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在学科教学中扎实地实施“两纲”教育1(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凝聚教师和学生教育智慧的 生成资源 ,包括 :主题学习资源 ,教学案例 ,学生作品 ,交互资源 备课就是教学活动的设计 一节壳由若干相衔接的教学活动及相应的学习环境的设计组成 ,所谓备课就是教学活动的设计 备课是构建一个教学活动的框架 ,在活动的框架上可以支撑起丰富的 ,符合教师个性化特点的教学 (上课没有教案是万万不行的 ,但以教案为中心也是不行的 ,因为教学过程不是全部可以预先设计 ,而是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由师生共同生成的 ) 课堂教学策略 置实际出发 ,营造课堂数字化学习环境 ,丰富多彩的数字化学习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及时调整教学 从 学科层面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 阶段 ,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交流工具 ,个别辅导工具 阶段 ,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 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 ,互助协作工具 ,研究探索工具 阶段 教育内容 ,教 学内容 ,教学组织架构改革 合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和手段 防止用大量的演示文稿 ,音像视频等多媒体包围学生 ,使学生产生视觉 ,听觉疲劳 ,无法进行必要的理解和思维 在学科教学中 ,不能用形象思维代替逻辑思维 ,更不能用形象的多媒体代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对网络上的一些新的交流环境 ,要充分考虑这些环境可能产生的正面效应和反面局限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培养健康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是一种学习工具 ,它的一切作用都是为更好的落实学科教学目标服务的 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 ,是达成学科的课程目标 ,特别是二期课改中提出的三维目标 正确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是指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结果 ,只有提高学习质量 ,才是 真正提高了效率 学习质量是学生多所学内容的理解是否透彻 ,掌握是否牢固 ,能力是否提高 ,方法是否优化 ,情感是否提升 要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形成 ,利用信息技术学习 ,理解 ,探究知识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来衡量 信息技术如何走进课堂 ,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来实施整合 整合如何从一堂课拓展到一门课 第六讲、加强“校本教研”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1) 行动教育: 立足学校 聚焦课堂 注重学习 强调实作 团队参与 关注反思 专业引领 行为跟进 课、研、修一体 校本研修: 学校基于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颛臾理论学习在内的,专业引领下的同伴互助、全程参与、有行为跟进的行动教育的过程。 它是教学、研究、进修三位一体的学校组织学习文化。 校本研修: 中小学推进课改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共同行动。 校本研修的转变: 从技术熟练取向到文化生态取向 从研究教材教法到全面研究学生、教师的行为 从重在组织活动到重在培育研究状态 从关注狭隘经验到关注理念更新和文化再造 学会对话: 学会与自我对话 学会与 同伴对话 学会与理论对话 学会与时间对话 与同伴对话: 公开自我,以开放的心态让同伴听自己的课 与同伴建立适当的专业支持关系 将自己融入公开的交流与讨论之中 不断在爱观摩中汲取同行的智慧,在分享中学会分担 看别人的课,说别人的课 看别人的课,想自己的课 改进自己的课,开放自己的课 一、建立课堂教学信息表,培养与激活教师的问题意识 二、对问题进行输理和协商,生成共同话题 三、采用研修纪实表,帮助教师观察分析事实,做到言之有据 四、建立反馈会议共同遵循的规则,营造和谐向上的研修氛 围 生成共同话题的 5 条原则: 话题是大家感兴趣和值得探讨的、 话题具有一定的实践或理论价值 话题本身能够清晰、简洁地陈述 话题能够分解为具体的、可供研究的小问题 话题所涉及到的具体问题在既定的时间、条件和能力范围内能够解决 学会倾听的 4 条规则 尊重言者,真心融入,相信每一位教师的发言都是有道理的 学会容忍和沉默,不轻易打断对方 关注思维的实际过程,辨清所述问题生成原因,认识所有与之相关的因素 记录、思考,捕捉灵感和推敲语言背后的意义 学会分享与分担的 6 条规则 建立“同心同德”、“荣辱与 共”的信任、责任和友谊 敞开心扉,说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和看法 积极思考、记录,分享经验和智慧 在各自经验和指挥的饿柔性碰撞中生成真知灼见 分担问题解决的责任,有质量地按时完成任务 避免话语“霸权”、论述和评价式的回应 问题引导 差别推动 技术支持 行为跟进 一堂好的课,决非是执行一个完美的教案,而是教师边教边改,不断调整原有的设想与实际上课的不同细节,不断甄别顺利与困难之处,自觉地在实践中做行为自省与调整的跟进,这是教师在行动中学习的过程。 