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运行问题探讨内容摘要:

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 ,增强财政政策应有的职能 ,是改变货币政策独木撑天 ,纠正财政、货币政策职能错位 ,加强两大政策协调运行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根本需要。 1.强化财政调控的力度 ,扭转目前 “弱财政 ,强金融 ”的格局。 首先中央财政集中的资金比例要提高 ,这一比例的提高从根本上讲要靠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 ,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进步。 首先是增加税收收入。 继续深化和完善财税体制改革 ,进一步完善增值税征管办法 ,增大增值税发票交叉稽核的范围 ,坚决堵住利用增值税发票偷税逃税的漏洞。 改进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法 ,严格代扣代缴和法人支付与个人收入双向申报制度。 其次是规范政府分配行为 ,统一财政。 现阶段 ,我国的财权相当分散 ,各级政府部门都可以凭借职权进行各种各样的收费、摊派和集资等。 因此 ,要创造条件 ,尽可能把较多的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内管理。 再次是发展政策性银行业务 ,可以把政策性银行贷款看作是一种财政手段 ,把它的固定资产投资看作是控 7 制总量和调整投资结构的重要力量。 目前主要是解决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问题 ,可考虑将清理整顿的财政信用资金以及现行中央银行资金来源中的机关团体存款、邮政储蓄和保险公司存款划归政策性银行。 2.明确财政、货币政策的各自侧重点。 也就是说 ,由于两者在国民经济再生产中的地位和特点不同 ,运作的方式和手段不同 ,两种政策必须有明确的分工。 如两者在公平与效率、总量与结构的处理上侧重点就大不相同。 货币政策偏重于 “效率优先 ”原则 ,以发挥其活跃经济的作用。 要确保经济的高效率 ,在既定体制下 ,就要发挥好倾向政策的作用。 财政政策则偏重于“公平优先 ”原则 ,以发挥其稳定经济的作用 ,经济发展既要效率 ,也要稳定 ,而 稳定又以 “公平 ”为前提 ,要确保经济的 “相对公平 ”,在既定体制下 ,就是要发挥好财政政策的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财政资金在经济领域的运用必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它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包揽一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