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水产技术推广信息(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倒刺 鲃 720 多亩,产量约 565 吨;赤眼鳟 380多亩,产量约 260吨;网箱养殖 1610 多平方米( 385箱)。 目前,南平市赤眼鳟养殖一般单产为 680 千克 /亩,亩成本 4000 元,成品的赤眼鳟市场售价可达 22元 /千克,亩产值 ,亩纯利润 9600元;黑脊倒刺 鲃 单产 700千克 /亩,亩 成本 6500元,成品的黑脊倒刺 鲃 市场售价可达 24 元 /千克,亩产值 万元,亩纯利润 万元。 养殖成效显著。 ( 南平市 站) 厦门海域首次实施文昌鱼增殖放流 厦门文昌鱼属国家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是脊索动物头索类生活的现存种类,介于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被认为是脊椎动物的祖先,享有 5亿年前的活化石的称号,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较高的经济价值。 十一月六日上午8时许,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在椰风寨沙滩开展‚厦门海域首次文昌鱼增殖放流‛ 活动,此次放流文昌鱼是由市水产研究所科研课题组进行全人工育苗取得的苗种,由厦门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和厦门市海洋行政综合执法支队组织实施增殖放流,厦门市鹭江公证处进行现场公证,共放流体长 — ,成批量大规模进行增殖放流文昌鱼,这在国内外还是第一次,而这种成功培育获得大批量的文昌鱼在国内外也属于首次。 简短的放流仪式后,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郑茂是副局长宣布放流工作开始,工作人员和厦门一中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抬着一箱箱的文昌鱼,慢慢步入黄厝海域的沙面上,工作人员把文昌鱼倒出,塑料箱里的沙子和海面的沙子溶在一起进行放流。 (厦门站) 大型抗风浪网箱配套设施通过技术鉴定 5 由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研制的大型抗风浪网箱配套设施 —— 鱼规格自动分级设备、鱼用多功能自动投饵机、鱼群安全状态声学监控仪,日前分别在平潭东澳、晋江围头和厦门等地接受省中心检验所质量鉴定中心的技术鉴定,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这 3个配套设施的研制成功,为实现我省近海深水区的 抗风浪网箱养殖产业化提供了完整的设施与技术保障。 鱼规格自动分级设备, 通过更换不同间距的格栅平面对不同养殖品种和不同规格的鱼进行分级,小规格鱼平均分级率为 %,大规格鱼平均逃逸率为 %,操作简单。 鱼用多功能自动投饵机, 能方便地把硬颗粒饲料、软颗粒饲料或冻鲜小杂鱼投入到养殖网箱中,投饵效率高,可大大节省劳力,减轻劳动强度,缩短投饵时间。 鱼群安全状态声学监控仪, 采用高性能声纳探测系统进行鱼群探测,实时监测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中的鱼群鱼量分布和活动状态,减少网箱养殖风险。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福建海水贝类净化标准通过评审 由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等单位共同起草的福建省《净化海水贝类》地方标准,日前通过了省技术监督局的专家评审,待相关主管部门批准后将进行实施。 该标准规定:贝类出厂时,泥贝、死贝个数不能超过 %,每 100克贝肉中的含沙量不得超过 30 毫克,所含的大肠菌群不能超过 300个。 贝类净化上市项目是福建省和厦门市政府治理餐桌污染、实施放心食品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据介绍,贝类净化首先是从外海抽取干净的海水并将其注入蓄水池 ,经过沉淀过滤后再进入储水池。 将贝类检验、清洗、挑拣后放入储水池,经杀菌、净化、充氧,同时吐出泥沙,然后再清洗、挑拣、检验、包装后进入冷库。 冷库内温度保持在 3℃~ 8℃时,可使贝类进入冬眠状态,起到保鲜、保活作用。 该标准从净化海水贝类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及贮存等方面作出了规定,适用于文蛤、虫益蛏、泥蚶、菲律宾蛤仔(俗称花蛤)等海产双壳贝类及螺类,而不适用于毛蚶、织纹螺及不适合于生吃的贝类。 近年来,由于渔业水域不断遭受污染,加上贝类特殊的生长习性,某些病原微生物和化学物质易在其 体内富集,一旦食用将危害人身健康,国内每年都有因食用不洁净贝类而中毒的事件。 据了解,未净化的海水贝类主要是含有沙和微生物,而微生物中又以容易导致腹泻的大肠菌群为主。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一类海水生产的贝类可以不需净化,二类海水生产的贝类须净化后才能上市,三类海水生产的贝类即使净化后也严禁上市。 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