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生活指南一、心理健康(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高的精神生活,这一飞跃首先是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克服心理障碍,解放自身,真正像普通人那样去工作和生活,焕发出生命的全部活力。 为了保持心理健康,平时就要注意心理健康的培养。 (一 ) 正确认识自己,正确理解社会 盲人要想摆脱不健康心理的束缚 ,首先要正确理解自己的长处和缺陷,其中特别要正确对待自身的缺陷。 有的人眼睛突然失明了,就觉得前途、理想一切全都完了,产生出 “我的命为啥这般苦,人生为什么这样残酷 ”的感叹,心理上经受着巨大痛苦的折磨,好像失去了双眼,也就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其实,眼睛的失明并 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的失明。 盲人应该正视自己失明的现实,正确 的认识 自己。 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扬长避短,不自 暴自弃,不过分依赖别人,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增强生活 上的 自理能力。 身体的残疾 是人类尚 无能力回避的灾难 , 每个人一生都会碰到一些困难,生理的残疾只是其中的一种,这丝毫不意味着你在任何方面比健全人低一头,那种欺辱、嘲笑残疾人的所谓 “健全人 ”才是可悲、可怜的。 有人把不幸比作一把锋利的刀子,如果你握住刀柄,它就能为你服务;如果你握住刀锋,刀子就会伤害你。 眼睛没有了,还有耳朵,还有手和脚 ,还有健全的大脑,还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 冲破苦闷和 彷徨 ,就会发现阳光就在你的身旁。 挺起 胸 迎着太阳走,黑夜的影子就会被抛在你身后。 俗话说: “残疾人总有一巧 ”, 只要你潜心研习,往往就 能 编织出精美的工艺品, 演奏出动听的乐曲来 … 要正 确理解我们这个正在迅猛发展的社会。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和国家对残疾人的关怀,使盲人摆脱了从古至今许多盲人始终重复着的老路 ——乞讨、算命、卖唱等悲惨的命运。 目前,尽管个别人、个别地区在对待残疾人的问题上,尚有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但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因为困难而看不到光明的前途。 盲人只要能正视现实,对周围的事物有清醒、客观的认识,对生活中各种问题、困难和矛盾不逃避,并想方设法去解决。 客观地认识自身,常向光明处看,不往黑暗处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就能成为一个心胸开阔、心理健康的人。 (二) 学会自我调节,发现自身优势 要知道残疾可以是一堵墙,也可以是一座桥,就看你如何去认识它、转化它。 盲人要时刻注意发现自己的优势,但不要去追求不现实的东西。 盲人虽没有了眼睛,但却有一个健全的头脑和一双灵巧的手,若 3 与肢残、瘫痪的人相比,你就会发现你比他们还有许多有利因素。 顺着这条思路 想 ,就有可能开拓出一条自救的路。 生理上以强克弱是自发的,生活中以强克弱是自控的。 盲人应该相信:人在生活中以强克弱的潜力更强。 美国一名医生在解剖尸体时发现,一具死尸的心脏大得异乎寻常。 同时发现一个心瓣被堵住,血液不能充足 地流到肺里。 心脏为弥补这一缺陷而变大了。 这就说明,为了自保、为了自强,生命本能地以强补弱。 盲人不是比常人注意力 更集中、更善于使用听觉、触觉和嗅觉吗。 这也是一种本能的以强补弱 , 每个盲人无一例外地都曾经经历过再生再造的奇迹。 也许你未感受到你已经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