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会计司会计准则讲解chapter20--外币折算19内容摘要:

目,产生的汇兑差额相互抵销,相应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 欧元 5 000 贷:短期借款 — 欧元 5 000 20 8 年 1 月 18 日以人民币归还所借欧元,当日银行的欧元卖出价为 1 欧元= 11 元人民币,假定借款利息在到期归还本金时一并支付,则当日应归还银行借款利息 360(12020 6%247。 12 6)英镑,按当日欧元卖出价折算为人民币为 3 960(360 11)元。 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短期借款 — 欧元 125 000 财务费用 7 000 贷:银行存款 — 人民币 132 000 借:财务费用 3 960 贷:银行存款 — 人民币 3 960 (二 )非货币性项目的处理 非货币性项目是货币性项目以外的项目,如:存货、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 (股票;基金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1.对于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已在交易发生日按当日即期汇率折算,资产负债表 日不应改变其原记账本位币金额,不产生汇兑差额。 (例 20— 8)某外商投资企业的记账本位币是人民币。 2020 年 8 月15 日,进口一台机器设备,设备价款 500 000 美元,尚未支付,当日的即期汇率为 1 美元= 7. 8元人民币。 2020 年 8 月 31 日的即期汇率为 l 美元= 7. 9 元人民币。 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该项设备属于企业的固定资产,在购入时已按当日即期汇率折算为人民币 3 900 000 元。 由于“固定资产”属于非货币性项目,因此, 2020 年 8 月 31 日,不需要按当日即期汇率进行调整。 但是,由 于存货在资产负债表日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因此,在以外币购入存货并且该存货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可变现净值以外币反映的情况下,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应当考虑汇率变动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 外币折算 第 11 页 共 28 页 影响。 (例 20— 9) 甲公司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20 7 年 11 月 20 日以每台 2 000美元的价格从美国某供货商手中购入国际最新型号 H 商品 10 台,并于当日支付了相应货款 (假定甲公司有美元存款 )。 20 7 年 12 月 31 日,已售出 H 商品 2 台,国内市场仍无 H 商品供应,但 H 商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已降至每台 1 950 美元。 11 月 20 日的即期汇率是 1 美元= 7. 8 元人民币, 12 月 31 日的汇率是 1 美元= 7. 9 元人民币。 假定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税费,甲公司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11 月 20 日,购入 H 商品, 借:库存商品 — H 156 000 贷:银行存款 156 000 12 月 31 日,由于库存 8 台 H 商品市场价格下跌,表明其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1 56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 560 2 000 8 7. 8 - 1 950 8 7. 9= 1 560 元 (人民币 ) 本例中,期末, 在计算库存商品一 H 商品的可变现净值时,在国内没有相应产品的价格,因此,只能依据 H 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可变现净值,但需要考虑汇率变动的影响,期末,以国际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的可变现净值应按照期末汇率折算,再与库存 H 商品的记账本位币成本相比较,确定其应提的跌价准备。 2.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股票、基金等非货币性项目,如果期末的公允价值以外币反映,则应当先将该外币按照公允价值确定当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再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进行比较,其差额作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记入当期损益。 (例 20— 10) 国内甲公司的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 20 8 年 12 月5 日以每股 1. 5美元的价格购入乙公司 B 股 10 000 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当日即期汇率为 1 美元= 7. 8 元人民币,款项已付。 20 8 年 12 月 31 日,由于市价变动,当月购入的乙公司 B 股的市价变为每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 外币折算 第 12 页 共 28 页 股 2 美元,当日即期汇率为 l 美元= 7. 6 元人民币。 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的影响。 