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篇之传统文化(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观点来看待世界及其一切事物。 ( 2)阴阳思维  也叫矛盾思维、对立统一思维。 中国传统哲学讲,“凡物莫不有对”,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两个方面构成的,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基础,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已 皆之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正复为奇 善复为妖 ——老子  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一阴一阳之谓道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周易 《 周易 》 ( 3)象数思维  是指借助具体的象数认识、体悟外界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 , 是在经验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类比、模拟、联想等方式,给人以想象的空间,用来阐述事物的深刻道理,并用来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 (ze 奥妙 ),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 天垂象,圣人则之 ——《 周易 》 天 地 雷 风 水 火 山 河 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 ( 4)中庸思维  第一,做事主张不偏不倚,不走极端。  第二,处理问题要执两用中,考虑问题周全。  第三,对待任何事物,持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态度。 ( 5)实用理性思维  以价值判断代替事实判断,把伦理观念当作一切问题的出发点。  实用理性思维又表现为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 民惟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 ——尚书 夫霸王之所使也 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 ,本乱则国危 ——管子 夫霸王之所使也 以人为本 本理则国固 本乱则国危 百姓足 君孰与不足 百姓不 足 君孰与足 ——孔子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 孟子  天之生民 非为君也 天之立君 以为民也 君者 舟也 庶人 水也 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 ——荀子  得 民 者 昌 ,失 民 者 亡 ——法家  闻之于政也 ,民无不为本 ,国以为本 ,君 以为本 ,吏以为本 ——贾谊 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  庶之 富之 教之 ——孔子 民主与民本的区别  在本质内涵上 民主是一个政治概念,它所表征的是一种政治诉求;而民本则是一个道德概念,它所表征的是一种道德诉求。  在价值目标上  民主是通过对政府权力的制约,防止社会政治权力被少数人所滥用,从而达到保护大多数人利益的目的;而民本的出发点则是解决国家政权的稳定和长治久安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精神财富,还是思想包袱。 中国传统辩证思维的缺陷 重综合轻分析  重归纳轻推演  重历史方法轻逻辑方法  重定性研究轻定量研究  权力崇拜、个人崇拜,  封建等级观念,  任人唯亲,唯书唯上,官本位,皇权 思想,  依附性人格,缺乏国民、公民意识,缺乏民主、法制观念,缺乏创新意识,缺乏科学精神,  重农抑商,重义轻利,重群体轻个体,反对竞争,轻视效率。  积极影响 给人以生存智慧 知求学成圣之道 明白处理人事关系之道 明白自乐之道 明白事物变化之理  消极影响 目光短浅 等级观念 官本位 裙带关系 自私 (孔子的 “ 爱有等差 ” ) 虚伪 迷信  实现现代化,不必以牺牲传统文化为代价;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并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可以相得益彰、并行不悖的。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身份 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应当更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合理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这个重要资源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民族化,逻辑地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一是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 辩证唯物主义渊源于中国,由耶稣会士介绍到西欧,经过马克思主义者们一番科学化后,又回到了中国。 ——李约瑟: 《 今日中国的过去 》  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所以会共同接受共产主义的思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因为新儒学家(二程、朱熹)和辩证唯物主义在思想上是密切联系的。  现代中国人如此热情地接受辩证唯物主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