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研究现状及趋势(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在新造词中有些并不科学,或是任意堆砌语素,如“若果”、“狡奸”等;或随意改变双音节合成词语素的顺序,如“揣猜”、“揍打”等。 这些词不符合新词习惯性原则,应该予以规范。 (二)吸收外来词 改革开放以来,中外交流日益频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往来更是密切。 外国经济、政治、科技、文化领域的新事物、新现象冲击着我们的思想,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和思维观念,导致了我们对西方语言的的认同,致使外来词大量涌入,并有增加的趋势。 外来词新词主要有四种: 3 音译词:依照外语词的读音译来的词。 例如“克隆”、“拷 贝”是由英语词“ clone”、 “ copy”音译而来。 半音译半意译词:音译之后往往加上一个表意义的语素。 例如“保龄球”、 “迷你裙”等。 音义兼译词:取译外语词音同时也表义。 如“黑客”由“ hacker”而来,谐音兼表意义,又如“蹦极”由“ bungee”而来。 字母词。 它可以分为两类:⑴纯字母组成的,如“ AIDS、 WTO、 MTV、 VCD、Email”等。 ⑵混合词,既有字母又有汉语语素,如 “卡拉 OK”、“ AA 制”、“ Bp机”等。 近年来,外来词语出现了一个新特点及新的发展趋势 : 用原型的外来词越来越多。 过去人们习惯把外来词按符合我们语音系统习惯的形式来翻译外语词,但现在愈来愈多直接用原型的缩略形式。 如: SARS、 CT、 、GRE 等。 音译形式渐多。 例如:雅思、基因、纳迷等。 外来词渐渐成为汉语新词的够词语素。 如: BP 机、 DNA技术、 DV 光盘等。 对于外来词的规范,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不滥用外来词。 汉语固有词已有同样意思且表义恰切,不用外来词。 如:“公共汽车”最好不说“巴士”( bus) ,以符合新词需要性原则。 不错用外来词。 外来词在汉语中一旦扎根,旧有其固定读音和写法,不要用 错。 例如:“马克思”不为“马克斯”。 (三)吸收方言词 普通话中常常引入许多表义新颖或有特殊表现力的方言词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词汇系统。 近些年来,现代汉语中来自方言的新词大量增加,尤其是北京方言词、上海方言词、纲台方言词影响极大。 例如:来自北京话的“侃大山”、“倒爷”、“歇菜”、“宰”等;来自上海话的“瘪三”、“晓得”等;来自港台的“水货”、 “靓妹”、“拍拖”等。 随着大陆和港、澳、台联系密切,它们的方言词潮水般涌向普通话,还引起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变异,出现了大量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