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215215村社区救灾应急预案内容摘要:

置 场所根据可容纳人员数量贮藏一定数量的救灾物资;教育受灾群众本人携带一些干粮、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在灾害发生后 5 小时内将保障物资 送到避灾安置场所。 5 八、灾后救助 调查了解灾情,填报《因灾倒房花名册》及因灾农作物损失情况统计表;如有因灾死亡、伤病人员,填报《因灾死亡人员花名册》。 及时发放救灾款物。 民主评议后,公示需救助的人员名单及数额等,发放后再进行一次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如有倒房需重建,帮助开展重建工作。 九、信息传递 行政命令传递 市 乡(镇) 村(社区) 组 户(自上而下) 通过行政命令下达转移安置指令时,一般情况下通过电话、广播、电视、短信、农民信箱等方式进行传递。 临灾紧急转移安置和灾情信息传递及组织指挥: 户 组 村(社区) 乡(镇) 市 [户、组、村(社区)、乡(镇)双方互动,转移安置、灾情总的情况由乡(镇)上报到市 ] 十、需要落实的几项具体工作 工作手段 突发性灾害发生后,从灾害原发地向波及的涉险区域发布信息时,受到时间、手段的限制,应采取一些使用起来方便、快捷,传播起来范围较广、容易识别的信 号,如敲锣报警等。 特别是山村,应落实专人(最好是 A、 B 角两人)负责敲锣。 灾害发生后,村(社区)处于临灾第一线,应快速做出判断, 6 及时组织涉险群众转移。 如交通通讯中断,应村自为战,确保安全,同时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把信息报告到乡(镇)。 乡(镇)应根据村(社区)的报告,加强领导、指挥、支援。 事前告知 需要转移安置人员,应事前告知,使用“明白卡”等办法,让这些人员知道到哪里避灾安置。 村(社区)同时落实责任制, 1 个村(社区)干部负责若干需转移安置人员,联系方式在“明白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