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乡土地理实践设计(ⅲ)—城乡型(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方式,从城区→乡村的过渡带上选择一定宽度(通常 500— 1000米)的条带,利用草测填图的方式,绘制出土地利用图(图 56),为了节省时间,保证交通,最好选择交通廊道为中轴线。 从中可以目视出距城市交通的土地利用类型组合与占地比例的变化。 也可以按等距离切块,形成一个个小样方,计算每个样方中土地利用种类的多样性和利用强度,得到定量化 的变化梯度。 W 建筑用地 其他用地 道路 大棚菜地 开发区 麦地 E W 图 56 样带土地利用 111 三、 非农土地利用问题调查 主要问 题 城乡过渡带的土地利用问题最突出地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人增地减,非农用地大量占用各类农田,造成土地资源不可逆转的流失,土地超载现象十分严重,因此,耕地的非农占用是调查的主要指标。 第二,非农扩展失控,盲目占地严重。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区用地十分紧张,许多企事业单位,集体或个人采取多种方式租地、租房或变相买地、买房子,占用郊区耕地。 同时村镇建设也抢占地,造成聚落布局分散,土地利用呈现破碎化和无序化,因此,可以用地块破碎度和信息商为指标,表达土地利用的无序状态。 第三,非农用地长期征而不用,闲置浪费。 用 闲置地的比例可以表征土地利用的不充分性。 第四,城乡建设用地极不协调,主要表现有“农村包围城市,城市又包围农村”的混杂局面,“院内现代化,院外脏乱差”形成强烈反差,以及乡镇企业与居民点相混杂,“村村点火,处处冒烟”。 可以采用居民用地类型和绿化率来表示不协调性。 调查目标选择与记录 对土地利用进行调查时会发现很多不合理的现象,通常要随时将它们记录下来。 选准具有说服力的典型例子并非一件易事,通常是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对比之后才选中目标(表 53)。 对于非农土地利用这类比较敏感的问题,采用民间暗访,也就是说通过 老百姓的访问了解问题的来由。 最有可能实现的记录方式是用摄像或摄影方式,真实地记录下来各类问题的表现类型,然后将摄像地点记录于地图上。 若干地点的照片可以反映出问题的分布规律,为分区、 112 分地带合理利用土地提供依据。 同时照片留下了历史的瞬间,成为日后动态对比的参照资料。 表 53 建议调查目标类型 拍照用地反差类型 直观可视的问题 水泥建筑废墟与农田 非农占耕地,不可逆转 别墅与棚户并存 聚落混杂,贫富差异 建筑群内外差异 城乡用地不协调,生活 — 生态不协调 闲置土地 浪费土地 重视生态安全用地 城郊是城市 的生态屏障与灾难风险分担区,前者显而易见,包括护城河,防火带等;后者主要承担水灾分洪。 因此保留一定面积的林地和草地是十分必要的。 在野外调查中,要特别关注绿化面积比例及其绿化带的布局。 对于郊区为山地丘陵的地段,要特别注意水土保持,对水源地进行调查。 第三节 城乡型垃圾及污染调查 城乡过渡地带兼有城市与乡村的环境问题,这里的重污染企业,堆积如山的垃圾景观随处可见,农田化肥,农药污染相当严重,是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 一、 垃圾调查 城市边缘区的垃圾调查 “垃圾围城”已成为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警示,引起 113 人们的高度重视。 城市是一个巨大的有机系统,它不断地进行着新陈代谢,向边缘带排放垃圾。 城市边缘带通常成为垃圾转场,由于城区垃圾清运量不断增加,以及边缘区垃圾转运能力有限,相当部分垃圾不能及时运走。 垃圾越堆越多,成为垃圾景观。 在对城市边缘区垃圾的调查中,首先调查垃圾的种类,比如可分为工业垃圾、企业垃圾、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然后调查垃圾堆放地的类型,比如有规划堆放地(转运站)、填埋场、任意堆放地,并将其标于地图上;再跟踪或访问运送方式和运送量,草测垃圾占地面积和体积。 垃圾堆环境污染调查 城乡的垃圾堆 放来源是多方面的,可以归纳为三种主要来源,占比例最大的是来源于城市的垃圾,其次是居民就地堆放的生活垃圾,还有工业、企业、事业单位堆放的垃圾。 在调查之前,先准备一幅研究区内的工业分布图、居民地分布图,作为调查填图 图 57 垃圾堆放示意图 30/15 垃圾堆积地 80/40 表示体积 /占地面积 28/13 40/20 20/15 63/20 50/20 40/20 河 水 114 的底图。 调查时首先要确定位置,然后标于图上, 草测垃圾堆的 占地面积和体积。 图 57给出了一个城市边缘的垃圾堆放图。 最 后从垃圾与其环境的关系,分析大量垃圾堆放给环境造成的污染。 由于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大多为 松散物,可以选择干旱风天观察或访问当地,刮风扬尘增加大气中不卫生的尘埃的情况。 北方的城乡过渡带垃圾,大多对春季大风扬尘有贡献,成为就地起尘的尘源地。 如果将垃圾堆放地与大气风向和地面径流方向联系起来,可以划出污染影响区。 可以对垃圾堆放地的合理性做出评价。 二、 化学农药污染调查 认识化学农药的危害及对土壤的污染 郊区是化学农药使用和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带。 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主要目的是保护植物免受有害生物的危害,但同时农药在植物体内有一定的残留性,可以通过食物链对动物和人体产生影响,对人体健康产生毒性。 我们日 常吃的蔬菜、水果大多使用过化学农药,因此在吃这些东西的时候,要将表面残留农药洗净。 化学农药对土壤污染主要表现在对土壤中的消化细菌、根瘤菌和根际微生物的抑制污染,影响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种类。 化学农药的施用过程一方面直接参与大气、土壤、地表水的生物化学循环过程,另一方面直接接触植物(作物),通过农产品直接影响人的健康(图 58)。 115 图 58 农药在自然界中的转移 化学农药施用调查 施用化学农药调查的主要方法是按地块专访 ,填写调查表 ,以此获得在空间上可定位的化学农药污染分布图的数据。 调查表内容主要涉及 地块种植作物类型品种 ,如蔬菜 — 西红柿等;施用农药类型,如敌草隆等;施用农药季节和次数;单位面积的用药量等(表54)。 表 54 地块施用化学农药污染调查 地点 ____ 地块编号 ____ 调查时间 ____ 地块属性 面积 ______ 种植作物名称 ________ (食用 ) (灌溉 ) 农药施用 (植物残体 ) (根系吸收 ) (挥发扩散 ) (降落 ) (降落 ) 饲料 地表水 (江河湖海 ) (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