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称代词“你”无论在哲学方面还是在语言学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你’指的不是正在听 Осип 说话的人(事实上也没有人在听他讲),而是指所有的 ‘你’,泛指的‘你’ ”。 ( Пешковский 1938: 340) 不定人称用法 人称 代词 “ 你 ” 还可以和 “ 我 ” 、 “ 他 ” 等人称代词配合 使用, 表示“这个”和“那个”的意思。 (《现代汉语词典》 2020: 993)它们 表示某一 个或者某一些不确定的个体 ,但并不指出明确的、具体的特定对象。 如: ( 30) 卖爆竹的停止了买卖, 你. 看着我,我看着 你 . ,谁也不知道这是出了什么事。 (梁斌,《红旗谱》 ) ( 31) 不多 一会,屋里,院里, 你. 的嘴对着 我. 的耳朵,我的嘴又对着 他 . 的耳朵,冬哩各得都嚷着这几个字 ——“ 小飞蛾 ” 、 “ 小飞蛾 ” …… (赵树理,《登记》 ) ( 32) 他们也想到了自己,好像一只只刺猬,只好保持著彼此间的距离,要亲密团结,不是 你 . 刺痛 我 . 的肉,就是 我 . 擦破 你. 的皮。 (钱钟书 ,《 围城 》 ) 这些代词之前通常有集合 意义 的名词词组, 表 明代词指代 其中的成分。 例如: ( 33) 世俗人 . . . 没来由,争长竞短, 你 . 死 我 . 活。 (《元曲选》) ( 34) 只见 一群倌人 . . . . 一齐下来,拥着秋谷, 你. 一句 我 . 一言的说个不了。 ( 张春帆 , 《九尾龟》) ( 35) 兄妹 . . 之间再没和睦过 , 你. 猜疑我,我猜忌 你 . ,而《雾中华山图》至今影踪儿不见。 (凌鼎年,《名画》) 在这种 情况下, “ 你 ”“ 我 ” 丧失了相应的 “ 受话人 ”“ 说话人 ” 意义, 它们的意义 相当于 代词 “ 彼此 、 相互 ” , 这可以通 过上下文印证: ( 36) 你. 看看 我 . , 我. 看看 你 . , 彼此 . . 既熟悉又陌生,既恍若隔世,又因慰藉而踏实,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牛维佳, 《 逾世甲虫》) ( 37) 眼下大量的接待费用,还并不是用于涉外交往、经济往来,而是部门与部门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 相互你 . . . 请 我我 . . 请 你 . , 你 . 吃 我 . 吃大家吃。 (《人民日报》, 1996) 这种用法接近于俄语中 “ друг друга”“ между собой”表示的相互返身意义。 虚指用法 第 二人称代词 “ 你 ” 可以和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词搭配,代词 逐渐失去了原有的 指代 功能,变得简化或者抽象为约定俗成的语法成分,表现出类似于 “ 实词虚化 ” 的语法化倾向。 例 如: ( 38) 任你 . . 汽车怎么加速逃跑,飞车手们都能对准车门一飞而上,当然,这需要冒险精神。 (方方,《一波三折》) ( 39) 他若不情愿时, 任你 . . 王侯将相,大捧的银子送他,他正眼儿也不看。 (吴敬梓,《儒林外史》 ) 42 ( 40) 凭你 . . 世间稀奇作怪的东西,有了钱那一件做不出来。 (冯梦龙,《 醒世恒言》 ) ( 41) 无论什么就放在他跟前的篓子或是盘子里,他们怎么也不睁眼,不出声, 随你 . . 给的是金条或是铁条。 (徐志摩,《天目山中的笔记》) 应当指出,在人称代词的虚指用法是高度熟语性 的,只是和 “ 任、凭、由、随 ” 等一组近义词搭配,表示 “ 无论什么人 ”“ 随便 ” 的意思 ,从语法方面说,它们引导表示让步意义的小句。 其他一些代词和这组近义词搭配也可以表达类似意义,可见在这种结构中第二人称代词意义已经虚化。 例如: ( 42) 有时我却极有耐心,好像废殿上的玻璃瓦, 任他 . . 风吹雨打,霜蚀日晒,总是那样子痴痴地望着空旷的青天。 (梁遇 春,《春雨》) ( 43) 这些信在她的想象中修补和恢复了我的形象,我也不想找麻烦,就 随他 . . ‚高大‛去。 (王朔,《空中小姐》) ( 44) 安安生生做个良民,比什么不好, 管他 . . 谁当村长哩。 (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 ( 45) 何不游戏人间, 管它 . . 虚度多少岁月;何不游戏人间,看尽恩恩怨怨。 (某歌词) ( 46) 不过 随它 . . 五年八年十年,没多大分别,只看你那几年用功不用功。 (杨绛,《洗澡》) 这种用法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俄语中用“ хоть+单数第二人称命令式”表示的推测、假定意义,同时失去了单数第二人称命令式原有的祈使意义。 (张会森 2020: 689)和汉语中一样,这种句式也带有口语色彩: ( 47) Хоть из пушек пали, он спит себе и храпит.( 就是你放大炮,他也照样睡觉和打呼噜。 ) ( 48) Хоть весь класс меня суди, я остаюсь при своѐм мнении.( 哪怕他全班同学谴责我,我也坚持自己的意见。 ) 2 第二人称 代词 “你 ”的用法的符号学 解释 上文的例证说明,第二人称代词“你”的用法相当复杂,它不仅仅可以在典型交际环境中指示受话人,它可以指示包括说话人在 内的谈话双方,也可以是泛指或者是缺乏指称对象,在文本中可以指称作者虚构的交际对象,甚至完全失去代词的指代意义。 从符号学角度来看,代词在 符号系统中的 地位 不是十分 明确。 通常认为,包括 “ 我 ”“ 你 ”在内的人称代词属于索引符号。 (李幼蒸 1999: 483; Крылов Падучева 1992: 1556)但是,根据 的观点,索引 符号的真实性依赖于实际出现的“ 存在的某些因素。 这 些 因素,以其在不同 表征 之间的相似性和它自身内在的本质特征力量,透过时间和空间在它的 表征 的持续性之中现露自 身,从而使得它与所有其他的事物不同。 ”( Peirce 193158: 460) 索引符号和表征对象之间必须处于同一时空之中,第二人称代词“你”在典型交际环境就是这种用法。 但是,在文本条件下,由于书写造成的间距切断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时空联系, 这不是“面对面”的交际,原则上说,书面话语创造的听众可以扩展到任何具有阅读能力的人。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语句和说话人相分离;从作者的角度来看,非典型交际环境中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共时受话人。 ”( Падучева 1996: 208)而 索引符号在指 示时 “ 所具有的特征是这样的,它的 对象不存在的话,它也不具有这个特性 ”。 ( Peirce 1982: 163) 因此,在文本条件下人称代词就失去了作为索引符号的必须的条件。 第二人称代词“你”和指示对象的可分离性说明:人称代词有着更为复杂的符号学属性。 作为索引符号的人称代词 根据符号形式和对象之间的关系,将符号分为三类:相似 符号 (icon)、索引符号 43 (index)和象征符号 (symbol)。 其中相似符号是根据符号形体与它所表征的符号对象之间的相似性;索引符号的表征方式是“符号形体与被表征的符号对象之间存在着一种直接的因果关系或邻近性的关系,使符号形体能够指示或索引符号对象的存在。 ”(陈宗明 2020: 72)而象征符号的表征方式仅仅建立在社会的约定之上。 索引 符号的特征是 Peirce 所说的 索引符号和其表征对象之间的 “ 与事实相对应 ” ( 1982:56)的 本体性 关系或者 “ 存在性关系 ” , ( 19311958: 572) 这是一种因果邻近联系。 这种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符号形体与符号对象之间所具有的因果邻近关系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无论是否意识到它的存在,它都客观地存在着。 ”(陈宗明 2020: 86)因果邻近性还依赖于一定的具体情景。 例如,烟总在火之后出现,路标只能表示邻近的路,风帆鼓胀只能表示同一时空中的风。 所以, 索引的功能相当于一个指示代词;它使得注意力集中在所指示的对象而不描述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