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五勤(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手材料的关键是眼勤。 所以班主任要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处处发现,洞察学生群体所有好的或不好的事情。 比如学生在上课时东张西望、无所事事或玩弄手指、拨弄文具等,就表明该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己不感兴趣,此时教师要注意改变授课策略,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可见,一位优秀的班主任是一位优秀的观察家。 他们不仅勤于观察,而且目光敏锐,能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感知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心理状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课堂上的观察。 观察学生的注意听课程度、情绪表现、答题的准确率、做练习的态度、做练习的速度和质量、回答问题的表现程度、协作关系、操作能力等等,从而获得感性材料。 课堂外的观察。 学生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会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到的是一种渴求的目光,他们的精神就会高度的集中,这时对学生的教育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他们若对某事不感兴趣,常会表现出漠不关心、心不在焉的样子,有时还会做一些异常的举动,做了错事往往会脸红、惊慌、浑身不自在,甚至情绪低落,担心受到批评,做了好事则表现很兴奋,渴望受到表扬 ,教师遇到这些情况时要注意多表扬、少批评,并且注意表扬要面对全体学生,而批评则尽可能只面对犯错误的学生,这样有利于树立正气,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融洽师生关系。 当学生受到一些他们认为是不公正的待遇时,他们的表现会异常激烈,从他们的面部表情中可以看到不满,甚至是愤怒,这种情况一旦发现,教师一定要及时找该生谈心,师生要开诚布公的进行交流,以消除可能给学生带来的心理障碍。 从课外活动情况观察男同学和女同学不同的心理状态,观察主动参与者与被动参与者的不同表现;从课外活动的协作关系观察学生群体的性格差异和合作导向;从公益 劳动中观察学生群体的意志品质;从班级竞赛活动中观察学生群体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从观看爱国主义影片中学生的表现观察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从家访中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法等等,从而获得感性材料。 创造情境的观察。 班主任为了能真正的摸清学生的思想动态,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创造情境并细心的对学生进行观察。 比如我们想做“贫困生”的转化工作,那么我们可以从思想、行动、学习 等几个方面设置内容,让全体学生参与,我们主要观察“贫困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从而摸清他们的思想脉络,寻求有的放矢 的转化策略。 教书育人,爱是基础。 对于“贫困生 ”,更需要爱去温暖,用爱去开发。 “贫困生”是每个教师都会遇到的,也是最伤脑筋的。 我认为“贫困生”的落后,大都是有原因的:有的是先天不足,有的是基础太差,有的是缺少父母之爱,有的是自尊心受到损害等等。 我的办法是:因材施教。 通过对学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事件上的表现不同,班主任从感性材料入手,进行分析、研究,上升到理论高度,获得教育学生的最佳方案。 这里面要注意的 一 个技巧是:当你观察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