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7版)第十章朱大年word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复习已经遗忘的内容总比学习新的内容来得容 易。 产生遗忘的原因与条件刺激久不强化所引起的消退抑制和后来信息的干扰等因素有关。 临床上将疾病情况下发生的遗忘称为记忆缺失或遗忘症 (amnesia ),可分为顺行性遗忘症 (anterograde amnesia)和逆行性遗忘症 (retrograde amnesia)两类。 前者表现为不能保留新近获得的信息,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其发生机制可能由于信息不能从第一级记忆转人第二级记忆。 后者表现为不能回忆脑功能障碍发生之前一段时间内的经历,多见于脑震荡,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第二级记忆发生了紊乱,而第三级记忆却未受影响。 (三 )学习和记忆的机制 迄今为止,有关学习和记忆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但有众多证据表明,学习和记忆在脑内有一定的功能定位。 与记忆功能密切有关的脑内结构有大脑皮层联络区、海马及其邻近结构、杏仁核、丘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等。 破坏皮层联络区的不同区域可引起各种选择性的遗忘症,包括各种失语症和失用症 (见后文 )。 而电刺激清醒的癫痫病人颞叶皮层外侧表面,能诱发对往事的回忆。 刺激颞上回,病人似乎听到了以往曾听过的音乐演奏,甚至还似乎看到乐队的影像。 顶叶皮层可能储存有关地点的影像记忆。 额叶皮层在短时程记忆中有重要作用。 如果损伤海 马、穹窿、下丘脑乳头体或乳头体 丘脑束及其邻近结构,可 引起近期记忆功能的丧失。 目前认为,与近期记忆有关的神经结构是海马回路 (hippocampal circuit ):海马通过穹窿与下丘脑乳头体相连,再通过乳头体 丘脑束抵达丘脑前核,后者发出纤维投射到扣带回,扣带回则发出纤维又回到海马。 此外,丘脑的损伤也可引起记忆丧失,但损伤主要引起顺行性遗忘,而对已经形成的久远记忆影响较小。 杏仁核参与情绪有关的记忆,其机制主要是通过对海马活动的控制而实现的。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感觉性记忆和第一级记忆可能与中枢神经元的环路 联系有关,这种联系可产生后作用和连续活动。 例如,海马回路的活动就与第一级记忆的保持和第一级记忆转人第二级记忆有关。 近年来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对突触可塑性的研究,如习惯化、敏感化和长时程增强普遍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在海马等与学习记忆有关的脑区。 在训练大鼠进行旋转平台的空间分辨学习中,发现记忆能力强的大鼠海马的长时程增强反应大,而记忆能力差的大鼠反应小。 突触可塑性可能是学习和记忆的生理学基础已被普遍接受。 从生物化学的角度看,较长时程的记忆与脑内的物质代谢有关,尤其与脑内蛋白质合成有关。 动物在每次学习训练后的 Smin内,接受麻醉、或电击、或低温处理、或给予那些能阻断蛋白质合成的药物、抗体、寡核苷酸,则长时程记忆反应将不能建立。 如果这种干预由 5min一次改为 4h一次,则长时程记忆的建立将不受影响。 在人类,类似于这种情况的是脑震荡或电休克治疗后出现的逆行性遗忘症。 此外,有研究表明,脑内乙酰胆碱、儿茶酚胺、 GABA、血管升压素等有促进学习和记忆的作用,而缩宫素、阿片肽等则作用相反。 从解剖学的角度看,持久性记忆可能与形态学改变有关。 研究表明,海兔在经敏感化处理后感觉末梢上所含的活化区增多,而经习惯化处理后则活化区减少。 生活在复杂环境中的大鼠的大脑皮层较厚,而生活在简单环境中的大鼠的皮层则较薄。 二、语言和其他认知功能 (一 )优势半球和皮层功能的互补性专门化 人类两侧大脑半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