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本稳定的仅占 21%,有腐蚀倾向的占 50%,有轻微结垢倾向的占 29%。 除了提高化学稳定性外,清华大学还开展了对不质生物稳定性的研究。 三、微污染水处理 水源受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水经常规处理后仍难以达到出水水质目标。 就目前水源受污染的现状分析,最突出的反映在氨氮及有机物( COD、 TOC、 BOD)等的超标上 ,由此也带来了嗅、味和色度等问题。 对于微污染水的处理主要着重进行了生物氧化和臭氧、活性炭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与此同时,对于高锰酸钾氧化、光激发氧化、光催化氧化以超声与紫外联合幅照等对有机物的去除也开始了研究。 近年来对膜处理的应用也引起了极大关注。 在给水处理中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以去除可生化降解物质和氨氮的处理工艺,自七十年代起已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塔式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接触氧化池、掏粒生物滤池和流化床接触氧化池的试验,表明上述各种生物氧化处理都能形成良好的生物膜和正常的生物相,对于去除 氨氮和低沸点有机物效果较显著,降低耗氧有机物也有一定效果。 根据处理效果和运行成本分析,认为接触氧化池和掏粒生物滤池更合适被采用。 近年来,生物处理工艺又取得新的进展,逐步由小试、中试阶段进入实际生产的应用。 对于一些原水水质较差的水源,例如蚌埠、宁波、加兴等地的一些水厂相继增设了生物处理构筑物,取得了较好效果。 1993 年蚌埠二水厂建造了。 通过生产运行的测试,生物陶粒滤料对水源中有机物有一定去除效果, DC、 CODCR、 TOC、 UV254 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 %、 %,对氨氮则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在水温 ~31℃条件下,有充分溶解氧时可维持在 90%以上的去除率,并有较好的搞冲击能力。 宁波梅林水厂于 1996 年建成投产了采用弱性填料微孔曝气的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规模 4m3/d。 据报导,在常温条件下,生物接触氧化池可去除氨氮 70~90%,去除CODMn20~30%,去除 TOC20%左右。 此外,对浊度和色度也有所降低,即使在冬季(水温6~10℃),氨氮去除率仍可达 40~50%。 目前,深圳东深引水的规模为 400m3/d 的生物接触氧化池正在建设之中。 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增加臭氧、活性炭处理工艺在欧洲得到较广泛的采用。 根据国内最近试验资料介绍,活性炭对分子量在 500~3000的有机物吸附非常有效,尤其对分子量 500~1000的有机物,去除率可达 %。 因此,我们认为采用臭氧、活性炭处理工艺是微污染水的有效处理方法。 但由于投资较高以及带来经常运行费用的增加,目前在国内还未被广泛应用。 应用臭氧、活性炭处理的水厂主要有北京田村山水厂、燕山石化公司、南京炼油厂等。 规模为 100m3/d 的北京水源九厂,针对水库水嗅味的问题 ,设置了活性炭滤池,以提高出水水质。 昆明自来水公司六水厂南分厂处理水量 10 万 m3/d,采用的臭氧一活性炭工艺最近投产运行。 从运行情况看,处理后水嗅、味及色度均有非常明显改善,各项有机物指标也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 UV254 降低近 50%, CODmn 降低 30~40%, DOC 降低 20~30%左右。 作为突发性的原水水质污染,目前较多水厂采用投加粉末活性炭等措施,效果较为满意。 四、高浊度水处理 高浊度水的沉降性能与一般浊度水有明显的差异。 多年来,以黄河泥砂为代表,对沉降性能进行了大量研究,探索了其沉 降规律。 研究表明,黄河泥砂颗粒在沉降过程中,出现明显的清浑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