校本研修的联动机制: 教育行政与锦绣学院业务部门联动 进修学院业务部门与基地校联动 点面、城乡联动 教研员和一线教师联动 示范课与常态课联动 以“优质”引领“常态” 让“常态”变得“优质” 第七讲 课程资源的区域开发和校本利用 ( 1) 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互联网络、教材、教师的知识结构、学科的知识系统等。 其本质:它是课程开发的条件,是课程的来源和构成要素,是课程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课程资源是: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资源上的保证,为课程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充分展现提供了背景和基础。 工作策 略: 区教育局行政大力推进 区教育学院全面专业支持 学校积极主动发展参与 校本利用:以学校为基本单问,祖师教师与学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区域开发:指“以区为基本单位,组织性的资源开发” 一、共享性原则 二、实用性原则 三、因地制宜原则 四、可持续发展原则 有利于形成区域性的特色课程 有利于提升学校新课程的实施 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 政策制定 2. 机制创新 3. 规范标准 4. 项目推动 5. 课题驱动 6. 平台搭建 一. 资源内容:由面向教师的助教型资源向面向学生学习型资源过渡 二. 资源结构: 由原生态的素材型资源向结构化的主题资源过渡 三. 资源形态:由静态的技术型资源向动态的智能化资源过渡 四. 资源管理:由较单一的“信息管理”向多元化“知识管理”过渡 一. 引导教师重新认识课程资源 二. 调整和优化学校课程资源结构 三. 十分重视教师在课程资源建设中的作用 四. 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资源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第一讲在学科教学中扎实地实施“两纲”教育1(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使物品能够有效地装卸、运输、保管、将其按一定数量组合放置于一定形状的台面上,这种台面有供叉车从下部叉入并将台板托起的叉入口。 托盘的优点: 可以弥补集装箱的缺点,两者结合使用将取得好的效果: 1)自重小,因而减少装卸和运输过程中劳动力损耗。 2)返空容易。 3)装盘容易。 4)组合数量较一般包装多,方便装载。 缺点是保护比集装箱差,露天存放困难,需要专用的存放地点等。 *托盘的分类: 平托盘
么界限时,就该破产。 破产后债务如何清偿。 课前回顾 : 中外合作企业与中外合资企业的区别。 教 学 内 容 教学方法 一、破产的概念与界限 概念:企业因经济不善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依法宣告破产还 债的程序 破产的界限:经济不善,不能清偿到期债务。 注意理解三个要点:前提是经营不善,实质是不能清偿,即能力、财产、信誉等均不能;最后是长期连续地不能。 判断:资不抵债的企业就应当宣告破产。
规则。 “博爱礼仪”告诉 我 : 不在马路上追逐 、嬉闹,溜旱冰。 过没有设置红绿灯的路口时,先停下来看左右两边,确定 没有车才通过;如果有车时,等车停下,再通过,并且要向司机示意表示感谢。 不在人行道上停放自行车、汽车。 过马路时,应走地下通道、过街天桥及人行道。 提醒开车的家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博爱礼仪”小“镜子”: 这样做对吗。 为什么。 小红、小明放学回家来到路口时,小明说
步传输到每一个学生工作站屏幕上,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可以看到教师的操作过程。 监看功能:教师可以不离开自己的座位而从教师机上清楚地掌握系统运行状况,并及时显示实时工作状态。 数据 /视频大屏幕投影机 食品 多媒体计算机 网络教室 校园网 摄像头 远程终端 inter 视频切换器 录 像 机 影 碟 机 实物视频展示台 控 制 台 有 线 话 筒 无线话筒接受机 录 音 机 功率放大器与音箱 18
取法定公积金 325, 3,083, 3,464, 3,521, 提取法定公益金 ――― 1,541, 1,732, 1,760, 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合并报表填列) 217, 127, 七、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 44,450, 42,001, 22,368, 12,677, 减:应付优先股股利 ――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 应付普通股股利 7,984, 5,323, 5,323,
的加法算式是若干个大小相接近的数连加,这样的加法算式也可以用巧妙的办法进行计算。 例题 计算 1997+2020+1999+2020+1991+2020 解: 经过观察,算式中 6个加数都接近 2020,我们把 2020称为“基准数”。 我们把这6 个数都看作 2020,则变为 6 个 2020。 如果多加了,就减去,少加了再加上,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原式= 2020 6+( 3+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