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通货膨胀政策评述(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往要靠赤字预算、多发货币来积累资金,从而带动物价全面上涨,引发通货膨胀。 如果以消费物价总水平变动作为通货膨胀的代表性指标,那么我国近年来的通货膨胀主要是需求拉上性的,但是成本推进、结构失调、制 度变革以及微观经济主体的不合理提价行为等因素也形成了促使物价全面上升的强大合力,所以,应该说我国近年来的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种因素混合的。 我们先来看一下世界近代史上各国通货膨胀的例子。 在 20 世纪末,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努力扼制物价上升率接近一年 1000%的严重通货膨胀。 近年来,巴西的通货膨胀率高达每个月 40%,在扎伊尔,通货膨胀率高达每个月 75%。 在 70 年代期间,美国的物价水平翻了一番还多 —— 10 年间通货膨胀超过了100%。 进入 21 世纪后,通货膨胀势头又有所抬头。 除了因为经济复苏导致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导致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一直没有得到抑制。 作为主要工业原材料之一,自 2020 年初到现在,原油价格上涨了 250%左右。 历史经验说明,作为通货膨胀的两大诱因之一 (另一诱因是粮食价格 ),原油价格的上涨不仅仅影响相关产品的价格,而且最终会带动其他商品价格上涨。 并且,由于消费力受到影响,消费者会要求提高工资,从而进一步恶化通货膨胀状况。 近年来,西方国家制造业、运输业因为工资谈判导致此起彼伏的罢工就是很好的例子。 目前,原油价格仍然在高位徘徊,而且欧洲和美洲可能又将面临一个寒冷的冬 天。 因此,原油价格在短期内仍将是各国央行的眼中钉。 为了减缓通货膨胀的压力,美国、欧洲央行、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先后调升利率。 在中国, 进入 2020 年以后,中国经济由通货紧缩逐步转向了通货膨胀,经济生活中通货膨胀的迹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