20 8 年 12 月 5 日,该公司对上述交易应作以下财务处理: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117 000 贷:银行存款 117 000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 —— 金融工具》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 由于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以外币计价,在资产负债表日,不仅应考虑美元市价的变动,还应一并考虑美元与人民币之间汇率变动的影响,上述交易性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的人民币金额为 152 000(即 2 10 000 7. 6)元,与原账面价值 117 000 元(即 1. 5 10000 7. 8)的差额为 35 000 元人民币,应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相应的会计分录为: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35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5 000 35 000 元人民币既包含甲公司所购乙公司 B 股股票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又包含人民币与美元之间汇率变动的影响。 20 9 年 2 月 27 日,甲公司将所购乙公司 B 股股票按当日市价每股 2. 2 美元全部售出 (即结算日 ),所得价款为 22 000 美元,按当日汇率为 1 美元= 7. 4 元人民币折算为人民币金额为 162 800 元,与其原账面价值人民币金额 152 000 元的差额为 10 800 元人民币,对于汇率的变动和股票市价的变动不进行区分,均作为投资收益进行处理。 因此,售出当日,甲公司应作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62 8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152 000 投资收益 10 800 (三 )货币兑换的折算 企业发生的外币兑换业务或涉及外币兑换的交易事项,应当以交易实际采用的汇率,即银行买入价或卖出价折算。 由于汇率变动产生的折算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例 20— 11) 甲公司的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 20 7 年 6 月 18 日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 外币折算 第 13 页 共 28 页 以人民币向中国银行买入 5 000 美元,甲公司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作为即期汇率,当日的即期汇率为 1 美元= 7. 8 元人民币,中国银行当日美元卖出价为 l 美元= 7. 85 元人民币。 甲公司 当日应作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美元 ) 39 000 财务费用 — 汇兑差额 250 贷:银行存款 (人民币 ) 39 250 四、分账制记账方法 分账制记账方法是一种外币交易的账务处理方法,我国的许多金融保险企业均采用分账制记账方法。 外币折算准则没有提及分账制记账方法,但在外币折算准则应用指南中对此作出了相应规定。 金融保险企业的外币交易频繁,涉及外币币种较多,可以采用分账制记账方法进行日常核算。 资产负债表日,应当分别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进行处理:货币性项目按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非货币性项 目按 交易日即期汇率折算,产生的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分账制记账方法下,为保持不同币种借贷方金额合计相等,需要设置“货币兑换”账户进行核算。 实务中又可采取两种方法核算: (一 )所有外币交易均通过“货币兑换”科目处理 在这种方法下,会计处理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发生的外币交易同时涉及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的,按相同外币金额同时记入货币性项目和“货币兑换 (外币 )”科目,同时,按以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的金额,记入非货币性项目和“货币兑换 (记账本位币 )”科目。 2.企业发生的交易仅涉及记账本位币外的一 种货币反映的货币性项目的,按相同币种金额入账,不需要通过“货币兑换”科目核算;如果涉及两种以上货币,按相同币种金额记入相应货币性项目和“货币兑换 (外币 )”科目。 3.期末,应将所有以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反映的“货币兑换”科目余额按期末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并与“货币兑换 (记账本位币 )”科目余额相比较,其差额转入“汇兑损益”科目:如为借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 外币折算 第 14 页 共 28 页 方差额,借记“汇兑损益”科目,贷记“货币兑换 (记账本位币 )”科目;如为贷方差额,借记“货币兑换 (记账本位币 )”科目,贷记“汇兑损益”科目。 4.结算外币货币性项目产生的汇兑 差额计入“汇兑损益”。 (例 20— 12) 假定甲银行采用分账制记账方法,选定的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并以人民币列报财务报表。 20 7 年 9 月,甲银行发生以下交易: (1)9 月 5 日,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货币资本 100 000 美元,无合同约定汇率,当日汇率为 1 美元= 7. 8 元人民币; (2)9 月 10 日,以 2 000 美元购入一台固定资产,当日汇率为 1 美元= 7. 75 元人民币; (3)9 月 15 日,某客户以 39 000 元人民币购入 5 000 美元,当日美元卖出价为 l美元= 7. 8 元人民币; (4)9 月 20 日,发放短期贷款 5 000 美元,当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