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发 兼 表 ——新感引动伏气 •) 审特异性症状 ——昏、痉、厥、脱、斑疹或出血 11 辨证论治  治则: 清泄里热为主,注意顾阴、透邪外出  治疗大法 : 解表、清气、攻下、清营凉血、开窍、息风、养阴、固脱等 12 分型论治 气分证治 ( 1) 热郁胆腑 症状: 身热,口苦而渴,干呕,心烦,小便 短赤,或胸胁不舒,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要点:见于病初,里热化火。 治法: 苦寒清热,宣透郁热 兼表者,佐以疏邪透表 方药: 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方 (去白芍、大枣,用生甘草易炙甘草) 13 ( 2) 热郁胸膈 症状: 身热,心烦懊 憹,坐卧不安,舌 黄,脉数。 辨证要点:热势不甚,心中 懊 憹,见于 初入气分,或病之后期。 治法: 清宣郁热 方药: 栀子豉汤 (有表者,加薄荷、牛蒡子、蝉衣等以透表;热盛加清热之品;津伤者加天花粉等) 14 ( 3) 热灼胸膈 症状: 身热不已,烦躁不安,胸膈灼热如焚,口渴,或便秘,舌红苔黄,或黄白欠润,脉滑数。 辨证要点:热盛,胸膈如焚 治法: 清泄膈热 方药: 凉膈散 (用芩、栀、甘、薄、竹、翘清热;方中用硝、黄,主要是为了引热下行,故大便不秘者亦能用) 15 ( 4) 阳明热盛 (参风温) 症状: 高热,汗多,渴喜凉饮,脉洪大,舌红苔黄燥。 辨证要点: “ 四大症 ”。 治法: 清热保津。 方药: 白虎汤加味 (热盛烦渴,加养阴及清火之品;热扰神明而谵语者,用清心之品;热盛动风者,加凉肝息风之品;气阴大伤者加人参) 16 ( 5)阳明热结 ①阳明热结,阴液亏损 症状: 阳明腑实证+口干唇裂,苔焦 燥,脉沉细。 辨证要点:阳明腑实证+阴虚证 治法: 滋阴攻下 方药: 增液承气汤 (增液汤+硝黄) 17 ② 阳明热结,气液两虚 症状: 阳明腑实证+口干咽燥,唇裂舌焦,倦怠少气,撮空理线或循衣摸床,目不了了,脉沉弱或沉细。 辨证要点:阳明腑实证+阴虚和气虚证 治法: 攻下腑实,补益气阴 方药: 新加黄龙汤 攻下腑实:硝、黄; 补助正气:人参、甘草; 滋养阴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