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学院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博士入学考试课程大纲:往复压缩机(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理想气体热力过程中内能、焓、熵、膨胀功、技术功及热量计算。 第三章 水蒸气 水的定压加热过程、水蒸气的 pv图及 Ts图、临界点、饱和液体线、干饱和蒸汽线、未饱和液体区、湿饱和蒸汽区、过热区、干度、水蒸气的图 表。 利用公式和图表进行水蒸气热力过程的计算。 第四章 湿空气 湿空气、水蒸气的分压力、饱和湿空气、露点、干球温度、湿球温度、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含湿量 d、 h— d图。 湿空气加热过程、冷却去湿过程、绝热增湿过程、绝热混合过程、干燥过程、空气调节。 第五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膨胀功、技术功、内部功、轴功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3.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及应用 闭口系统第一定律的解析式,稳流系统第 一定律表达式,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一般表达式,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第六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 卡诺循环、卡诺循环的热效率、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和供热系数、卡诺定理。 3. 熵和熵方程式 熵的定义、熵变、熵流、熵产、闭口系统熵方程、稳流系统熵方程。 克劳修斯不等式、孤立系统熵增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数学表达式。 第七章 气体流动 马赫数、临界压力、临界压力比、喷管内流 速和流量的计算、喷管的形式、喷管的选择。 绝热节流的特征、气体的焦耳 — 汤姆逊系数、转回温度和转回曲线。 第八章 压气机 压气过程、单级活塞式压气机的理论耗功、余隙容积、容积效率、余隙容积对压气机理论耗功的影响; 多级压缩、级间冷却、增压比、多级压缩耗功计算、活塞式压气机定温效率。 叶轮式压气机耗功计算、叶轮式压气机的等熵效率。 第九章 动力循环 汽油机实际循环、理论循环、循环热效率及影响因素; 柴油机实际循环、理论循环、循环 热效率及影响因素。 燃气轮机装置 定压加热理想循环(布雷顿循环)的构成、循环增压比、装置热效率及影响因素。 3. 蒸汽动力装置循环 基本蒸汽动力循环(朗肯循环)构成、 pv图和 Ts图、利用图表确定各状态点参数、朗肯循环热效率、蒸汽参数对热效率的影响分析; 回热循环、再热循环。 第十章 制冷循环 逆卡诺循环、空气压缩制冷循环、制冷系数、制冷量;回热式压缩空气制冷循环; 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各状态点参数确定、制冷系数、供热系数、制冷量、供热量。 参考书目: [1]沈维道等 .工程热 力学 .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 微生物 学》科目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 479 考试主要内容: 第一章 绪论 三、 微生物及其五大共性 四、 真核微生物和原核微生物的概念,举例 第二章 微生物的形态与构造 三、 细菌 1 细菌的形态,细菌的大小、 2 细菌的一般结构及生理功能:细胞壁结构及生理功能、细胞膜结构及生理功能 3 细菌的特殊结构:生理功能及观察方法。 四、 放线菌 个体形态、繁殖方式、菌落特征、应用 五、 酵母菌 形态构造、繁殖方式、应用 六、 霉菌 形态构造、繁殖方式、应用 第三章 病毒 一、病毒的形态及化学组成,构造 二、三类典型形态 的病毒及其代表 三、噬菌体的概念,繁殖方式、溶源菌 四、如何杀灭病毒,主要消毒方法的原理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 四、 营养、营养物质 五、 营养类型:名称、举例 六、 营养运输方式:概念、举例 七、 培养基、培养基配制、各类培养基的用途 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与发酵 四、 ATP 的合成方式 五、 微生物的呼吸类型:电子接受体,菌种、产物的区别 六、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七、 乙醇发酵、混合酸发酵、丁二醇发酵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一、微生物的培养法 1.好氧法 2.厌氧法 3.分批培养、连续培养、同步培养 二、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基本概 念、各种灭菌和消毒的方法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 一、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二、基因突变 三、基因重组 四、原生质体融合 五、基因工程 六、菌种衰退的原因、防止方法;复壮的方法;菌种保藏的原理与方法 参考书目: [1]周德庆 . 微生物学教程(第一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年 [2]黄秀梨 . 微生物学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年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各部分考试内容的考试比例 普通微生物学 70% 微生物实验技术 30% 题型比例 选择题 (共 40分) 填空题 (共 45 分 ) 名词解释 (共 20 分) 问答题 (共 45 分) 《 无机及分析化学 》科目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 466 考试主要内容: 无机化学部分( 60%)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 1.学会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掌握反应热、焓变及标准生成焓概念的含义。 2.熟练地运用盖斯定律及物质标准生成焓计算反应的焓变。 (二)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 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及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掌握化学平衡定律,理解平衡常数的物理意 义,并能熟练地运用平衡常数进行有关计算。 3.掌握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 (三)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同离子效应、盐效应、缓冲溶液。 熟练掌握一元弱酸(弱碱)、缓冲溶液的 pH 值计算。 定性地理解各种类型电解质水解后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及影响水解平衡的因素。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相互换算及溶度积规则的应用。 