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王维山水画理论中的审美指向和意境展示内容摘要:
伞笠,渔父蓑衣。 雨霁则云收天碧,薄雾霏微,山添翠润,日近斜晖。 早景则千山欲晓,雾霭微微,朦胧残月,气色昏迷。 晚景则山衔红日,帆卷江渚,路行人急,半掩柴扉。 就在这种禅境之中,宗教与审美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诞生了许许多多既富有哲理深意而又无比优美的作品。 后来有一个故事,就是说秦观看了王维的画几天后,顽疾竟日渐康复,虽然只是传说,而由于王维没有真迹传世,我们也无从考证,但是他的画作中蕴涵的哲学思想,淡泊的态度,豁达的精神,却真正是可 4 以慰藉人心的良药。 这样的山水画,可谓中国画之极 品。 “艺术是心灵的表现。 佛教美学要求‘审象于静心’,目的在追求艺术作品中超凡脱俗的心性之美。 ”这种“以般若力,生菩提家”的心灵,则来源于作者对禅宗的理解与感悟。 其实这种禅宗的思想,在王维的诗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由于他是开创“诗情画意”的画家,他的诗歌对于他绘画理念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就像前面我们所说的,个人素质对于个人的画作影响是深远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再来看看他的诗作中的禅宗画境。 下面选取一首很有色彩和画面感的诗深入分析一下王维的禅宗思想。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 ) 明代胡应麟说:“太白五言绝句,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些妙诠。 ”《鸟鸣涧》一诗刻划了一个极其幽静的境界,夜静山空,清闲无为,桂花悄然飘落,“月出惊山鸟”更微妙地点缀出了山谷的万籁无声,更显得无比沉寂。 该诗重要的是写出了人心的“静”境,似乎寓托了这个“人”的佛教寂灭思想的信仰。 《辛夷坞 》所描写的是辛夷花初开,尽管很美,但由于生长在绝无人迹的山涧旁,这里与尘世的喧嚣恰恰相反,只有一片自然的静寂,所以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自开自落,没有生的喜悦,没有死的悲哀,而诗人也似乎忘掉了自己的存在,与辛夷花合为一体,不伤其凋落,又不喜其开放。 这二首诗不管其思想内容怎样,但其艺术境界都是非常美的,而这种美的创造极大成分上借助了佛教的禅理。 王维信佛,尤爱《维摩诘经》,其中的“无生”观念对他影响较深。 “观世间苦,而不悲生死。 ”《辛夷坞》一诗就艺术地表现了这种“不悲生死,不永寂灭”的“无生”禅理,同样无生无灭的 禅理,也包含在了他的山水画理念中。 除了禅宗思想所造成的影响外,王维的作品还是一种语言形式的绘画。 他的画作其实是展示禅宗的世界:谈笑、歌吟、山水,笛声,然后以颜色和线条构成了画的内容。 但诗人从未给观者一个位置去直接接近一片风景,而是去接近一种思想;王维想说的是,这就是生活,就是临风听蝉、月下弹琴、雨中观槿的生活。 5 在他的作品中,往往是以一种描绘的形式展开,然后山水田野尽收读者眼底,随后才进入作者的内心。谈王维山水画理论中的审美指向和意境展示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谈谈dvr数字硬盘录象机的应用及选型
比如高清晰度的要求、比如海量存储的要求,比如 24 小时 X 7天连续不间断工作的要求,比如大量通道(超过 64 路)集中控制的要求。 又比如在软件功能上的各种特殊要求。 专用型 DVR可以认为是根据特定用户的要求进行专门定制的专有产品。 三、 DVR产品的选型 各类用户的选型原则 对于最终用户来说,选型的原则 可能有所不同。 对于高档用户可能侧重于名牌产品和各项指标性能
谈谈esa英语教学模式
段对话。 听 第一遍时,教师只要求学生听懂大意。 并将听到的内容和图片配对。 (Activate) 下面是对话原文: Conversation 1 Waiter: Good morning, madam. Woman: Good morning. An English breakfast, please. 4 Waiter: Tea or coffee? Woman: Tea, please.
谈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的改革
济下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面需要。 市场经济要求企业放眼于整个市场,积极拓展企业统计的空间范围,增加企业 外部环境统计。 而新经济要求将企业将外部环境扩展到世界经济领域,对企业所面临的国内外资源环境、社会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法律环境以及体制环境等信息加以分析和考核,不仅对环境的现状进行了解,还要针对环境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和判断。 企业外部环境因素是复杂多变不可抗拒的因素,这些要素有的是确定的