部分。 什么叫作 孤独的狂欢。 这部著作的封底打上这么一段话: 个人电脑造就的是一种崇尚少年精神、鼓励越轨、强调创造性的个人文化,它使中年 期和更年期的文化返老还童,社会成员将像汤姆 7 索亚那样在不断的历险和寻宝中体会到了一种 孤独的狂欢。 同时,人与人的交往抽象为机与机的交往,人类浪迹在虚拟的世界里,远离大地和尘土。 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 孤独的狂欢。 吴伯凡曾经抱怨,中国的技术精英对于技术之外的文化内涵茫然无知。 例如,这些技术精英就无法将电脑革命与嬉皮士文化联系起来。 中国的电脑技术人员太热衷于做 ’ 内行 ’ 了,太热衷于 ’ 主流文化 ’ 了,而没有意识到领导美国电脑 ’ 内行 ’ 和正规军的正是盖茨与尼葛洛庞帝这样的非科班出身的 ’ 外行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