熟练掌握沉淀的生成和溶解的有关计算。 (四)氧化还原反应 1.掌握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理解原电池和标准电 极电势的概念,能运用标准电极电势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程度,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 3.了解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熟练运用能斯特方程计算非标准态下的电极电势。 (五)原子结构 1.掌握微观粒子运动的特点,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等概念,了解 s、 p、 d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图形。 2.掌握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及相互关系。 3.掌握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及原因。 ,会用原子体系中电子充填三原则顺利写出多电子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并据此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六)分子结构 1.掌握共价键的形成、特点及类型。 2.会用杂化轨道理论说明 ABn型共价分子的空间构型。 3.掌握分子间力和氢键的特点,并用以解释有些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 (七 ) 晶体结构 离子极化对化学键型和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八 ) 配位化合物 1.掌握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定义、组成、类型、命名。 2.掌握配合物价键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能用它解释配合物的有关性质。 3.掌握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意义,并能熟练地应用稳定常数进行有关的计算。 4.了解形成配合物前后物质性质变化及影响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九 )元素 化学部分 主族元素: 1.掌握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电子结构特征、氧化态、重要的同素异形体、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 2.掌握主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的特性及用途。 ,惰性电子对效应。 ,并能正确书写反应方程式 过渡元素 1.熟记第一过渡系列元素价电子层结构的特征,理解价电子层结构和副族元素通性的关系。 2.重点掌握铜、银、金、锌、汞、钛、铬、锰、铁、钴、镍等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3.熟练掌握重点元素的不 同氧化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转化条件。 4.过渡元素重要配合物及重要离子在水溶液中的性质。 分析化学部分( 40%) (一)概述。 根据物质的性质和所用仪器,分析化学分为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方法包括四大化学滴定: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沉淀滴定和氧化还原滴定。 仪器分析方法主要掌握吸光光度法、电位分析法和气相色谱法。 根据试样的相对含量,分析方法分为:常量组分分析(待测组分相对含量> 1%)、微量组分分析( %— %)和痕量组分分析(< %)。 (二)误差及分析数据 的统计处理。 误差按来源和性质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掌握偶然误差的特点和减免的方法。 、相对误差、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的计算。 (三)滴定分析。 (四)酸碱滴定法。 (强碱)、一元弱酸(一元弱碱)和缓冲溶液的 PH 值。 在什么情况下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最大。 (五)配位滴定法 EDTA 的酸效应概念。 滴定过程中需要控制 PH 值,掌握最低 PH由 EDTA 的酸效应确定,最高 PH值由金属离子的水解效应确定。 (六)氧化还原滴定法。 Nernst 方程式的应用。 :高锰酸 钾法、重铬酸钾法和碘量法。 (七)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会用溶度积计算溶解度。 :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司法所用的指示剂和滴定的酸度条件。 (八)电位分析法。 (九)吸光光度法 比耳定律。 参考书目: [1]《无机化学》,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2]《无机化学》,天津大学普化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 [3]《分析化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试题结构及形式: 填 空 题 20 分,选择题 20分,回答问题 20 分及计算题 40 分 复习要求及范围: 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计算、基本技能的掌握上。 《 物理化学 》科目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 431 考试主要内容: 物理化学是从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入手探求化学变化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 , 是大学本科化学 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界面化学与胶体化学等。 其中前三部分为重点内容。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有关的物理量计算和表述中,应注意采用国家标准单位制( SI 制)及遵循有效数运算规则。 下面按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初步、电化学、化学动力学、界面现象和胶体化学六个部分列出基本要求。 ( 1)化学热力学 ① . 热力学第一定律 明确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 系统 、环 境、功、热、变化过程等。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和 热力学 能的概念。 明确可逆过程的意义。 掌握 U及 H都是状态函数以及状态函数的特性。 熟练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理想气体在等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