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干扰(emi)问题诊断步骤电磁兼容(emc)整改步骤(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将连接 EUT的周边电缆逐一取下﹐看干扰的噪声是否降低或消失。 (说明) 若取下某一电缆而干扰的频率减小或甚而消失﹐则可知此电缆已成为天线将机板内的噪声辐射出来。 事实上﹐仔细分析造成 EMI 的关键﹐我们可以用一个很简单的模式来表示。 任何 EMI的 Source必须要有天线的存在﹐才能产生辐射的情形﹐若仅单独存在噪声源而没有天线的条件﹐此辐射量是很小的﹐若将其连接到天线则由于天线效应便把能量辐射到空间。 所以 EMI 的对策除了针对噪声源( Source)做处理外﹐最重要的查破坏产生辐射的条件 天线。 以往我们最常看到谈 EMI对策离不开屏蔽( Shielding),滤波( Filter),接地( Grounding)﹐对于接地往往一块电路板多已固定﹐而无法再做处理﹐因为这一部份在电路板布线( Layout)时就须仔细考虑﹐若板子已完成则此时可变动的空间就非常小﹐一般方式仅能找出噪声小的接地处用较粗的地线连接﹐减低共模( Common mode)噪声。 屏蔽所牵涉的材质与花费亦甚高﹐滤波的方式则是常可见 Bead 电感等﹐往往用了一大堆亦不甚见效﹐何以如此﹐许多时候是我们没有解决其辐射的天线效应。 一般而言﹐噪声的能量并不会因加一些对策组件便消失﹐也就是能量不减﹐ 我们所要做的工作是如何避免噪声辐射到空间(辐射测试)或由电源传出(传导测试)。 在此我们整理了产生辐射常见的几种情形供读者参考。 ( 1)机器外部连接之电缆成为辐射天线 由于机器本身外部所连接的电缆成为天线效应﹐将噪声辐射到空间﹐此时噪声的大小和电缆的长度有关﹐因电缆的天线效应相对于噪声半波长时共振情形会最大﹐也往往是造成 EMI 无法通过测试。 在解决这个问题 前必须要做一些判断﹐否则很容易疏忽而浪费时间。 ( a)噪声是由机器内部电路板或接地所产生 此情形为将电缆取下﹐或加一 Core 则噪声减低或消失。 此时必须做的一个步骤是将线靠近机器(不须直接连接)看噪声是否会存在﹐若噪声并没有升高﹐则可确实判定由机器内部产生﹐若将电缆靠近而干扰噪声马上升高﹐由此时请参考( b)的说明。 ( b)噪声是由机器内部耦合到电缆线上﹐而使电缆成为辐射天线。 这一点是许多测试工程师容易忽略的。 此情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