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紧张与压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与发展内容摘要:

学家认为,发生在老鼠身上的这种情况和人体类似。 二 怎样才是适度紧张。 作为一线教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我认为学习紧张的“适度”应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5 首先 , 作业适量。 心理学中有关“过量学习”的研究就足以证明,怎样做到适度紧张,关键在于对学习“量”的把握上。 低年级书面作业在校内完成,只布置口头作业; 中年级书面作业不超过 1 小时;高年级不超过 1 个半小时。 各科教师由班主任控制总量,做好平衡。 作业少机械性、重复性、识记性,多趣味性、启发性、 探究性。 形 式 多样,除书面的以外,也可以口头、观察、调查、探究的方式,能激发学生兴趣。 其次 , 休闲保证。 小学生应该晚上 8 点左右睡觉,才能保证 10 小时足够的睡眠。 双休日或节假日也要让学生有充足的闲暇时间,去享受生活的乐趣, 亲近大自然, 感受 大自然的魅力。 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再次,感受快乐。 在学习中能感受到快乐,在成长中分享快乐。 作业适量了,学生学习兴趣自然浓厚,学习成绩也会稳步上升,学生自然能从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这种快 乐的情绪又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各种活动,聪明才智在动手动脑中得到 发挥 ,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会不断提高。 三 怎样做到适度紧张。 生活的紧张,学习的压力终究不可少,即使在“减负增效”的今天。 学习肯定是有压力的,但压力本身具有两重性。 当一个人对学习目标 明确,兴趣浓厚,其压力就会变成学习的动力,有了动力,也就不存在负担;而当一个人对学习目标 认识不足 ,其压力就会变成阻力,这个阻力也就是负担。 问题在于紧张与压力如何适度,是否合理。 古训说得好: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 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其实,适度的外在压力可转化为内在的动力。 我认为, 要做到 适度的紧张与 适度的 压力 具体 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学会独立 6 新世纪的家长们,请把孩子做的事还给他们,那种疲于当保姆、当保安的做法应 适可而止了。 应该把孩子们从安乐窝中赶出来,在生活上给孩子压担子,增强责任感,让孩子在享受了权益之后,承担相应的责任。 家庭中制定具体的 生活家务计划:( 1) 早晨,穿衣、 叠被、整理书包 ,高年级学生自己上学。 ( 2)晚上, 洗碗、 整理书桌、摊床。 ( 3)双休日, 倒垃圾 、擦桌椅、剪指甲等。 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学着做。 生活自理、 学会 独立,不依赖家长。 学生只有在生活自理,独立的基础上,才会养成主动保管物品,勇于承担责任的习惯。 不再当“甩手掌柜”。 这样才能独自面对生活,增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不至于成为又一代的 NEET族(注 4)。 学习 积极进取 爱迪生说过:“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 ” 学生在学习上应该有较强的上进心 ,要有预定的学习目标 ,不满足于原有的成绩 ,不断进取。 爱迪生、诺贝尔等科学家积极进取,就来自于他们永不满足的精神。 学生小叶是二年级从农村转学而来的。 在农村, 他 属于成绩优良 ,是班干部。 到了城市,成绩只属中等。 他没泄气,把学习目标定位在“与班级大队干部缩小差距”。 外在 的成绩差距变为内在的学习动力。 两年来, 他始终为实现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